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幽名山

 风雨起苍黄 2021-11-18


       到成都,游青城山似乎必然的选择。一则是成都到青城山交通确实方便,坐城际快车,很快可以到青城山;再则,作为历史文化名山,会吸引着人们闻道,探幽,寻踪。

        青城山历史源远流长,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

到了青城山的脚下,我们沿着山道缓缓的步行上山,一路上,青山滴翠,谷深鸟鸣,幽然仙境。

沿途有青城山道教学院、赤城阁和“西蜀第一山”的牌匾,好像的不断渲染其文化的积淀。

幸亏我们没有选择坐交通车上山,一路的漫步,让我们体会到了青城山的幽然与宁静。

青城山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青城山,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青城武术在吸收外来武技的同时,与丹道、自然辟谷、易学、医学交融互汇形成独特完整体系,成为中国武林四大门派之一

购票入山,浓厚的道教文化的气息已经翩然而至,建福宫,虽然我们没有时间去深入探究,但其内的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早有所闻,只是今次擦肩而过,无缘一面。

进入山门,我们游山进入登山模式,一边气喘吁吁,一边观景拍照,生怕美景从身边溜走。

我们游青城山,天气还是蛮好,出来太阳,但满山葱茸的植被。将太阳挡在了山外,微风吹过,还有阵阵的凉意,青城天下幽,让我们体会到实际观感和触感。

入山佳气异他山,

翠逻周遭几复关。

流水白云无尽藏,

莫教容易到人间。

宋朝诗人的吟诵,引起了后来者的共鸣。

青城山很大,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

由于我们只安排半天的游山时间,我们选择了索道上山的模式,错过了大量的景点,实在遗憾。

过月湖,乘小船,攀索道,观峡谷,时间虽然紧凑,但过程还是丰富的。

出了索道,四川的独有的滑竿叫卖不绝于耳。

爬山就是体验一种过程,克服了腿疾的困难,还是慢慢的攀登有限的山路,因为大部分的山路已经有索道替代。

经过慈云阁,有土地祠,有镇山王,期望的是国泰民安,普度众生。因为是新修的景点,可能是方便游客歇歇脚,我们还是继续上山。

道字壁,是青城山的重要景观,从唐朝开始,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过了道字壁,便到上清宫

上清宫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朝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由蒋介石题写。对联为于右任所写:“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

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上清宫后为老霄顶、建有呼应亭、是赏观日出、神灯和云海奇观的绝佳地点。

青城山上清宫与一代大师张大千有着不解之缘。青城山上清宫就为张大千亲笔所题。

原来,抗战全面爆发后,张大千不得已困居北平。为更好开展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们在文化界积极寻找具有知名度的中国人为其背书,张大千就是日军的目标之一。

1938年,驻北平日军多次要求张大千出任伪职,张大千都推诿不从,不久后便找机会化装逃出北平,辗转经过上海,香港后入川,隐居在青城山上清宫道观。

借居上清宫后,张大千每日与道长和慕名前来的朋友们煮茶论道,探讨文化,议论国事,激扬文字,浓厚的道家文化和青城美景极大地激发了张大千的诗情画意,他在青城山完成绘画作品一千余幅,还自刻了“青城客”,“上清寄居”两方图章,更留下了“观日亭”,“天下第一峰”等题字。

名山往往与名人联系在一起。

画家徐悲鸿19437月,徐悲鸿带领中国美术学院的全体研究员,穿过战火和流弹击中的危险,克服了沿途许多困难,一起来到四川青城山写生。

在上清宫,我们小歇,并吃面垫饥,继续赶路上东华殿、大赤天宫等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海拔高1260米,顶上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阁高33米,共九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中堆三圆宝,寓意天地人三才。阁内中空,庄严耸立太上老君坐莲像,像高7.3米,连座台高10.37米。阁外露天台封基,用汉白玉石依势而建,海漫栏槛、曲折迁回盘旋而上至阁顶。晴霁可眺览岷邛青峨远近数百里风光,可谓集天下之壮观也。

登临老霄顶,一览八百里青城圣境.

登临高台山,目睹天府平川数百里秀色,心旷神怡。

我由衷的赞叹,绝幽名山,不虚此行。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