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的懂事,其实是看清了人情世故背后的虚伪

 一半时差 2021-11-18

             密

为了遇见你,我一直流浪

遇见书舍

           说               

                              时              的

刻意沉睡的人

永远唤不醒

距离看到一部良心的能看的国产青春电影已是两年前的《七月与安生》,这部《狗13》早已在2013年就出现,并在当年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拿了奖,随后没有能在电影院上映,之后便销声匿迹,后来得知是被禁了!!!

为什么被禁?

呵!说到被禁,很多人肯定想到:是不是有大量的情色镜头,是不是有大量的血腥暴力,是不是触犯了某政治话题......然而并不是,在我们国家,被禁的电影大多数是因为做对了事,说对了话,而这些被认为不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他们喜欢选择性眼瞎。

李玩与父亲

故事从父亲硬生生地把她的兴趣小组改为英语开始,李玩喜欢物理,老师说她的名次排不上前是因为英语拖累了,并在其父亲面前帮腔说她的英语成绩有多差,父亲愤怒地拒绝了她参加物理兴趣小组,改为上英语。她有反抗,可是并没有用。成绩和兴趣哪一个重要?老师和家长永远都认为是成绩。

李玩成长在一个生活条件不错但父母离婚,父亲再娶的家庭,她被寄住在爷爷奶奶家里。父亲再娶的妻子生了男孩,爷爷奶奶十分欢喜,考虑到李玩的心情,他们选择隐瞒。

《狗13》

父亲是爱李玩的。

他知道改了兴趣小组,李玩不开心,他给她买了一条小狗。

他在疯狂打骂李玩后,又让她坐在他的大腿上,向李玩道歉。

他听到李玩说英语考试拿到了年级最高分,他欣喜若狂。

他记得答应过李玩要陪她看科学展览。

他为了安慰李玩失去“爱因斯坦”而买了一只类似的狗。

然而,以上的宠爱,都建立在伤害之上。

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都喜欢阿谀奉承。谎言有时固然能使事情接近美好,可明知道是谎言,却为何还要逃避真实?没有答案!

李玩最后还是知道了同父异母弟弟昭昭的存在,在弟弟两岁的生日宴上,她被隔在人群后,听着爷爷奶奶,父亲,以及叔伯婶姆们为弟弟唱生日歌,此刻的她早已习惯了大人们对她的忽略。她依然脸带微笑,堂姐的安慰,她学会了拒绝。

在李玩拿了物理竞赛一等奖并被保送进高中的时候,影片中从未露过面的李玩母亲打来了祝贺的电话,父亲在电话里对母亲说感谢她给他生了一个好女儿,她长大了,也懂事了。接着父亲留下了男儿泪,李玩按下了收音机,一首《再回首》响起,李玩问父亲,他和母亲是怎样认识的,父亲哭着说他不是一个好爸爸。他不断用手蒙住李玩的眼睛,他不想孩子看到他流泪。李玩则平静地问:爸爸,要不要给你点一首《男人哭吧不是罪》。

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它们的身不由己,许多例子都说逃避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往往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选择的都是逃避。成长的疼痛是要承受无数大人们不理解的想法,活着的大人们想要体面需要带上小丑的面具。那么我想问,这些大人们不也是曾经有过类似疼痛的青春吗?

爱因斯坦与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一条狗的名字,是父亲买给李玩的小狗,起初李玩并不喜欢它,但是小狗天然的忠诚与可爱,让李玩渐渐对它产生了好感,可以说在这个家里,爱因斯坦是唯一一个能给她温暖的人。李玩的爷爷有个坏习惯,遛狗不喜欢牵绳,结果爱因斯坦走丢了,得知后的李玩疯狂地寻找爱因斯坦,她仿佛失去了人性般撕心裂肺,爷爷奶奶,父亲也无可奈何,他们不明白,爱因斯坦对于李玩的意义。父亲因此给了李玩一个响亮的耳光,李玩的无助和呐喊在大人面前多么地渺小。为了息事宁人,后妈给她找了一只和爱因斯坦很像的狗,她不接受,但是也并没有拒绝。这只假的爱因斯坦并不听话,在2岁的弟弟用竹子欺负它时,它疯狂地吼叫,家里人开始对它嫌弃,并欺负它,唯独李玩看出了它的无助,这只假的爱因斯坦开始在李玩的爱下找到了在这个家的一点存在感。然而又因为咬了弟弟后,假的爱因斯坦被父亲送走,李玩再一次崩溃。

《狗13》

在经历了两次爱因斯坦离去后,李玩又再一次学会了世故,在祝贺的晚宴上,叔父给她点了一碟狗肉,并故意地夹了一块放在她碗里,当家人以为她会拒绝的时候,李玩却礼貌地说了声谢谢,并把狗肉往嘴巴里塞,不带任何的面色。李玩懂事了,她懂得了处理人情世故,她开始变成了大人。

