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听风8uzu6ykfns 2021-11-18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逃离”与“追寻”二词。几年前的我是看不懂也没耐心看下这本书的,而我现在是可以站在多个角度来理解它了吧!重阅后,我不禁感叹:这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值得我们去思考生命的轻与重、灵与肉、同情与背叛、理想与现实之差距的书。


       话说“逃离”与“追寻”,特蕾莎逃离的是母亲的生活,而去追寻托马斯的脚步;托马斯逃离的是生命的虚无,而去追寻爱情与生命的厚重;萨比娜逃离的是背叛的生活,追寻的是美的孤寂。而我们呢,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想摆脱束缚、摆脱责任从而逃离往昔的无法忍受的苦痛,只是为了追寻,追寻自己的乌托邦,追寻自己的应许之地——而有的人一直在寻找,一些人只能想象就罢了。

      “你是害怕失去现在的生活?”是啊,以前的苦楚在如今看来已不值一提,而如今是再也不用过那种压抑的生活了,或许是以前年少而无知,或许是恐惧以前的生活。有时,我会觉得人生充满了虚无,尤其是在自己感到迷茫与无助的时候——那种孤立无援,让我的世界黑暗无边;而大多时候,我还是觉察到这世界对我充满了深深的善意,这善意,让我又充满了希望与期待,我期待过好自己的生活,无论是流浪还是找一处栖息地。



      我在逃离。
      我的身体内有两个自我。一个希望平平淡淡,安安静静地过完余生;一个在不停地躁动,躁动不安,一直让我去努力,努力寻找。一个在小声嘀咕着,珍惜眼前,无论是人还是物;一个大声叫嚷着,外面有更为广阔的天地,你应该走出去看看。一个喜欢在大自然享受孤独,一个喜欢在闹市里东张西望……
       到底哪个是我呢?哪一个,都是真实的我。

      我只是在追寻。
      我在追寻灵魂的栖息地。有时候觉得一个人撑太累了,有时候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有时候想放下眼前的一切选择外出可又发现自己并无太大的勇气,而更多时候,我在努力劝服自己——父母在,不远游。
      我在追寻灵魂的应许之地。似乎有点儿渺茫,可我还是会寻找那一份希望,还有自己内心的期待。也许再过五年我也不一定能找得到,但不代表它就不存在。有希望,有期待,我会请自己一直追寻下去!更何况现在已经没有孤立无援的感觉!


       我一直很喜欢三毛的文章。无论是爱情观、生命观还是亲情朋友观,我发觉我与她好像。喜欢她的那一份随性,那一份诚意,那一份无邪,我更喜欢她的流浪——四海为家,却又无处不于荒芜处生出繁华。怎么说呢?一个内心诚挚的人是不惧怕生命的荒芜的,更怕的是,生命无孤独。
      孤独,于我而言是一种常态。我接受它并享受着它,现在若无自己的一方纯净之地,我怕我也是会逃离的罢!
      那么,流浪的三毛是在逃离吗?她更像是一个孤独患者,幸运的是她遇到了荷西,不幸的还是她遇到了荷西。当她以为她找到生命的乌托邦时,她以为自己不再流浪,会停止流浪,即使不停止,身边还有一个愿意跟随她的荷西的啊!只可惜造化弄人,也许她只是累了,或许荷西所在的地方,并不是她的应许之地。
      无声的失落与悲凉恣意在三毛的周遭。我想并不是她失去了荷西的缘故,而是她发现,她活着就是一片虚无,日积月累的流浪太累太累了,迟早会有尽头的,于是她终于停下了脚步,最后选择在医院自缢身亡。
      相比于她,我觉得自己的幸运之处在于——我很平凡,只是人海中微不足道的一滴水,并且成功地逃离出了以往的困境;我很平凡,仅仅只是在追寻一处栖息之地而已,仅此而已。


       生活不过“逃离”与“追寻”二词,嗯,我已选择放弃逃离,而继续追寻!

       也许追寻到的尽头,不过一山一水,一书一世界,但那又何妨!生命,本是如此简单而纯粹,天真而烂漫啊!

扫一扫,关注听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