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的“青春之歌”第5-6课教学设计——贾宝玉长大后,最不愿意成为的人是谁?

 镇海中学魏建宽 2022-07-05 发布于浙江

《红楼梦》的青春之歌

         ——少年贾宝玉长大后,最不愿意成为谁?

(老魏的《红楼梦》阅读分享课第5-6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小说艺术鉴赏目标:欣赏曹雪芹如何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地塑造贾雨村这一“圆型人物”。

2. 人文主题鉴赏目标1:以甄士隐、贾雨村为例,思考封建社会的“儒家文化”对人的价值观的影响,探讨“科举制度”选材初衷与“官场仕途”实际境况之间的矛盾关系及对士大夫人生重大抉择的影响。

3. 人文主题鉴赏目标2:以贾宝玉对贾雨村的态度,理解贾宝玉鄙弃科举之途、鄙视“禄蠹”的思想进步性。

教学内容

  1. 按“预习要求”中设置的问题,师生欣赏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2. 按“预习要求”中设置的问题,师生共同欣赏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3. 重点讨论话题——“少年贾宝玉长大后,最不愿意成为谁”。

    教学过程



课堂暖场音乐——87版电视连续剧插曲《香菱叹》。

引入:播放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视频片段——《红楼梦》第48回:平儿向薛宝钗痛骂贾雨村为“饿不死的野杂种”!。(链接视频引入篇)

学生讨论:一个进士出身的朝廷大臣贾雨村为何会被一个贾府的奴才丫头平儿鄙视并痛骂?

教师归纳:这正是我们这几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播放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视频片段——“甄士隐的静好岁月”。(链接视频1)

教师提问:曹雪芹对甄士隐所居住的社会环境是如何描写的?——他住的城市、街道、巷子分别叫什么名字?作者为何这样命名?他的邻舍是座什么庙?甄士隐的社会身份是什么?甄士隐的名字中寄寓了曹雪芹的哪些情感?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社会环境为“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苏州阊门,街道为“十里(势利)街”,巷为“仁清(人情)巷”,邻居为小如“葫芦”的寺庙。甄士隐的社会身份是“乡宦”,“虽不甚富贵,本地也推他为望族”;“名费”即“真废物”的戏谑之语,“甄士隐”,为“真士大夫中的隐逸者”的寓意,也含有“中隐隐于市”之意。(《红楼梦》第7-8页)(另:唐代白居易《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晋朝王康琚《反招隐诗》有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之说。

教师引导:甄士隐自己设定的人生姿态——以乡宦之身,半隐半逸之姿,恬淡之志,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之行,寄于人间。甄士隐,他是士中退隐者,迷途知返者,结果呢?虽然 旁观者称之为“神仙一流人品”,可是命运之神对他怎么样?

二、播放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视频片段——贾雨村初识“福星”甄士隐。(链接视频2)

学生讨论:甄士隐从“白日梦”中惊醒后,见到了什么?

——“又见奶母抱了英莲走来,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红楼梦》第10页)

甄士隐于街上遇见了贾雨村,曹雪芹是如何介绍贾雨村的身世、境遇的?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截屏图:贾雨村依傍林黛玉进京都谋求复职)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字表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第11-12页)

    三、播放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视频片段——贾雨村中秋月夜应邀至甄家赴宴,对月吟诗明志——“人间万姓仰头看”!(链接视频3)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乃亲斟一斗为贺。雨村因干过,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第15页)

学生讨论:贾雨村的人生志向是什么?

四、播放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视频片段——甄士隐仗义赠银送衣与贾雨村(链接视频4)(PPT)

学生讨论:甄士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品质?

教师归纳:成人之美,侠义之心!

五、播放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视频片段——林如海向贾政荐举贾雨村(链接视频5)

学生讨论:林如海这位进士出身的显宦身上体现了哪些品质?他的言辞又如何体现了他的教养?

教师归纳:成人之美,侠义之心;知恩图报,慷慨仁厚;儒雅温文,谦恭礼下。

六、播放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视频片段——贾政荐举贾雨村(链接视频6)

学生讨论:贾政为何会举荐贾雨村?

教师归纳:受妹丈之托(中国式人情);欣赏贾雨村之貌、之才(惜才、爱才之心);安插贾府代理人,贾雨村以“宗侄”投靠归附(中国式官场文化)。

七、播放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视频片断——金陵薛家报知王夫人:其外甥薛蟠惹出人命官司(链接视频7)

学生讨论:王夫人得知薛蟠惹出人命官司后,她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从王熙凤的献计可以看出她是哪一类人?