曹保平导演在这条线上,用了反讽的手法,爱因斯坦其实就是李玩,与大人抗争,与生活妥协,人终究要优于动物,爱因斯坦不会妥协,所以它离开了。李玩明白,当反抗没有用的时候,妥协往往可以给大人满意的笑容。

“《时间简史》,那是小孩子看的书”

这是真正的大人模样吗?饭桌上满口大道理的张伯,说出了全片最搞笑的一句台词。他的角色就是现实里那些吹捧国学,附庸风雅的一类人,固步自封,用自己的定义去评论别人,还不容许反驳。大人说的话就一定比孩子正确吗?老师就一定需要比学生聪明吗?阅读理解问题里那句你的感受一定要按照标准答案来吗?当官的就一定比其他人具有优越感吗?这些惯性的高低之分定义,让社会的天秤一直倾斜,承认别人更优秀这道心坎一直十分困难。人都喜欢站得更高,可你真的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高处都能看到更远,真正要看懂的,其实是自己,需要质问的,是良知和灵魂。

影片的每一条线,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很到位,这与那些喧哗取众的国产青春片截然不同。

堂姐李堂与男朋友,还有李玩三人之间的关系,也令人寻味。李玩和李堂都有着异于同龄人的成熟,面对姐姐男朋友的表白李玩淡定地回:这样的事,以后还多着呢。面对男朋友高放的情感出轨,李堂并没有无理取闹般的嘶吼,淡定的决裂,十分洒脱。

这个社会还有一个怪病就是早恋和晚婚在大人的眼中都像是犯罪一般,暗涌的情愫,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存在。你们以为孩子在爱情面前过于稚嫩,殊不知有时候他们却比你们更要理智和成熟。

影片的结尾是我喜爱的风格,用平静代替所有的汹涌,用平淡击破沉重的过去。李玩和李堂两人在街道,一个陌生人牵着曾经走丢的爱因斯坦走过,李堂上前极力地质问陌生人这只狗的由来,而李玩却站在那里淡定地看着。

“我刚才好怕它认出我扑过来,幸好没有”

转身走入巷子的李玩,掩面痛哭,画面与身旁那一张寻狗启事一同出现,这个情节完全震慑到观众的心。

我以为影片到这里已经可以结束了,然而导演并没有,弟弟学滑冰的画面再次出现,李玩和大人们在上面看着,弟弟也不喜欢喝牛奶,滑冰时不停地跌倒,不停地哭泣,教练不停地要求他独立站起来。这不是从前的李玩吗?

我宁愿这不是一个悲伤的隐喻,但是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里,许多孩子不都是一个“李玩”式的存在吗?

中国电影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变成了现在的模样?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在电影制作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对电影的认知却在倒退。韩国人把《熔炉》《素媛》《杀人的回忆》等真实事件放上了荧幕,去尝试改变国家法律对弱者的不公平。我们的宝岛台湾拍出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近几年的《不能说的秘密》《蓝色大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等青春代表作也有着不俗的口碑和成绩。而我们呢?说起青春电影,能真正打动你的是哪一部?不要忘记,二十多年前,我们也拍出过《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优质的青春电影,那么近几年呢???抱歉,还是有的,只是你鲜看到,就如这部《狗13》。

我不害怕这个社会变得冷酷,我害怕的是明知道冷酷却视而不见。

对于一些真实的存在,为何要去刻意掩饰呢?

你们知道吗?

你们已然成了教材《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愚蠢的皇帝和附和的群臣们。

这几天,看到了关于甘肃女学生跳楼的报道,因被班主任猥亵跳楼,围观者鼓掌加油。经过数小时的僵持,消防员因体力不支被女孩挣脱双手,在女孩被地心引力推向死亡时,消防员撕心裂肺的嚎啕声格外地刺耳。

看到这里你肯定有着无奈的感慨,问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其实,残酷冷漠与种种的不公一直存在,网络时代的双刃刀把这些剖得更加血淋淋。我们都知道一百年前,鲁迅先生用文字去挽救这个被欺凌,被愚昧的国家,当沉重的武器无法抵抗的时候,文字真的有如此力量吗?我认为那时候是有的,现在呢,一定有人在努力着。

人血馒头事件我们看到太多太多了,但事件的最后我们只是要去追求真相那么简单吗?文明精神建设的口号喊得越响亮,脸就有多疼。

我不能改变什么,但希望一些文字可以温暖一下冷酷,以至于让人看到些许的阳光。

自行车,白衬衫,早恋......是我们的青春。

被误会,被抛弃,被接受,被选择......也是我们的青春。

堕胎,撕逼,约炮,作死......并不是!!!

向前走,不要回头。

我们会长大,我们终究会长大。

我们终究会明白一些人情世故。

我们会成为他们一样的大人吗?

但愿,不会!

但愿!!!

请输入标题     bcdef

【荐影《狗13》】

导演: 曹保平

编剧: 焦华静
主演: 张雪迎 / 果静林 
类型: 剧情 / 家庭

时间:2013年

回复“狗13”有惊喜

你懂的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 end · 

扫一扫二维码

你就能拥有我

遇见书舍

无论何时 都在等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