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秋文学一周23

 风雨起苍黄 2021-11-18

好八连记忆

《好八连记忆》(十一)

(郭小川为八连写诗)

作者:劳仁

全国著名诗作家郭小川为好八连赋诗。

一九六三春天,人民日报著名记者,诗作家郭小川专程从北京来上海,采风好八连写诗文。

到了上海有警备区司令部办公室秘书马玉才陪同,马秘书也是一支笔,在机关都称他马秀才,到连队深入班排,找干部战士坐谈或个别采访,经过一段时间的采访,两人住延安飯店写稿,标题:(南京路上好八连)长篇散文诗,刊登人民日报文艺副刊头条。

据说发往国外,在国内外很有影响,为好八连,神州颂,天下传,起了很大作用,这一份很有分量的散文诗也编入小册子发至連队供战士阅读学习。

《好八连记忆》(十二)

(友好国家参观八连)

作者:劳仁

我任八连指导员五年多。

一九六口年至一九六五年期间,先后有越南青年代表团:有越南南方代表团两次:柬甫寨代表团:老挝代表团:印尼小华侨代表团两次:朝鲜国家艺术代表团:罗马尼亚代表团:阿尔巴利亚青代表团:坦桑尼亚代表团:肯尼亚代表团:乌拉圭代表团:古巴代表团:日本青年代表团两次等。

到中国上海都要到八连,一般程序,先参观连队事迹展览室,一边参观,一边讲解参展实物,外宾一边观看,一边记录,一边照相,第二项在连队会议室给他们介绍,好八连(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艰苦奋斗代代相传)。全连要列队欢迎,欢送。非洲朋友最热情,参观一有空间,拉着官兵一块合影留念,展览室实物,针线包,草鞋,一分钱,小手帕等,要翻翻看看,拍一张照片,有的拉着战士跳舞。朝鲜国家艺术团,参观时还要求个别交流,演连长找连长:演指导员找指导员:演老班长要找班长:演趙大大要找罗大大,进行个别交流,找罗大大的演员摆手,错了,错了,口词不清叫着不停。让翻释说没错,剧中赵大大,是北方战士黑不留秋,罗大大是南方人,白面书生小帅哥,这样才开始聊起来。

军区政委杜平听到这些情况汇报曾说:好八连战士,是在做群众外交,好八连的事迹,传遍五大洲,名扬普天下。

《好八连记忆》(十三)

张思德团传经

作者:劳仁

一九六三年的丰收季节,原张思德团——中央警卫团干部中队指导员率中队五人一行,从北京来到八连送经上门,我代表八连党支部向客人介绍了,(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艰苦奋斗代代相传)的情况,连长向客人们介绍了,警卫执勤,确保安全,获警卫标兵连的情况。并赠送连队的(三件宝)草鞋,自糊信封,针线包。

他们又约班排长代表座谈互学交流,连长还带领他们到复兴路,永嘉路,湖南路等各个执勤点上去考察交流。警卫队长和指导员向八连介绍了他们中队,在中南海警卫执勤,传承毛主席亲自写文章表扬过的警卫员张思德的红色基因,确保中央领导的绝对安全的宝贵经验;给八连送来了最宝贵的警卫执勤好经验,还赠最珍贵的中央领导,毛,刘,周,朱,陈,林,邓在中南海合影照片。是八连一次很难忘的送上门的生动教育一课。

《好八连记忆》(十四)

三十八军(刘老庄连)

作者:劳仁

刘老庄连,是抗日战争新四三师的英雄连队,在苏北的一次掩护机关撤退,在敌众我寡坚守阵地,确保机关和大部队安全撒退,全连八十二位官兵壮烈牺牲。获得朱总司令赞扬(真正的民族英雄)

好八连命名后,在毛主席(八连颂)的号召:解放军要学习,刘老庄连从广州千里迢迢来上海到八连来交流互学,又是一次很难得,送上门的学习,八连党支成员首先分别向(刘老庄连)的代表汇报了,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艰苦奋斗代代相传的情况和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学习毛主席著作情况。

(刘老庄連)给八连介绍了,八十二位干战顽强坚守阵地,多次打退敌人疯狂进攻,在敌众我寡,弹尽粮绝,胜利完成了机关和大部队撒退,顽强战斗,英勇壮烈牺牲,可歌可泣的催人泪下的事迹,感动双方座谈的人员。八连又受到一次,在心灵上擦不去的红色基因的沐浴。

《好八连记忆》(十五)

