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又称慢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一般病程发展较为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乏力、易倦、盗汗、消瘦、肝脾肿大、骨骼疼痛、面色苍白、多部位出血等症状,慢性期经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病情可減轻或绶解,若进展到加速期或急变期时,则预后不良。 何建平医师发表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上的《碧玉柴胡汤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7例报吿》一文中提到了碧玉柴胡汤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碧玉柴胡汤药物组成如下:碧玉散、柴胡、黄芩、半枝莲、白术、党参、茯苓、法夏、黄芪、丹皮、当归、炒枳壳。加减变化:胁痛、骨痛者,加延胡、芍药、川棟子;出血者,加仙鹤草、藕节炭、十灰散;咽痛者,加银花、板蓝根、北豆根; 反复低热、盗汗者,加青蒿、地骨皮;胁下痞块坚大者,加鳖甲、牡蛎、地鳖虫、丹参;热毒盛,处于加速期或急变期者,加龙胆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六神丸。 基本药物络氨酸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氟马替尼、尼罗替尼、达沙替尼,辅将上述药物制成散剂。 碧玉柴胡汤功效益气解毒,活血散积。主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何建平医师在临床运用中用本方主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7例,有效率94%。 何建平医师在临床运用体会到中医学认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病机是“虚”、“毒”、“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方中以碧玉散、半枝莲、黄芩等清热解毒;以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扶正补虚;以柴胡、 法夏、枳壳疏肝理气、导滞散结;当归、丹皮活血行瘀。全方合而能起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活血行瘀、理气散积之功。随证加减,对慢粒的各期均能适用。用本方配合络氨酸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等治疗可改善服用络氨酸酶抑制剂的副作用。 【方剂来源】何建平,等.碧玉柴胡汤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7例报告.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6;(3):28. 参考书目:《邓家栋临床血液学》《威廉姆斯血液学》《血液科临床处方手册》《血液科疑难问题解析》《血液科主任医师查房记录》《血液科临床医师问答》《中医杂志》《中医血液科主治医师问答》《血液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规范》《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医血液病学》《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图谱》侵删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免责声明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