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威尔《1984》| 栗树荫下,我出卖你,你出卖我

 一半时差 2021-11-18

             密

为了遇见你,我一直流浪

遇见书舍

           说               

                              时              的

感谢早前一位读者的提醒,让我记起了《1984》这本书。

伟大的书籍,褒奖话语无需多说。翻到最后一页,合书那一刻,满脑子都是无奈的叹息和迫切的宣泄。惊讶于奥威尔对过去的大胆剖析,对未来的准确预知。过去的一个星期,我都在反复琢磨,该如何评论《1984》才是合适的,要我蒙蔽一些事实说二加二等于五,显然不是我的风格;要我竭嘶底里地讽笑那些被思想奴役的人们,我不敢。因为,看不见的电屏仍在,老大哥还在看着我。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天,都有不同程度的战争,手握枪支高喊和平,在政治和权力面前哑口无言。

你对自由有多大的理解,你就拥有多大的自由。我们活在自由的年代,正走向“美丽新世界”的奴役之路。

你不需要知道你为什么这样做,你不需要判断它是否对错,你不需要考虑它的后果,请记住你是他们的力量,你只管服从,他们会带你走向伟大。

《1984》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乌托邦,而是历史了

——王小波

1.

>>>参与<<<

我们离1984有多远?它来过,或许还会来。什么时候,或许就在明天。奥威尔在《1984》里面虚构了一个极权社会,主人公温斯顿,三十九岁,结过婚,妻子下落不明,因此他单身。他的父母亲在大清洗中人间蒸发,这是正常的,不必感到意外,他们国家有许多人都这样莫名就消失了。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任务是使老大哥和党的言论保持一致。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思想的自由是有限的,他必须学会说谎。

等等,以上的一切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似曾相识,而且很真实。每当和别人讨论到这些问题,或者在社交软件上看到类似的问题时,都有人说,我们尔等平民谈什么政治理论,那是政客的事。是吗?你以为这些都与你无关吗?

对不起,我想给你一个狠狠的耳光,那些时光清浅,岁月安然的向往之路满是看不到的血淋淋。

韩国电影《熔炉》有一句话非常深刻: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原来的我们。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而这些规则也是来源于我们本身,“公平”这个词的本身并无意义,而且把它具体化,也毫无意义,它的存在是告诉大家,这个世界没有公平,规则只是让一切进行得安然有序,即使你是受害者,一旦越过这些规则,你需要付出比原来更多的努力和牺牲,不然你只能被改变。也就是说,我们活在这个社会,本身就是被政治围绕,我们做的所有东西都与它有关。

你知道教育制度像是一台机器让孩子的脑袋拼命塞试题;你知道医疗制度像是一个地狱使者,在生死面前束手无策;你知道新闻报道有时是在制造舆论;你知道很多事情都在掩盖真相;你知道你不能轻松愉快地刷Facebook;你知道的东西很多,很多,但你也只能是知道。

《1984》里老大哥拥有非常多思想警察,无休止地对人进行洗脑,你看,思想控制是多么牛逼。

选择沉默,一切就会变得更好吗?选择反抗,一切就会变得更加糟糕吗?前者没有答案,后者是不会,既然都是糟糕的,还何惧更加糟糕?

电影《熔炉》播出后,引起韩国社会的关注与热议,在压力的促使下,案件重新调查,最终韩国国会对2011年性侵罪行量刑标准偏低的韩国法律作出修订,《熔炉法》于韩国国会立法成功。

看看吧,那些总是说政治与我们无关的小可爱们。

在一个欺骗时代,说真话是一种革命行为

2.

>>>背叛者<<<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爱情,在《1984》里也能看到,奥威尔对茱莉亚和温斯顿的爱情描述在阅读了干枯的第一章后迎来舒缓情绪的滋润。那几段像窃听风云般的偷情,像看电影一样直观而紧张,让人一度忘记他们身处于那个极权世界。

可是茱莉亚的出现并不是来告诉你爱情有多伟大的,而是要让你知道背叛是什么滋味。而这种背叛是令人压抑的恐惧。他们最终还是逃不过思想警察的监视,并见到了真正的思想警察,在牢房里被迫互相揭发以及进行思想改造。

我的恐惧也跟随温斯顿被严刑拷打而愈发加深,仿佛看到了奥布莱恩那张鬼魅的脸,闻到房间101里面的血腥味。他一直在抗争,可是终究力量有限,两滴杜松子酒气味的泪水从他的鼻翼流下来,他战胜了自己,他说热爱老大哥。

奥威尔的《1984》并没有明确在说他描写的是哪个真实存在的国家,他的著作并不是写于1984,而是1948,两年后奥威尔去世。促使他写出《1984》的是1936年7月的西班牙内战,当年他与新婚妻子奔赴西班牙,投身于保卫共和政府的光荣战斗。在那里他与变种的社会主义者接触,并遭到猜疑和排斥,他经历过极权主义存在的世界。我们似乎在《1984》里找到一些影子:德国纳粹党,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曾经的苏联,如今的北朝鲜。但我们不能够说就是在写它们,情节虚构,有此雷同纯属巧合。美国学者埃里克·佛洛姆就这样解读奥威尔,他说如果读者把它仍旧当作对斯大林野蛮统治的另一种描写,看不到它就是针对我们每个人来写,那就是莫大的不幸。

谁控制过去,就能控制未来

3.

>>>觉醒者<<<

思想解放道路应该是永无止境的,近代欧洲不断在这条道路上探索,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让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走出传统教义,封建专制,盲目信念。历经几个世纪,反反复复,欧洲人对自由追求的努力绝不是历史书上的轻描淡写,即使你不停地背诵它们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或许你仍对它们一无所知。

法国绝对是这些“革命”的先驱,1968年的“五月风暴”像夏天的雷雨一样,迅速淋湿整个欧洲,然后蔓延到世界各地。当历史正在发生的时候,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小丑,在混乱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使自己能看起来并不滑稽。很多人都会用“可怕”来形容这些运动,然而可怕的不是运动的本身,而是让这部分人高举反抗旗帜的社会矛盾。当历史发生后,小丑们开始摘下面具,开始评头论足,并高呼风暴不具有决定意义。你知道了吧,历史的真正意义是存在于进行时的。

我们的认知来自生活的环境,愤怒亦是。当双重思想的谎言比真理抢先一步,你的自由和清醒已经被控制。暴风雨还会来临,戴不戴小丑面具,决定权在你手中。

在开始,奥布莱恩对温斯顿说: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但愿,我们不会相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