《宣传好八连有功之人》

作者:劳仁

好八连永远不忘一位宣传者。吕兴臣系山东胶东人,原上海市公安总队政治部宣传科,宣传干事,经常在八连蹲点,发现指导员刘仁福很会做思想工作,在连队宣传了许多生动典型小故事,一口行军锅,一只洗脸盆,老班长的老布袜,旱烟袋,一分钱交公,站好最后一班岗,针线包,打草鞋,南京路上风都是香的等等。

他把这些小故事写成稿子,发给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刊登连载宣传,使上海人民认识,了解好八连。还在解放日报社总编指导下,把小故事串起来,写成一遍大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在华东地区媒体上,第一个喊出好八连。解放日报还写了一遍社论(向南京路上好八连学习),反映了华东局的声音。积极参与(霓虹灯下哨兵)话剧的创作,为编剧沈西蒙采撷资料,提供了许多有份量的素材。

(霓虹灯哨兵)成功上映后,又跟踪写了许多报导,为好八连的好字呐喊,喝彩。八连人永远不会忘记吕兴臣,已载入八连连史展览舘,和光荣的八连共同展示。他逝世后解放日报破格为他在媒体上发了讣告。

《好八连记忆》(十六)

(霓剧轰动京城)

作者:劳仁

到北京去公演轰动京城,在京的中央领导都纷纷观赏,百忙中的周总理看了七遍。并建议毛主席看看,主席不大喜欢看话剧,就把剧组请到了中南海演出观赏。毛主席看了后说:好!编的好!导的好!演的好!是一部好剧:周总理说:霓剧要多演,让更多的人看!这一号召全国就有一百二十多家单位学演了(霓剧),还改拍了电影,成为经典,久映不衰。

(霓虹灯下哨兵)话剧公演,被国防部授予好八连的荣誉称号,为好八连,天下传,全国颂起了重要作用,好八连不会忘记,并载入光荣的连史展览馆和好八连一块展出,教育后来人,传承好传统。

《好八连记忆》(十七)

(军报首创大宣传)

作者:劳仁

一九六三年三月份,正在首都公演(霓虹灯下哨兵)。军报记者张哲明,龚德,白天氛,张文荣等到八连采访。

八连对该剧的反应,连长谈连长,指导员谈指导员,排长班长新老兵各谈自己观看后体会,稿子拟好后发回军报,军报回电分量不够,总政要在全军开展一次大宣传,並要求八连前后两任指导员赴京,到军报社接受采访。

我和老指导员刘仁福与记者们一块去了,住在军报社招待所,第二天在军报会议室接受记者处记者,编辑部偏辑,评论处评论员几十位集体采访我们俩,编辑部两位付总编张秋桥,唐平铸参加了采访。了解了情况后讲,两位指导员是八连传统实践者,是连队工作资料库,请两位来介绍好八连的事迹。老指导员先介绍,两人谈了一上午,下午继续谈,边谈边问,发现有兴趣的话题,要一问到底,追根究源,到他们滿意为止。晚上要再想想写点小故事,他们分工分头写逼讯,社论。

第二天讨论修改初稿,逐句逐段讨论推敲,要我们俩把握事实。上午讨论修改通讯稿,下午讨论社论稿,和三十多个小故事。

第三天出报,解放军军报创刊以来,首次以一整张,四个版面刊登一条大通讯(艰苦奋斗代代相传):一篇社论:(务必保持艰苦奋斗):和三十五小故事。首都各大报,各省,市,区都给予全文转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台,摘播了主要内容。

那次军报的大宣传,据资深老记者西红反映:雷锋和好八连的宣传,是神州大地爆炸的两棵(精神原子弹)。为国防部授予好八连荣誉称号的宣传前奏,让中央领导了解八连,熟悉八连:让全军官兵,全国人民知道八连,传颂八连提供了资料。

《好八连记忆(十八)

(两位付总长接见)

作者:劳仁

给总政党委汇报后,第二天军委办公厅主任肖尚荣将军,召开总参机关人员大会,听八连党支部代表汇报。

总参在京的张爱萍,杨成武两位付总长接见了我们两位代表,杨总长说:好八连是张总长领导的老部队!张总长说:都是共产党培养的部队,毛主席领导教育的部队,我到上海去看望过八连。并亲切的一一拉手,问了领导关心连队的一些情况,多少人!多少党员?连队生活怎么样?等。

大会开始,肖尚荣主任主持会,把刘指导员和我向大会作了介绍,会上向八连赠送了毛主席军事著作选,刘指导员向大会汇报了好八连的情况。军委总部领导重视关心好八连,我们两个人代表连队分享了光荣。

《好八连记忆》(十九)

