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量充值管理平台,求人不如求己!

 笨手蛇 2021-11-18

元旦前两天,有人问我:“是否认识卖流量充值管理平台的?”当时正忙着年底收尾的事情,只是直接针对问题简单回答了一下:“不认识专门做流量充值管理平台的。同时认为这样的管理平台其实还是具有太大的差异化特性,各家都是以自己开发为主。”

事后,再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围绕着电信运营商的流量经营业务,成千上万家的大大小小的以流量充值业务为主的公司和创业者,始终还是面临后台管理优化的问题的。而且,至少还有两个关键问题有待加以详细分析予以解答:一个是流量充值管理平台到底是外购好还是自主开发好?另一个流量充值管理平台是否可以作为一项企业信息化的商机加以挖掘?基于个人的一些经验,本文试着加以解答。希望对从事流量经营工作的创业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流量充值管理平台,外购好还是自主开发好?

首先,简单说明一下为什么会有流量充值管理平台是否外购的需求?

围绕着电信运营商的流量经营业务,行业存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流量批发转售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对于这些第三方交易平台而言,最大的问题便是结算对账。由于各家管理平台的能力不同,导致的流量消耗的计费的偏差程度各不相同,低的能做到万分之几,高的到千分之几,再差的,如果到百分之几的水平。那么,平台月交易流水达到亿级规模的时候,所造成的误差的绝对金额那是大的惊人的。因此,充值管理平台的数据准确性提高成为各交易平台十分重要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流量买卖差价空间不大的平台。这意味着是直接的利润的减少。

因此,对于不少第三方交易平台,特别缺乏技术开发能力的平台,提高交易结算的差异寄希望于外购。而一些大的平台,即便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如果行业有成熟的流量充值管理平台能够对外提供类似于SaaS模式的解决方案,出于开发力量更多用于业务能力增强的考虑,也有一定的对外采购的需求。从个人了解的情况下,通过外购方式解决流量充值管理平台能力不足,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但是,从行业现状来看,对于这些第三方流量交易平台而言,显然是求人不如求己的。这是因为,用户自主管理平台,主要与第三方的具体业务模式相关,并不是单靠通用的CRM模块就能解决的。而在数据对账方面,就如同自来水公司的总表的数据与各分表的合计数始终有差异一样,这个差异优化过程根据业务需要以及投入情况要不断进行。采用外购方式,开发方还需要对业务模式等具体情况摸底反复沟通,时间成本也很高。更重要的是,流量经营业务的模式不断调整,流量价格与优惠等各种形式也多。这都有赖于第三方平台自身根据需要不断优化。

所以,流量充值管理平台实际上是与业务系统本身合为一体的,在业务上线的时候就需要同步考虑的问题。否则,只能依赖合作方的计费结算系统。在利润空间较大的时候,还可以粗心大意量“黄金”,随着竞争的加剧已经利润空间的压缩,只能更加精打细算了。

二、流量充值管理平台能否成为一门好的生意?

从个人目前接触到的一些情况来看,只有个别一些第三方流量交易平台提到了流量充值管理平台外购的需求。这方面到底有多大的市场规模,尚未有一般的预测数据来支持。但是,基于前述个人所说的原因,对于第三方流量交易平台而言,自主开发管理平台比外购更为有利。因此,个人预计,流量充值管理平台的市场需求并不大。还不足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来对待。因此,个人认为,流量充值管理平台并不算得上是一门好的生意。

所以,一些具备开发能力的企业,可以作为一项一般额外的项目需求来加以对待。想要做成行业比较同样标准化的业务来大面积推广,不建议。

三、谁具备提供流量充值管理平台输出的能力?

首先,三大电信运营商是职业的卖流量的,在流量交易的it系统建设上投入了 很大的资源,而且有非常严密的业务管理规范,对于流量计费和结算,准确性很高。但是,这些企业的管理平台的缺点是对于市场化的需求的适应度不够灵活,而且自己作为流量的提供方,再为第三方流量交易平台提供独立的管理平台,业务逻辑上不对。等于是自己证明自己,即便有那个能力,也不合适。

其次,像华为这样的企业,专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各种解决方案的,他们也有能力提供流量充值管理平台,但通常平台的开发成本较高。对于大部分第三方交易平台而言,负担较重。

而企业一些具备开发能力的企业,因为这个市场并不太大,而且项目个性化差异较大。对这类需求也不大感兴趣。

因此,总结归纳一下,有能力的要么身份不合适,要么开发成本太高。所以,对于那些第三方交易平台而言,主要依赖于自主开发来解决流量充值管理平台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结算对账的问题。还是那句话,求人不如求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