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2.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1万名,止付冻结涉案资金2722亿元,劝阻870万名群众免于被骗,累计挽回经济损失1876亿元。 从劝阻人群数量来看,由于一时被诈骗分子花言巧语或者威逼利诱而差点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从一些披露的案件细节来看,有些诈骗手法能够得逞,会让我们觉得很不可思议。特别是一些素未谋面仅仅是网络上有过一些视频、语音沟通,再加上一些电话沟通,就能着魔般地不顾一切去转账。 于是,我们总是会问,一些不太高明甚至是老掉牙的手法,怎么就能得逞。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针对这个问题,蛇叔也在不同场合与一些相关人士交流过。大家看法不一,从各自接触的信息来看,有的认为是被骗人过于自信,往往认为能够欺骗自己的人还没出生。有的是自己使用手机的时候“手贱”乱点,不经意中招,这方面安卓系统手机最容易出现。有的也是缺乏基本的社会阅历。 不管怎么样,在蛇叔看来,不管你面对的电信网络诈骗分子是什么教育水平,有一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是非常高明的心理学“大师”。在进行网络诈骗的过程中,就是一次次心理攻防战,而且又非常善于结合网络信息化手段进行。 各方在应对电信网络诈骗过程中,投入了非常的财力物力人力进行预防教育工作,可以说是让社区、民警等各方操碎了心,特别是对易上当的人群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警示方式。 这项工作虽然已经让电信网络诈骗的一般手法极大地进行了曝光,但是,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的受众广泛,警示教育的力度如此大,诈骗分子还是能够屡屡得逞。 过去,网络上流行着一个“三不”原则,所谓“三不”,就是不主动、不拒绝、不承诺。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结合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常用手法,蛇叔也参考“三不”原则,建议大家面对电信网络诈骗,坚持“不害怕”、“不贪心”和“不乱点”的三个基本原则。 首先,“不害怕”。这种情况主要有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要求配合调查,而且他们往往不会一上来就说自己是公检法的工作人员,而是会有一个铺垫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受骗人逐步认定确实是公检法机关的人员。如果在对话当中,通过适当的话术探测到受骗人有确实做过一些可能不太合规的事情,会大大增加威胁的效果。进而为下一步进行所谓的安全账户操作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情况下,利用权威机关形成威慑让人害怕惹事上身而诈骗得逞。尽管在宣传上一再强调任何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都不会要求转款,但还是因为害怕心理而得逞。 其次,不贪心。目前出现较多的是从兼职刷单或者为自己喜爱的明星点赞做任务获取报酬开始。一开始往往是小额的报酬引诱,而后逐步通过引导下载安装一些投资或者博彩的APP,拉人进微信群等。此时,如果潜在目标不及时收手,而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继续往下走,就可能陷入设定的陷阱中,动辄几千上万的本金陆续被骗。工作之余想通过这种兼职刷单或者投资额外获取收益,往往因为贪图小利而导致大额本金损失。更不用说裸聊套图一时的美色了。 不乱点,主要是指针对网上形形色色的广告链接等,这些链接,诱导性强,隐蔽性高,稍微不注意,往往会在手机上安装各种投资理财软件或者一些付费操作。特别是安卓系统手机,如果没有细看一些关键的操作,点击同意或者确定操作,事后要证明自己不知情等则非常困难。 总而言之,不管面临什么样的诈骗形式,千条万条,只有一条,那就是要让自己出钱的时候,不要转款/支付,不要转款/支付,不要转款/支付!特别是面对网络上一个个连照面都不打的人要求转款/支付的时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