《八连八条经验》

作者:劳仁

第一轮好八连的大宣传后,军委总政组织以青年部长辛国治为组长,军报付总编唐平铸为付组长,抽调总部一流笔杆子,继续調查研究好八连的经验。

我先回上海给总政工作组,组织干战座谈汇报,多次召开干战座谈,还发动全连干战写在八连成长进步的心得体会。警备团,警备区机关熟悉八连的人员座谈;警备团,警备区有关领导座谈。经十多天的调研写出初稿(好八连八条经验),再在团内层层开会听取意见,集中群众智慧进行修改,然后在解放军报上发表。

《好八连记忆》(二十)

(国防部授荣誉称号)

作者:劳仁

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是好八连的政治生日,从此后近一个甲子,每年一小庆,每五年中庆,每十年大庆,成好八连永远奋进的动力。

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五日,中央军委国防部根据党委的报告,向全军发布嘉奖命令,授予上海警备区某部三营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这是建国后我军千千万万个连队,第一个授予国家荣誉称号的连队。连队听到了这个特大喜讯,欢歌跳跃,欢乐沸腾,座谈讨论,赋诗写感想。战士李宗照赋诗一首,代表干战心声:(鲜花没有太阳不能开放,庄稼没有雨露不能生长,战士没有毛泽东思想武装,不能成长)

五月五日上海市委!颁奖大会,连队像过节一样杀了一头猪,宰了十几只鸡,全连穿上刚发下的崭新的绿军装,兄弟一连换下执勤哨兵,让全连一百三十二人全员出席会议。

福州路市府大礼堂,出席会议有上海市柯庆施,陈丕显,曹狄秋,魏文伯,韩哲义等领导,军区许世友司令,杜平政委等领导,总政付主任余立靖,住沪陆海空军主要领导等,以及先进连队代表,坐的满满当当。国防部付部长司令员许世友上将,发布嘉奖令,并将(南京路上好八连)大红锦旗,授给八连代表我和连长。两人心情激动,热泪盈眶,接过大红旗,旗帜沉甸甸,责任千斤重。

总政治部付主任余立靖宣布给八连前任两位主官和现任三位主官,提前晋升军衔命令。大会结束,军地首长和八连举红旗合影留念。人生经历千万件,代表接旗第一回:热血沸腾泪欲弹,深感荣誉千斤担:

《好八连记忆》(二十一)

《毛主席八连颂》

作者:劳仁

好八连在全军历史上,独一无二享受最高荣誉之一,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凌晨,毛主席豪情滿怀泼墨挥毫,(八连颂)。值得自豪的毛主席一生写了许多经典诗词,只给全军一个连,南京路上好八连写了一首一百二十八个字的颂词,朗朗上口。

八连当时学习谈感悟,从(好八连,天下传)(解放军,要学习)这一小段,高度精僻概括了八连好的实质内涵,並号召解放军,要学习:从(八不怕)(五个好)中间插两句议论句语的一大段,歌颂了以好八连为代表,赞扬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中华民族民族,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的精神品质:最后两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敌下谁能敌!)是科学结论,是对党史,军史,国史宝贵经验的总结。

军民心连心,战无不胜。这颂词是给八连写的,也是给全军写的,是对八连精神,军队优良传统的充分肯定,是对八连,也是对全军建设,提出更高标准要求,是八连兴连,强连的努力方向。

《好八连记忆》(二十二)

(学八连重举措)

作者:劳仁

八连命名大会上,华东局第一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致贺词,南京路上好八连出在上海,又是上海人民先喊出的好八连,要求上海带头学习好八连,随后立即出台两项举措。

一是有市总工会,市共青团委,市妇联联合举办,《文化广场万人好八连事迹报告会》,邀八连代表给大会作介绍,警备区要我代表八连去作汇报。有警备区政治部群工处王华民处长带领我参加,大会还没开始记者镁光灯对着主席台闪烁不停,眼睛都争不开,市三家群众组织领导参加大会,我向万人大会汇报题是:(八连是怎样发扬艰苦奋斗传的?),讲了近两个小时,万人大会全场静听,只有热烈鼓励掌声,设有任何一点杂音,汇报结束离开讲台,几位领导一一和我握手给予鼓励,讲得好!讲得好!带队的王处长也说:万人首场报告,讲得很不错。自已感到不是报告人讲得如何好,而是上海人民一以贯之厚爱八连,祟敬八连,支持八连。

第二个举措,还是这三家市群众组织,和上海警备区政治部在上海市展览館东舘联合举办,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用大量的发扬艰苦奋斗传统实物,许多照片,图片,文字图解,具体数据,详细介绍了好八连事迹,历时两个多月,近两百多万人观看了展览,两大举措和媒体的宣传好八连,使好八连首先在上海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八连人永远不会忘记上海人民,上海各大媒体。

《好八连记忆》(二十三)

(八连大练兵)

作者:劳仁

好八连受到国家荣誉,中央领导题词鼓励,毛主席赋诗《八连颂》。

党和人民的厚爱关心,八连官兵一直在找差距,寻短板,用战士话说:用放大镜寻找,用显微镜搜索,结论比较统一的认识,差距是军事训练,短板是技术不过硬,部队的历史使命是能打仗,能打胜仗,这个差距,短板咋能例行使命?

