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庭院深深深几许,中式院落之美

 大同一片云 2021-11-18

每每看到中式院落的图片,就一点抵抗力也没有。

青砖、灰瓦、木窗,还有那一重接着一重的庭院,对称的中国风,让人沉迷。

梁思成说:''古拙最美’’。那种古朴、典雅、材料的原始感,让人觉得亲切感动。

而现在的一些新派建筑,虽多了些前卫,多了些混搭,却少了几许的沧桑厚重。

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

那年,留恋于乔家大院时,层层叠叠的院落,长长短短的行路,突然感叹物是人非事事休。

也曾经碎步园林,看江南四才子千古诗意。一生诗意千古寻,古人已逝去,唯留院落存。

拙政园中漂亮的导游讲的故事言犹在耳。据说江南大户人家,若生女婴,会在家中庭院栽香樟树一棵,香樟树长成时,女儿差不多也到了待嫁年龄。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树,便知该家有待嫁姑娘,便可来提亲。

女儿出嫁时,家人便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放入丝绸,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

最爱这满满的中国风院落,香樟树成女出嫁,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尤其是四合院的格局,更让人为之着迷。

四合院的味道特别适合享受生活,满满一室阳光,看书,品酒,下厨,会友。听雨声潺潺,看春意阑珊。

姜开选老师笔下的北京胡同和四合院儿,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北京城,感觉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了。

而最大的四合院应该是故宫了。故宫之美是非常生动之美,光影和色彩皆美。很可惜故宫偏殿和后宫的许多场所是不对外开放的。

那些开放的少数殿堂内部所有细节也值得细细品看。尤其是旧时的装饰陈布,有一种穿越的感觉,特别美妙。

又想起那部《聂隐娘》,最喜欢看的也是电影里重现的那种唐人唐风,服装道具,色彩气息,光影围氛,都在其中,让人感慨。

总被别人评价为漂亮、有气质、有品味、穿衣打扮真时尚,其实自己也不知何为时尚,也对之不甚向往。向往的大概是一种深厚的中式美学传统,这也是每每感动其中的原因吧。

但要说起那些美美的建筑布局,园林景观,及空间设计和装饰装修则真是一门大学问,更是多少人多少年的心血之作。

春的院落,桃红柳绿正春深,踏青赏花入情怀,春风春雨吹春梦,花开花落总翩跹。

夏的院落,烟雨竹楼绕石路,拱桥水映婆娑树,长裙撑油伞,丝发绣江南,雨滴屋檐,木屐叩石板。

秋的院落,黛瓦枫红下,秋风粉饰忙。清茶香气醉,独自赏秋芳。

冬的院落,万籁无声,雪厚厚地堆着,窗台上像是铺了温暖的棉花;窗格子显得加宽了,玻璃上结了冰纹,光线暗淡而恬静。

季节的变换总是自然而然,雨打湿了夜晚,风吹落了树叶,雪盖住了大地,它不是一场梦,而是从未停止过的轮回。

从前的院落里,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

庭院深深深几许,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

世上最好的缘,便是有个聊得来的伴,永远不嫌你的话多,不厌其烦且久处不厌,永远会陪在身边,念你冷暖,且懂你悲欢。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如若在一处古朴的院落里听风、赏雪、侯月,也不枉这婆娑一生。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那么,我会给这一院落取名为:云归。

云归,乘云归去。取自苏轼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我的《得胜堡三部曲》:

穿越得胜堡(一)

穿越得胜堡(二)

穿越得胜堡(三)

穿越得胜堡(四)

穿越得胜堡(五)

穿越得胜堡(六)

穿越得胜堡(七暂结篇)

春临得胜堡(一)

春临得胜堡(二)

春临得胜堡(三)

春临得胜堡(四)

春临得胜堡(五暂结篇)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