分享

说竹

 风雨起苍黄 2021-11-18

说起竹子,是普通再不能普通的植物。

怎么也挨不上与梅,兰、菊为伍,既没有傲雪的暗香,也没有幽兰的磬腹,更没有菊在深秋的鲜艳和芬芳。总之是,要型没型,要色没色,要香没香。

说起竹子,也不成材,造房的四梁八柱没有其份,造船的通达四方时未见其影。其在生活中的用途充其量也只是打打竹椅,做做竹筷。

更有尖刻的文人说其是:嘴尖皮厚腹中空

我在各处的旅游和观景中,也在努力的寻找竹的可圈可点之处,拍的几次照片总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

文人墨客却把竹子捧为神明。

苏轼在其的于潜僧绿筠轩中这样写到: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将竹拔高到不可一日不见它的地步。

其实,在中国漫长的文化渊源中,竹子始终和我们的文学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魏晋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相与友善,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纵情雅集,肆意酣畅,遂被后世誉为“竹林七贤”。他们为何选择竹林聚会,或者说,后世为何将他们与竹林并称,说话很多,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他们的风度与竹子的品性相契。

诗人爱竹,有一种超凡脱俗,清新高雅的意向

诗人爱竹,代表着其与自然共存,不与世俗污浊之气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诗人爱竹,代表着其崇尚自然纯粹、高风亮节、朴实无华。

白居易写过一篇《养竹记》,全文不到500字,以君子的眼光审视了竹子的诸多品格。这篇妙文的结尾很是有趣,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并晓瑜世人以竹为贤,任人唯贤。

从这次到杜甫草堂的观景中,竹是无处不在。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代】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之前,对竹的不屑,实在是自己的俗陋。今读之诗圣之诗,观之诗圣之草堂,听之细雨打竹的莎莎声,思之安得广夏千万间的胸襟。高风亮节,清风瘦骨,虚心有节。世谓竹如谦谦君子,君子之姿,仿佛翩然眼前。

竹子无言,说者生变,所谓爱屋及乌,也慢慢的感受到竹之美,欣赏到竹之节,品味到竹之韵。

我也开始爱竹了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