这些有八连主观努力不够,客观上执勤警卫任务太重,没时间训练:闹市区没场地,请求上级给予一定条件,上级领导十分重视,军区党委报告军委批准,一九六四年三月二十日,八连拉出大上海,开赴军区训练基地,安徽滁州磨盘山,列编临汾旅七团二营代管代训。

临汾旅,这支部队是打临汾,攻郓城的英雄部队,多年担任值班备战全训部队,在作战训练方面都有丰富经验,参与英雄部队大练兵,大比武是八连补短板最好的条件。环境,场地,旅,团,营领导,兄弟单位都很关心,热情帮助,组织四连和八连结对帮助,班对班,排帮排,训练一开始付旅长,郑团长,作训部门领导,到连队蹲点帮助指导,五大技术训练时,各连派来技术尖子,先进典型住班,手把手帮助。八连一班和四班定为连队先行班,就调到团轮训队先集训,班长到轮训队训练,运用教,传,帮,带等方法使八连进步很快。团,营,经常在拂晓,和黄昏,或有风雨的情况下令,拉出连队到山沟进行实弹射击,选择难度大的。

第二练习实弹射击,接近实战,一百,一百五十,二百米三种不同距离,头靶,胸靶,半身靶三种不同目标,立,跪,卧三种不同姿势进行考核,以考代训,实践多了,技术熟练了,成绩不断上升,每次考核都在优良成绩。考特等射手时,今天抽一批,等几天再考一批,全连百分之二十五以上都考上了特等射手:百分之三十达到了投弹能手,手榴弹投远全连人均达到四十一点七米,军事干部和班长都达到了(四会)要求,战士晒得紫铜色黑不留秋,练成小老虎。

师,团,营,用三天两头组织比赛,以赛代训,成绩迅速上升,到了十月份团组织一下考核称就达到全训连的水平。旅,团想以比武锻炼接近实战,巩固提高八连训练质量,向军领导写了报告,让八连参加年底在湖州大比武,举行全训建制连大此武,接受一年训练考核。

贺莫林老师百年华诞

祝贺莫林大姐百岁华诞

作者:瞿若

我非常荣幸, 1999年在上海市上海老干部大学国学赏析春季班的教室,我认识了比我大十三岁的莫林大姐。

她中等个头,容貌清秀,举止端庄,一双智慧的眼睛,听课非常认真仔细,不时记着笔记。我不知她是哪个局的离休老干部,她已经在市老干部大学就读了十年,她对我这个刚从南京东路财贸老干部大学转到市老干大的新同学很关心,她问我:“你原来在哪里离休的?多大年纪了?在原来学校学习的是什么?”她知道我也是学习历史、散文、诗词写作的,很高兴。于是,我们成了好同学,经常交流切磋。

记得那是在1990年,莫林大姐她开辟了老年大学的文学园地——金秋文学班,为了办好这个园地,她串联学校里的几个文学爱好者,组建了最初的金秋文学班(开始叫老干部文学班),她多次向市老干局金国振局长诉述申报,在1992年,终于经审核批准成立。金国振局长说:“这是考虑文学组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而破格审批的。”从此上海老干部文学组(即现在金秋文学社前身)成立了。刚开始成立时,人数仅有11人,有7位是女同志。

金秋文学社经过七八年的努力,收获丰盛。正像她写的“你看那漫山枫叶,比二月之花更红火。”现在11人起家的金秋文学社人员发展到了百余人,这离不开莫林大姐的耕耘奋力。“七年过去费踌躇,处处烦心处处迁,赢得时光酬日月,金秋烽火苦成书。”她为金秋文学社的开花结果辛勤浇灌,她让老干部的老年文学的发展迈开了可喜一步。在莫林大姐又成为碧柯新声诗社的创始人时,我有幸担任金秋文学社副社长。

