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山地梯田如何实现科学高效种田

 摘文缘 2021-11-18

过去甘肃庄浪,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父老乡亲们为了吃饱肚子,过上好日子,一辈接一辈的开始了修建梯田的艰难历程,立下愚公移山之志心血劳作,兴修梯田,换来了今天的荒山变良田,全国有名的扶贫县成了全国梯田化模范县,全国乃至世界人民通过各种媒体认识了庄浪。梯田改造成功后,既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又能增产粮食,有效协调人们因发展而产生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深刻体现了“天人合一”这一传统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荒山变成了良田,在梯田上如何实现科学种田,走出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一、良田选良种 良种能增产 荒山荒坡成梯田,集雨节流、庄家增产很显然,老百姓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业生产上,过去,小麦、土豆等品种老化、抗性差、产量低。广大父老乡亲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由于天公不做美,天旱地贫,品种选择不佳,最终换来的是要收获必须要耕耘,但耕耘不一定有收获的结局,后来经过农业科技工作者无数次的在品种方面除劣选优,选出的“庄薯”“庄浪小麦”等新优品种,让农民增产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庄稼一朵花 全靠肥当家 科学种田在施肥方面:

(1)要实现底肥、追肥、叶面喷肥相结合,过去群众在肥料施用上经历了农家肥,由无到有,由少到多,对化肥有不认识到认识,由不使用到使用,由少量试用到大量使用,而对叶面喷肥截至目前处于试用和不使用之间,后来,肥料使用在种田方面增产增收效果得到了充分的实践认证,广大群众也明白到了庄稼一朵花全靠肥当家的道理,而科学种田不是肥料越多越好,不是想施啥化肥就施啥化肥,不是想啥时施就啥时施,而是要求农家肥作为底肥,在播种前施或播种时一次性施足,并要求农家肥达到充分腐熟,而对于化肥的追肥60%-70%的和底肥一块施入,而30%-40%的作为追肥,在庄稼营养生长旺期提前施入,叶面喷肥按照缺啥补啥,少量多次的原则,在阴天或者晴天的早晚进行喷施,今后生产要大力提倡叶面喷肥措施,例如:土壤施氮肥、尿素肥料利用率只有40%左右,并且尿素的转化吸收速度缓慢,而叶面喷施0.2%-0.3%的尿素液后,4小时后作物就能吸收利用。

(2)科学种田在肥料的使用上要实现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的供肥能力和肥料的特性种类,三者结合起来进行了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是通过施肥手段来调节土壤供肥与作物所需营养元素的供需平衡,找出最佳用量与适宜比例,做到科学化、合理化、定量化。实现了有机肥的长效性,无机化肥的速效性,微生物肥促效性三效合一。(3)科学种田今后要大力推广沼肥、沼液、沼渣三沼的利用。发展 “粮、草、蓄、沼”生态循环模式,就是以农户土地资源为基础,以新型高效的沼气池为纽带,以草养蓄,以畜粪为沼气原料,以沼渣、沼液作农作物的肥源,并用沼液作为防治农作物害虫红蜘蛛、蚜虫的农药替代品,以沼气照明做饭,形成畜粮双重收入,沼气节能利用,形成良好的农业持续发展,良性循环体系,最终实现粮食生产的稳产高产、高效低耗、安全环保的目标。

三、收多收少在于肥 收与不收在于水 在科学种田农作物生产中收多收少在于肥,收与不收在于水,但是水少是命,水多是病。有灌溉条件的川水地农作物生产中,大部分群众认为,水灌的越多越好,只要有水不分季节,不管农作物需要不需要水,就盲目大水漫灌,没有根据土壤的墒情情况和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大水漫灌后导致土壤板结,土壤养分的大量流失,同时费工费时费水,尤其在农作物夏季生长旺期,由于夏季气温太高一般在25度以上,农作物大水漫灌后,地温急剧下降,根系吸水功能失调,向作物上部供水能力下降,而农作物上部生长需水,蒸腾作用需水量无法保障,严重造成了农作物水分的供需失衡,严重时会造成农作物的生理干旱,所以,夏季农作物灌水要巧灌,采取不降低地温的农作物上喷水和降低地温较慢的沟灌、穴灌技术。有条件的推广喷灌、滴灌、渗灌技术

梯田山台地,灌水条件相当困难,水分的合理综合利用已成必然。山地农作物生产既要推广节水集雨、抗旱保墒的覆膜制,也要推广农作物保水技术,即农作物上喷水;土壤中施土壤保水剂淀粉和聚丙稀聚合类化合物,吸水倍数200-500以上;农作物上喷白色微粒膜堵叶孔、毛孔来降低果树蒸腾作用,也可以农作物上喷黄腐酸抗旱调节(保水)剂。

四、冬破一个卵、夏少万条虫 过去农作物生产中大多数群众在病虫害防治上盲目防治,对农作物病虫害认识还是停留在只有农药才能防治病虫害的传统理念,没有真正遵循病虫害防治的“预防为主、群防群治、保护天敌”的原则和以农业、机械、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针;没有做到最佳时期用药和为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而交替用药;也没有采取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盲目防治,而且只治不防。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是首先通过观测预报,遵循在病虫害轻微发生的年份采取物理机械防治法,在病虫害中度发生的年份采取物理、机械、生物源农药防治法,以及沼液等防治病虫害。在病虫害大发生年份,一般才采用符合生产绿色食品要求用药的化学农药去防治;其次,生产中防治病虫害要把杀卵防治作为重点,“冬破一个卵、夏少万条虫”。预防要先行,如红蜘蛛、蚜虫的防治要做到未发生时提前预防用药,否则在其发生高峰期用药防治,由于其繁殖能力强,速度快,根治不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农作物生产中病虫害防治首先结合翻地施底肥,在土壤中施入杀虫剂呋喃丹、辛硫磷颗粒等来防治地下线虫、蛆螬等。

一般多雨年份病害严重,干旱的年份虫害严重,其实作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中,“病难治,虫好防”,作物年年要增产,这就要求杀菌剂要用高档的,杀虫剂要用低毒高效的,同时要做好病虫危害高峰期用药防治,做到药物防治与保护天敌相结合,今后农作物生产中要求推广使用一些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真正体现出病虫害防治的以菌治菌,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的病虫害防治体系。

荒山变梯田,梯田成粮田,开发梯田科学种田,首先,要粮田选粮种;其次,庄稼一朵花,全靠肥当家,再次,收多收少在于肥,收与不收在于水,川地灌水要科学,山地覆膜集雨节水要及时;最后,病虫害防治预防要先行,冬破一个卵、夏少万条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