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不去的家

 听风8uzu6ykfns 2021-11-18
      每个人都有家,或大或小,或简单或温馨,或黯淡或悲伤。对我们而言,它本是个温馨的字眼。然而,似乎有很多人却有回不去的家。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的耳边可能常常会听到这些类似的话:“我儿子长年在外工作,有时两年才回来一次,我们做父母的眼巴巴地盼着他能多回家看看。”“女儿外嫁到离家好远的地方,每年逢年过节打钱回来,可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她了。”“子女在考研,说学习忙,常常一个电话打过去没半分钟就挂了。”……其实,回家一趟真的有那么难吗?人可以忙到几年不回一次的地步吗?或许是因为路途遥远而路费高,是不是也就意味着钱比亲情更重要?那会定期打钱而几年不回一次的子女是在认为钱可以代替亲情吗?而我想问的是:他们,为什么不想回家?
        朋友X今年三十有余,长年在外地跑项目,以前一有空便想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可一回家不超过两天,他便买票离开,因为父母不是在电话里问就是回家问他什么时候带女朋友回。在此之前,X认识了外地的女友,由于女友没在体制内工作且工资不高,父母不同意见面并一直为儿子张罗着本地的相亲工作。慢慢地,他大半年才回家看一次,每次不过两天。
       朋友H在离家一百多公里的地方做汽修,他认真好学,想在未来的几年自己独立门户,哪怕再辛苦他也心甘情愿。他的父母都是学校领导,想他回家做教育工作,凭借多年的人脉能让儿子过得稳定又清闲。H从小到大都是个顺从听话的好儿子,唯独这一次,他摔开房门冲出去,将父亲气得高血压骤升,斜躺着半天才恢复正常。而后H好久不曾回家,母亲再怎么劝说都没有用。

      父母们想:我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怎么到头来还得不到孩子的理解?我不过是想他能活得更好。是呀,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当我们只看到现实的“利”之时,是否有理解过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最让我迷惑的是,生而为人,我们就一定要“成功”才行吗?我们一定要赚更多的钱才能享受生活之乐吗?我们一定要走上别人羡慕的道路才是幸福吗?我好想说,自己选择的路,就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我们为什么不能拒绝父母的期待,勇敢做自己?
      可现实告诉我,很多子女都选择了妥协:不惑之年的Y本是不婚主义者,在父母双双胁迫下去相亲,只因家里不能在他这代断了香火;刚过而立之年的D不想这么快生孩子,两边老人都在催生,让她痛苦不堪……我有机会在心理咨询室见到他们时,一个搬出了家乡去了外省,却备受“良心”的煎熬;一个正在与老公闹离家,她不想回去,却无时无刻不面对父母的“关心”。或许,妥协也是一种爱吧!因为子女们知道,父母恩,不能忘。只是以恩换来的妥协,真的就不是伤害吗?他们的不想回家
真是父母想要的吗?


      “我爱你,与你无关。”突然想起的这句话,能让我看到爱是个伟大的字眼。只是,爱若背上太多的期待与过分的干预,它还是原先那个纯真的字眼吗?
       有爱便有期待。多希望,这种期待,是我期待你能过得随心,过得自在,过得幸福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