2010年,“上海碧柯诗社”、“金秋文学社”、“枫林诗词社”、“遐龄诗社”、“新声研究小组”。应都江堰《老年文学》社之邀请参加都江堰市玉垒诗歌学会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尚健杯》征文大赛颁奖,我有一文“老屋”获《尚健杯》征文三等奖,也应邀出席。同行的人员有:莫林、吴克良、瞿若、顾振仪、陈守云、刘希平、刘桂荃、夏克危,共八人。当时,莫林大姐年逾九十,坐着轮椅,千里迢迢,精神抖擞,我们随后跟着。时年92岁的立志于文学创作的都江堰《老年文学》协会陈道谟名誉会长早就在门口欢迎我们。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人,竟亲自站在门口迎接莫林一行。陈老从事文学已七十个年头了,倾其家产,耗其精力,立志于文学创作,追求诗意人生,寄托家国情怀,誉满川蜀乃至全国,是都江堰文化人的金字招牌。莫林大姐高龄应邀出席玉垒老年文学盛典,是为了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传统,是她文学人生的追求,我们得以同行,从中得益匪浅。两位老人,沪川两地,心心相印,相见甚欢。大姐还应邀到他家做客,参观访问,进一步交流两地老年大学的现状进展,感到前途一片光明,我们还对老年文学有待解决的问题相互探讨,互勉共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激情,又激荡着莫大姐的心。临别时莫老一行还为陈老祝寿。我代表金秋文学社向陈老献花致贺词,陈老感动不已。她(他)们的交流互鉴,推动了两地中华文化的向前发展迈进!

莫林大姐的人品令人赞佩。在都江堰第三天,我们驱车去大邑参观民营企业家樊建川自费筹建的《建川博物馆》,我们参观了《汶川大地震馆》。那种房倒屋塌的惨景,那种声嘶力竭的呼唤,那种救援者大无畏精神,震撼着每一个到场的参观者。我们踏着玻璃板,仿佛身临其境,仿佛耳边听到废墟下冤魂的呼叫,使人不忍观看。夏克危和我始终陪着她,坚持看到最后一尊黄河母亲的雕像。莫林大姐到最后终于忍不住地大哭一场,我们在场的也为之动容。这是何等博大情深的慈爱情怀,十年了,这一幕还牢记在我的心中。

我和莫林大姐,在老干部大学十多年的学习生活中成了好朋友,经常到她家去开会、去聚谈。莫林大姐青少年时代爱夕阳、爱红枫,随着年岁增长又爱过荷花,到八十年代时更爱上了梅花,因而她家的书斋取名叫“梅庐”。上述诗社组织和名家学者诗家经常在她的家开会聚会。著名诗家杨逸明先生见她喜爱荷花,即吟诗一首:“寂寞近斜阳,苍凉立浅池。叶枯枝挺拔,不改旧时姿。”受到大姐的赞扬。我自少参军渡江作战、抗美援朝,还不懂诗韵,就献上一文题名“香之魂、气之清”——记莫林大姐的“梅庐”。在2011年10月发表于《金秋文学》、《玉垒诗刊》、《上海老干部大学》、浦东《绿地文学》,2012年12月又刊载于《莫林作品评论集》,此篇受到莫大姐的好评,她笑眯了眼睛。

我要向莫林大姐学习,学习她的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对同志春天般的温暖,学习她的生命不息、写作不缀的精神,为耕筑文学金秋的灿烂献上自已的一颗赤诚的心。

盛世人瑞,让我们去拥抱更美好的明天吧!

