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老师们

 听风8uzu6ykfns 2021-11-18
       在人生这条长河中,时光是水,心灵是舟,它们不断地催促我扬帆,让我一直前行。而沿途遇到的小花与野草,大山或海洋,无论是多么美丽的风景,都已被我抛诸脑后,不复再见。恰是这不能回头的彼岸,我有幸遇到了许许多多有情怀的人儿,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的三位老师——是他们,教我学习,促我成长。


      在小学三年级时,我第一次触摸到了“理想”这个词。理想是什么?我在作文本上写上——我的老师梦。而这颗理想的种子是当时教我们班数学的魏老师播下的。
      说起魏老师,他的外表并不出众,却使我记忆犹新。他那时常微笑的面庞微胖微胖的,使得一双眼炯炯发光;而这双眼经常眯着,却擅长捕捉每一个学生的细节。哪个学生爱摸头啦,哪个娃子怕见老师啦,哪个小家伙一见漫画就爱不释手啦……在好几年前,他还笑着说我——上课回答问题时,一紧张就抓爱衣角的习惯!你看,学生在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他能记得比你自己还清楚呢!
       除此之外,他还非常关心学生。还记得当时有部分同学是留守少年,学校专门安排一名老师负责他们的饮食起居。在寒冷的冬天,这些留守的同学大部分会感冒,而且一拖就是一星期。魏老师知道后,立马买来生姜与红糖,天天用他那个缺了口的破壶熬上两次生姜红糖水,并且一直坚持到学校放寒假。还比如哪个学生的进步最大,哪些学生有进步,他会立马奖励笔、本子或书;哪些学生在退步,他会拿出周末的时间去帮学生免费补课,查漏补缺;谁家有困难啦,他也会抽空去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适当让我们学习雷锋,捐出一部分零花钱,而他一定捐得最多,买得最多……      
        那时,我九岁,长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小乡村,老师们的工资也不会高。身边陆陆续续有其他老师离开了,但魏老师一直都守在那儿。他曾笑着对我们说:“成为一名老师就是我的理想,不论在哪儿教书都是教。”
        后来在小学毕业时,我才从同学那里听到魏老师的故事——他曾有个非常聪明可爱的女儿,也是留守青少年,在一次过马路时为了救一个比她更小的孩子而被撞倒,后抢救无效。自此以后,魏老师就一直守在女儿曾呆过的学校……对此,我在感伤的同时更深深地佩服起他来:魏老师不是过多地沉浸在个人的悲痛里,而是将这份对女儿的爱转换成了对众多留守青少年与学生的爱,无私地奉献出自己最大的能力……说真的,要是这样的老师都不佩服,我还能敬佩谁呢?就这样,成为一名老师的理想便深深刻在了我的脑里,挥抹不去。
       

     
      回顾以往,在一千多年前,尊师重道的韩愈曾潇洒地写下了这句话: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老师这个职业,在我看来就是“术业有专攻”,你的参与度越高,自然而然会成为一位有激情的老师。就在读初二时,我在众多师者中发现了这样一位令我敬佩的人——教英语的吴老师,是她将这句话演绎得淋漓尽致。
      她有五十多岁,却精神气十足,教起书来非常有特色。当上课铃声响起时,我们突然发现走进来的是一个拿书挡住脸、头戴卷发的“外国”人,不禁诧异,议论纷纷。随着一声“Good morning, my dear classmates”的到来,我们才发现那是吴老师,不禁哈哈大笑!她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有参与感,当你主动学习与融入这种环境时,你就会获得非凡的体验!下次让小明或小红来当一天英语老师!
       除了造型,吴老师还注重用游戏的方式来带领我们学习。仍记得有一次,吴老师在英语课时突然宣布一个好消息——到操场上去玩游戏!随后,老师向我们说明了游戏规则:过山车(get on the train) ,学生们手拉手,围成圈,边走边说要练习的句子或单词,老师和一个圈里的学生手撑手扣住哪个学生,学生需说出所操练的句子或词。在游戏的过程中,吴老师就像老鹰抓小鸡一般,不放过我们任何一个人。有的同学即使没有回答出来,在老师的鼓励与其他伙伴的帮助下,也能快速掌握英语单词或句子。
       除此之外,她还喜欢讲名著故事,并且鼓励我们自主学习,让我们试着用英语给其他同学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在物质尚且缺乏的年代,她还找来各种各样的表演道具,即兴表演,让我们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就在那时,成为老师的理想之花绽放得格外美丽,我更加坚定地朝着自己喜欢的文科方向行走。
       可自此以后,我再也没能见到这样的老师与这般欢乐的课堂了。现在的教育似乎都非常急功近利,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地抓成绩,却忽略了要培养一颗又一颗爱上学习的心。不得不说,这让人感到无奈与遗憾。


      有人说,大学是自由的殿堂。对此,我深以为然。就在自由的大学里,我遇到了第三位让我记忆深刻的老师——谭老师。那时的他五十来岁,一边教着我们文学概论,一边继续他的学术研究。
      实际上,文学概论这门学科并不算有趣,甚至可以说乏味无比,可谭老师却能带领我们见识一个又一个志趣非凡的古人。在古人之中,他最爱庄子;在我看来,他也像庄子。平时的他总是字正腔圆,讲起课来擅长以故事来引入话题,在犀利的言辞之间充满着对万事万物的赞美。另外,想必我们都听过庄子为亡妻击鼓的故事,却不知道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有一次,谭老师在讲“生死观”的话题时,他打开了话匣:“人们都道死是一件痛苦的事,我却想说,死对很多人亦是一种痛快,一种解脱!当老伴因胃癌晚期躺在病床上时,我希望她早点离开人世——你知道她躺着有多痛苦吗?生活无法自理,无法说话,什么都不能吃,连喂进口中的水都能从鼻子里流出来……她一生勤俭节约,任劳任怨,没想到好不容易熬到了头,在老年时却要遭受这样的折磨!每当我看到她痛苦的神情,我难受无比!当时我就想到了安乐死,可咱们中国社会不允许这么做……所以,当老伴终于解脱了后,我为她感到开心。”听君一席话,闻者难免动容。就是这一番话,深深影响着我的生死观的形成——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要自在地活着,不论在哪一天离开人世,踏实前进,热爱过,体验过,就值了!
     不到几年,我还听到了他被武汉大学聘为终身导师的好消息,真为他感到开心。就是这样一位乐观豁达、乐学好学的谭老师,让我在领略古人风采的同时还感悟到了人生真谛,促我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如今,从小播下的理想之种已葳蕤成一棵大树,正郁郁葱葱——我在大学毕业之后顺利成为了老师中的一员,并一直走在教育这条路上。
        慢慢地在这条路上前行,我渐渐感受到了三位老师给我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眼前的我还算不上优秀,但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优秀老师会是我的目标。而今,哪怕我与老师们再也不见,但他们的情怀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心里——记住,就是一辈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