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总会衍生很多新的事物,又让旧的事物慢慢消失,但有一些东西总会留存下来,成为这个城市的“印章”。 都说地道烟台人说地道烟台话,可是烟台的地名你都说对了吗? 芝罘[ fú ] 区 好多外地人初来乍到并不认识这个字,看了看组合,“四、不”、难倒是念:“芝不区?”这名还挺奇特。 芝罘[ fú ],古称之罘。“罘”是古代的一种猎具,看岛的形势,一线连陆,环岛临海,正是围猎的好去处,相传它的得名也可能与狩猎有关。 这地方得名大大地早于烟台,作为地道的烟台人,大家可千万不能读错! 仉 [ zhǎng ] 村 位于福山门楼镇的仉 [ zhǎng ] 村,有仉 [ zhǎng ] 周村、王村、李村等等。初看这个字以为念几[ jǐ ],通过了解才知道仉也是姓氏。 上疋 [ pǐ ] 山夼 上疋 [ pǐ ] 山夼村建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该村距福山城区15公里。北靠疋山口子村,南面下疋山夼村,东与王家疃、小河子村接壤,西南隔疋山与高疃镇相背。 上疋山夼村得名于疋山,最高处是疋山、海拔383米,为高疃镇境内第一高山。 大疃 [ tuǎn ] 烟台有好多地方都叫XX疃,大疃、善疃村、中初家疃、姜家疃、占疃村等等。而且,据小编观察,烟台以南地方的“疃”会相对多一些。 当地很多烟台人都叫这里大疃 [ tǎn ],久而久之也就传开~说实话,作为烟台人的小编以前也听他人相传读作 [ tǎn ],知道后来查询才发现是读作疃 [ tuǎn ] ,还引得他人笑话。 柞树庄村 柞 [ zhà ] 树庄村在蓬莱市的小门家镇。这里的朋友热情好客,物产丰富,这个字想必很多人也不知道! 阜[ fù ]民街 阜民街的位置大体就是最早的老烟台,也是烟台历史里的老街道。 有的人会把这里读成:埠[ bù ]民街,也有的人看着字很生,压根不认识。
世回尧[ yáo ] 这个字念尧 [ yáo ] 可不是 [ ráo ]。 相传,这里唐代有先民在此建窑烧石灰,故称“石灰窑”。清朝光绪十年,清廷大臣李鸿章派广武统领进驻石灰窑,建立兵勇营。 李鸿章奏章上报朝廷,慈禧太后批阅时对“石灰窑”的名字有感不吉祥,按原音改为“世回尧”,取世道回至尧舜太平盛世之意。 因地势北高南低分为上世回尧与下世回尧。如今的世回尧是是芝罘区南部重要的通枢纽。往日的石灰窑,今非昔比,芝罘区的南部新城,正在此快速崛起。 轸 [ zhěn ] 大路 位于莱山区的轸 [ zhěn ] 大路是烟台东西向跨组团重要交通性干道。也有不少人会读成一声。 还有芝罘区的篆 [ zhuàn ]山 ,蓁[ zhēn ]山屯 ... 上夼[ kuǎng ] 对于这个字,初来乍到烟台的人可能会对各种“夼”[ kuǎng ]很疑惑,大东夼、小东夼、上夼西路、远陵夼... 从字义上解读,'大'与'川'联合起来表示夏季暴雨洪水季节汇聚大水的洼地,想必当地人或许是根据当时的地势来命名。 蛤垆寺 [hé lú ] 位于烟台市福山区的蛤垆[hé lú ]山麓,其自然风光“蛤垆烟云”被誉为“烟台八景”之一。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是胶东史载第二悠久的古刹。 对于这里,烟台人们的叫法就更不统一了。老福山人一般都会叫这里哈垆寺[há lú ],叫久了也就口口相传了。 此山“望之如见君子,草木畅茂,巅有灵泉,常有云冠其巅”。蛤卢寺坐落于一座山谷之中,东、南、西三面环山。不过现在这里也已经改名为狮子山,大家也不必太过于纠结。 毓[ yù ]璜顶 毓[ yù ]璜顶,公园、医院、小学、街道等等,作为烟台人可不陌生。可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这两个字属实有些陌生了。 到了正月初九,毓璜顶上赶庙会,“善男信女”登山入殿,顶礼膜拜,玉皇阁上烟云缭绕,山上山下人如潮涌。正月十五还会闹元宵、看花灯,好不热闹! 建在毓璜顶上的玉皇庙,至今保存完好,这是清朝末年耨李正月初九人们赶庙会的照片。 臧 [ zāng ] 家 在古代,臧字也被意为地名。《庄子‧田子方》:“文王观于臧。”成玄英疏:“臧者,近渭水地名也。” 在烟台,臧家庄、臧格庄等等地名也不少。对于臧的读音,有很多人一直以为是四声,实则不然,是一声,下次若是听到有人读错了要及时纠正。 虽然大家说的是烟台话,但是烟台话的精髓在哪儿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定夺。 对于烟台各地的读音来说,每个人的读法和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相同的是烟台人自然而然的烟台情。 上烟台论坛手机端看更多烟台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