2019年10月14日

敬礼,莫林大姐

吴振兴          

您是一位百岁老人,          

走过了百年漫漫征程,          

今天我们大声赞美您,          

歌唱您的精彩人生。                     

您曾是一名战士,          

战士自有战士的品格,          

智勇双全,不怕牺牲,          

在战斗中铸就热血青春。                     

您曾是一名县委书记,          

书记自有书记的担当,          

心系百姓,为民造福,          

在大地上抒写华美篇章。                     

您是一名真正的诗人,          

诗人自有诗人的气质,          

为时代放歌,为人民发声,          

您的诗长上了飞翔的翅膀。                     

您也是文学社的一面旗帜,          

初心不变,继续领跑,          

远方虽远,使命在肩,          

让我们共同放飞心中的梦想!                            写于2019109

一个世纪的传奇

——献给百岁诗人莫林

/陈敬标

您的身影,一面红旗

化着芦荡火种、燎原火势

您是黎明前小号手

吹开夜幕,呼唤晨曦

您是党的女儿

扛领过镰刀斧头大旗

 您的名字,一个传奇

因为有信仰在心底铭记

怀揣报国志的莫林

响当当一个世纪

共和国的相册里

有您挥舞双枪的英姿

您的夕阳,一部史诗

晕染着出海口蓝天、潮汐

耄耋之年,跨进文学殿堂

初心和缪斯一通灵犀

百年易逝,追梦不息

您终生把国际歌赤诚演绎

马灯照亮了中国

——参观苟坝会议会址

那是一个黑漆漆的夜晚

风雨如磐飘摇着远山近峦

一道光柱剌破了重重夜幕

一个巨人行走在山路间

他就是我们的毛主席

提着马灯找周恩来长谈

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不屈忠魂血色呐喊

中国革命航船驶向何方

怎样渡过激流暗礁险滩

俩位巨人挽手并肩

马灯下共谋拯救危难

当红日东升云开雾散

毛主席撑握了军事指挥权

从此

中国革命摆脱危机走出深渊

今天

共和国神兵天下华彩绚烂

史册上

记载着苟坝会议马灯照过的夜晚

七绝   采风道别

作者:陈敬标

一杯黔醉去忧愁,

道别文朋在酒楼,

歌舞随心人激动,

浦江相约贺金秋。

2019.10.14

七绝赞向德旺摄影师

作者:陈敬标

随团摄影师向德旺老师此次共摄影图片六千余张,他白天背着机器跑前跑后,每天归来整理图片到深夜。

六千美好镜头收,

一片丹心海口留。

向德无私前景旺,

燃情学社写乡愁。

2019.10.15

桂花三度开

作者:庞湍

多情三度桂花开,

沪上清香风送来。

秋季丰收放眼望,

江南大地涌金堆。

:今年秋季,上海市地区桂花国庆前、国庆时、到现在寒露时开放三度,令人心情舒畅。

和庞,徐两老师

《桂开三度》

作者:劳仁

人逢喜事精神爽,

桂开三度屬正常;

建国七十周华诞,

共庆巨变神州欢。

天翻地覆喜心间,

国人幸福举世赞;

各国首脑发贺电,

丹桂喜悦三绽放。

七绝三首

作者:古原草壮

《秋风秋雨》

秋风秋雨正愁人,

两地分居各断魂。

何处天河鹊桥渡,

牛郎织女一家门。

《有雨敲窗》

书斋万卷一灯明

屋外芭蕉滴水声。

有雨敲窗风细细,

读经与字到三更。

《茉莉花》(顶针格)

窗外双株茉莉花,

茉莉花开醉千家。

千家灯火照流水,

流水潺潺载落花。

 山中杂忆(散文)       

作者:庞湍      

为躲避战乱,妈妈带我到大姨妈家去,她家住在伏牛山黑岩丈,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山区,好似传说中的桃花源。      

山里人都很朴实,对外来人很客气,热情接待。大姨妈、大姨夫招待我们吃饭喝茶,表兄弟大山、小山和山妹陪我玩,很快成了好朋友。他们陪我去采栗子、核桃、柿子、酸枣等山果,还下小溪抓鱼儿。溪水清澈,鱼儿游动,甚是好玩。山间开遍了野花,红红绿绿的很是美观。人家都养着一、二只狗,或帮主人打猎,或看家护院。我刚开始有些怕狗,过两天就熟悉了。      

山里人缺碘,常患大脖子病,大姨妈家人不同程度都有,经常气喘。山里人生活朴素,住着石头、石片垒成的房屋。他们不读书,不计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整天就是埋头干活吃饭,好像没有什么别的追求。      

他们都很善良,没有欺诈之心。无论走到哪家都能吃上饭。他们种一些梯田,红薯、玉米是常见的农作物。山上野菜很多,随便可以采到。他们缺衣少穿,衣服褴褛,很少穿鞋,脚掌磨出厚茧。爬山很快,不怕劳累。病了伤了,采几把草药就能治病养伤。      

山民很少与外界联系,过着封闭保守的生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一片平和景象。这样过了一年,第二年战乱结束了,我家二爷进山接我和妈妈回老家,我们才恋恋不舍告别了大姨妈等山里人。      

什么时候再能去那里看望大山与山中的亲友呢?