教师归纳:责怪,埋怨(可见王夫人她良心还未泯);王熙凤就是一个“帮忙”与“帮凶”,她无是非之心,无善恶之别,无立场正邪之分,只有个人及小我小家的得失,这是一个公然宣称“不怕地狱阴司报应”的人。——太可怕了!

八、播放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视频片段——贾雨村动签准备缉拿薛蟠,被门子制止(链接视频8)

学生讨论:贾雨村为什么没有意识到这个案件的复杂性?他大动官威的情节合理吗?

教师归纳:他可能意识到,但没意识到案件背后是那样的复杂;合理,因为新官上任三把火,想大摆官威。

九、播放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视频片断——门子道出薛蟠凶杀案原委(链接视频9)

学生讨论:贾雨村面对案子背后的“四大家族”与恩人之女甄英莲,他内心有着怎样的纠结?

教师归纳:他有着痛苦的挣扎,他有着反复的权衡——他最后屈从与堕落了!

十、播放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视频片段——贾雨村审理薛蟠案(链接视频10)

学生讨论:一桩“人命官司”竟然以这种荒唐的方式结案,其荒唐之处表现在哪里?他断案后又是如何自我安慰的?

教师归纳:人命与权力的称量,前者轻后者重;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前者屈服,后者胜出;法典的厚重庄严正大与“护官府”潜规则大行其道对抗,前者何等无力,后者何其猖獗。

贾雨村以甄士隐与冯潘、薛蟠的相逢是前世冤孽相逢而自解!

人的心就这样由柔软变得坚硬如铁,人的脊梁就这样钙质尽数流失,人的操守就这样悉数尽失。

十一、播放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视频片段——林黛玉隔墙闻得“林姑娘说过这样的话吗,林姑娘说这样的话,我早和她生分了”!——灵魂之侣!(链接视频11)

学生讨论:从史湘云与薛宝钗劝贾宝玉致力于“仕途经济”,可以看出她们的哪些精神底色?林黛玉隔墙闻得贾宝玉的这段表白后,她的内心发生了哪些变化?自此之后,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成了一种什么关系?(PPT)

教师归纳:木石前盟,是一种灵魂知己的关系!他们的盟誓,是一种精神的契约!

总结

贾雨村不仅仅是一个线索人物,他身上折射着许多让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与幽微复杂的人性。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恋是一种芬芳高洁的精神之恋! 

课外积累、思考与表达



〖阅读·思考·表达〗

阅读下面选自费孝通先生著作的文字,完成“思考与表达”作业。

封建制度中,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封建解体,在政治上说,……集中成了大一统的皇权,皇帝是政权的独占者,“朕即国家”。他在处理政务时固然雇佣着一批助手,就是官僚。可是官僚和贵族是不同的。官僚是皇帝的工具,工具只能行使政权而没有政权。贵族是统治者的家门,官僚是统治者的巨仆。(费孝通《论绅士》)

知识怎么可以成为社会分化的基础呢?可以分化社会的知识是什么性质的呢?这类知识怎么会独占在某一部分人的手里?这种独占有什么好处?怎样加以维持?这一部分怎样在社会里构成阶级?……以整个中国历史说,也许从没有一个时期,在社会上处于领导地位的知识分子曾象现在一般这样无能,在决定中国命运上这样无足轻重。为什么他们会弄到这个地步?……可以成为分化基础的东西必须是可识别的标帜,如性别。知识分为两种:自然知识与规范知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是掌握了后者的人。为什么劳心者治人,是因为规范的实行需要权威。规范知识人人都可学到一些。当规范、传统、文字三位一体时就产生了排外的“知识阶级”。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进展,搞自然知识的知识分子一定是前进思变的。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着眼于规范的维持,他们必是卫道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否有前途,要看他们是否能改变传统的社会结构,使自然知识、技术知识、规范知识能总合成一体,而把他们所有的知识和技术来服务人民,使知识不成为一个社会阶级的独占品,也就是说打破这种知识成为阶级的旧形态。(费孝通《论知识分子》)

思考题:《红楼梦》中的贾雨村衙门的“门子”劝贾雨村说:“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了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闻得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贾雨村回答说:“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贾雨村最后还是“因私而废法”,为什么?请运用费孝通先生的观点来解释贾雨村的抉择!字数不少于500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