子青路

子青路有感

作者:徐慧敏

一路林荫

飘来了桂的香浓

闻醉了路人

往心底沁入

滿满的遐思

覌秋风漫舞白云悠悠

学子们的朗朗书声

助老人蹒跚的漫步

好幽静的子青路啊

无愧烈士的鲜血辅就

                                     我行子青路

作者:庞湍

我在宝山住,

子青路总行。

缅怀烈士壮,

一路树青青。

:上海市宝山区是“9.18”抗日重地,烈士姚子青营官兵600余人牺牲于此,为纪念他们,开辟有“子青路”,“9.18路车”。

2019.10.15

姚子青营歌

作者:庞湍

我由新疆迁居上海宝山区,多次凭吊宝山城“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

英灵感怀,心潮澎湃,诗兴勃发,不能自已,因步唐诗人高适《燕歌行》之原韵,赋为斯篇。

丰碑高筑淞沪北,深铭姚营御倭贼。

江涛汹涌云疾行,重现英雄真本色。

日寇铁蹄践海关,军民奋起淞沪间。

众志成城能填海,姚营坚守在宝山。

秀丽山川变焦土,敌机滥炸溅血雨。

健儿百战救中华,岂容东洋魔乱舞。

生死关头志不衰,惊天动地世间稀。

江海门户遇强盗,援军受阻未解围。

烽火家书传递久,思念萌生别离后。

战壕无眠诉衷肠,忍教亲人空回首。

英勇拼杀七昼夜,粮尽弹绝更何有。

先烈楷模陈化成,激励后人仰北斗。

六百将士齐殉国,抗日史册建殊勋。

君不见沙场凝碧血,至今犹忆姚将军。

[]:姚子青(1909-1937),字若振,广东省平远县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牺牲后被追授为陆军少将。1937年参加震惊中外的“8·13淞沪抗战”,率领全营六百将士坚守宝山城,与日军激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全营壮烈牺牲。

1998.8.13

和慧敏老师《子青路》

作者:劳仁

子青路没去过,

徐老赞很羡慕:

丹桂黄香味浓,

醉迷人入心窝。

滿遐思落叶舞,

众学生读书声:

一老太慢步游,

心情重解负荷。

三棵树

作者:张春新

茫茫大海边,

矗立三棵树,

海滩淺黄色,

青山迢迢在远处。

三棵树天空白云绕,

周围空旷游人无,

茁壮成长不孤独,

蓬蓬勃勃洋溢生命绿。

三棵树呵三棵树,

独立自主人叹服,

相互依存,彼此攙扶,

一幅令人难忘的油画图!

张春新偶感系之不当请指正!

2019.10.14.17.15

和张局《三棵树》

作者:劳仁

点赞分享,

春新局长:

赞三棵树,

海边矗立。

青山远处,

白云缭绕:

描绘美图,

精品一竖。

诗二首

作者:张春新

(一)家住永乐苑,附近有杨波外国语小学,每天下午三时左右,人声鼎沸,老年人接孫辈络繹不绝。观之有感。

校门口

当年叱咤风云吼,

退休甘作孫辈牛,

午后守候校门口,

挎包相伴走深秋。

(二)家宅对面乃新民大酒店,近来装修施工,机声隆隆。

高楼装修

高楼空关已数年,

民工装修入云天,

父母妻儿今何在?

酸甜苦辣涌心间。

2029.10.15.

守望

作者:潘培坤

凭任骄阳寒风吼,

垫脚翘首眦双眸。

左顾右盼不眨眼,

忽见宠犊乐不休!

步韵和张局长,亲临其境,亲身体验,守候甘甜!

诚信为贵(散文)

作者:庞湍

我年近八十,已成老朽,每天睡得早,起得也早,基本上是成正比的。一晚上能睡个六小时左右,还是比较正常的生活规律。

每天早晨四点钟,我就醒了,起来从头到脚按摩一个小时,天才麻麻亮。离吃早饭还早,我就出门到淞良路小市场“视察视察”。有人要说了,你个老家伙又不当官,怎能盗用“视察”之名。我的确是个平头百姓,但我了解一些“社情民意”总可以吧,不要动不动就用“官帽子”压人!

许多店铺正在进货,摆弄货物,准备开始一天的营业,市场状况基本上是好的,几乎天天如此。市民们安居乐业,可喜可贺。

我走进一家“平价蔬菜大卖场”,店员们正在忙着摆摊。货架上放的是今天进的新鲜蔬菜,地上摆的是昨天的剩菜,虽然隔夜了,我看着还可以吃嘛。

我就问苦瓜多少钱一斤,答复是2元,再看看货架上的新鲜苦瓜要3.5元一斤。我有糖尿病,就决定卖一根大苦瓜来清热解毒。

那位胖胖的女营业员一称重说要价2元,我准备付钱。女营业员再一称重,改说给她1.3元就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可能她把昨天的苦瓜当作今天的苦瓜卖了。不过她及时发现了错误,马上就纠正了。

此事使我十分感动,好久没遇到这样诚信的商人了。我问女营业员贵姓,答到姓陈。我没再问叫什么名字,因为现在人们都重视隐私,问多了怕人们讨厌。我决定写一篇短文表扬这个陈营业员,她是个讲诚信的好人!

2019.10.17

沙溪镇老街的铜雕像(散文)

作者:庞湍

前些天,我到上海市宝山区北面的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游览,又到附近的沙溪镇老街游览,看见了不少事物,增长了见闻。

沙溪镇历史悠久,小桥流水人家,引人注目。前往老街看看,也有不少特色。特别吸引我的是七八个铜雕像放置在街头边,任人观赏。铜人力黄包车,铜油炸摊,铜补锅匠,铜卖油翁等等,都吸引了我和不少过路人来参观。

这里特意说一下铜卖油翁。一个卖油匠站立在街边,左手拿一个油瓶,油瓶口套一只漏斗,漏斗上放一枚铜钱,用右手往漏斗内倒油,动作熟练,目光专注,人物形象就像真的一样。

我为什么对比特别喜欢呢?因为我想起以前给初中学生教过一篇课文《卖油翁》。这是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记述一个官员陈尧咨善射,常悬一钱作为射物,并以善射引以自傲。一天他在靶场射箭时,有一个卖油翁在一旁观看,说他的射术一般,这使他很生气,就责备卖油翁无礼,还反问卖油翁有什么绝活儿。卖油翁当场表演了娴熟的打油技术,从很小的钱孔中倒油入油瓶内,作到点滴不漏,让陈尧咨很是佩服。

这尊铜雕像把人物的形象和心态都凸现出来了,活灵活现,很有魅力,给人印象很深刻。

我为什么对此事特别感兴趣呢?这篇课文我教过多次,已经没啥稀罕的了。一次,地区文教处视导组要来二中听课,派到我的头上了。我不得不搞点一“花头”,事先做了一套“卖油”的教具,也可以叫作“道具”吧。用玻璃瓶当了一个“油瓶”,再拿了一个家用的小塑料漏斗,又用一酒杯绑了一根竹筷子,做成一个“油提子”。这样“卖油”的基本用具总算都有了。讲到“卖油翁”时,我演示了一番卖油动作,视导组和学生们感到新鲜,露出了笑容,反映还可以吧,我也算没白费工夫!

2019.10.10

诚信为贵(散文)

作者:庞湍

我年近八十,已成老朽,每天睡得早,起得也早,基本上是成正比的。一晚上能睡个六小时左右,还是比较正常的生活规律。

每天早晨四点钟,我就醒了,起来从头到脚按摩一个小时,天才麻麻亮。离吃早饭还早,我就出门到淞良路小市场“视察视察”。有人要说了,你个老家伙又不当官,怎能盗用“视察”之名。我的确是个平头百姓,但我了解一些“社情民意”总可以吧,不要动不动就用“官帽子”压人!

许多店铺正在进货,摆弄货物,准备开始一天的营业,市场状况基本上是好的,几乎天天如此。市民们安居乐业,可喜可贺。

我走进一家“平价蔬菜大卖场”,店员们正在忙着摆摊。货架上放的是今天进的新鲜蔬菜,地上摆的是昨天的剩菜,虽然隔夜了,我看着还可以吃嘛。

我就问苦瓜多少钱一斤,答复是2元,再看看货架上的新鲜苦瓜要3.5元一斤。我有糖尿病,就决定卖一根大苦瓜来清热解毒。

那位胖胖的女营业员一称重说要价2元,我准备付钱。女营业员再一称重,改说给她1.3元就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可能她把昨天的苦瓜当作今天的苦瓜卖了。不过她及时发现了错误,马上就纠正了。

此事使我十分感动,好久没遇到这样诚信的商人了。我问女营业员贵姓,答到姓陈。我没再问叫什么名字,因为现在人们都重视隐私,问多了怕人们讨厌。我决定写一篇短文表扬这个陈营业员,她是个讲诚信的好人!

2019.10.17

心向襄阳

作者:张春新

一群老顽童,

忘龄飞襄阳。

缆车穿山谷,

俯观河流长。

山路多崎岖,

笑脸挥手看。

翻身跨銅马,

友朋牵绳忙。

金风缓缓吹,

秋阳照心上。

同名莫愁湖,

金陵夢遐想。

晚餐佳餚美,

舞姿胜霓裳。

难得睌霞行,

神游情莫忘!

 2019.10.19.12.00修改。

精致的糖礼盒(散文)

作者:庞湍

邻居家儿子结婚,当然是大喜事了,非常值得庆贺。为了同喜,邻居家送来了精致的糖礼盒。

这是个很美的艺术品,表面呈朱红色的心形铁盒,心形中有一对新郎新娘的形象,二位新人牵着手,面带笑容,喜气盈盈。

打开心形礼盒的盖子,里面有两颗包着金纸的意大利费列罗巧克力喜糖,没吃就闻到了新婚幸福的甜蜜。这完全是一个艺术品,有保留的价值。

现在的新人在物质上是幸福的,但愿他们的心灵也是美满的。

2019.10.17

整理于2019-10-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