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也看不到北京的古建筑,若按梁思成的方案,今天北京城无以伦比

 laoyu2012 2021-11-18

古都北京作为历史上元、明、清的国都,在历史上有着及其众多和宏伟的建筑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建筑物只能留在老一辈的记忆中,很多人只能通过照片或者影像才能看到曾经北京城让人震撼的建筑物!

《一》,蟠桃宫

文章图片1

蟠桃宫,正名叫:护国太平蟠桃宫,中国民间信仰之一,祭祀西王母。位于北京市崇文门东大街东口,是北京有名的道观之一。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年间,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日有庙会,称“蟠桃盛会”。

1988年拆除。现在保存的文物有“蟠桃盛会”琉璃砖和乾隆年间《太平宫碑记》石碑一座。

蟠桃宫始建于明代,清代康熙元年重修,是北京的著名道观之一。

每年农历3月初1至初3,蟠桃宫都要开庙3天,名之为“蟠桃盛会”,每逢庙会之际,从崇文门至蟠桃官前沿护城河南岸茶棚、货摊林立。

蟠桃宫作为曾经民间百姓的信仰和娱乐之地,如今只能通过模糊的照片和历史记载,去想象曾经的繁华了!

《二》,贤良寺

文章图片2

贤良寺位于北京东城区,是北京城中一座著名寺院,也是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地。

李鸿章第一次进京时便住这贤良寺,之后的无数次进京,李鸿章均居贤良寺。

1901年11月7日,北京的天气突然骤变,秋风萧瑟,满街的落叶如人们撒落的冥纸。

已经穿上寿衣卧于病榻上的李鸿章忽然睁大眼睛,嘴唇喃喃颤动,两行清泪缓缓滚出。匆忙赶来的部下周馥痛哭道:“老夫子,有何心事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经手未了事,我辈可以办了,请放心去罢!”

李鸿章忽目张口动,欲语泪流。周馥以手抹其目,且抹且呼,其目遂瞑,须臾气绝。终年78岁。

消息传到慈禧处,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民国时贤良寺对普通游人开放。据历史记载:

院中古柏参天,老槐荫地,房舍宽敞,十分幽静。寺中有画工精致生动的壁画,实臻上乘,艺术之佳,洵为近代所罕见。

1988年贤良寺所在地区开始进行拆迁,如今的贤良寺大部分建筑被拆除,现只剩下寺东边的一进小院,深藏在校尉小学的高楼东边。

贤良寺作为李鸿章去世的地方,见证了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拆除了确实太可惜了,不知道那些精美的壁画有没有保存下来!

《三》,白搭寺山门

文章图片3

白塔寺,正名为妙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上。它始建于元代,原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清乾隆皇帝曾命人在塔刹内放置一批镇塔之物,均为佛教的稀世之宝。明清及民国时期,寺院均进行过多次维修。

1968年,寺内喇嘛被遣散,大门和钟鼓楼都被拆除改建为商场,寺内的其他地方也被机关单位占用,大量文物遗失或被损毁。

直到1997年,北京市政府提出:“打开山门,亮出白塔”,的口号后,才拆除商场,重修了山门和寺内建筑。1998年,妙应寺终于重新开放。

太让人可惜了,虽然得以重建,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重建是重建!

《四》,朝阳门

文章图片4

朝阳门是古时为进京的交通要道,外形与崇文门略同,面阔五间,通宽31.3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9.2米;楼连台通高32米。

箭楼形制略与宣武门同,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5米。1957年彻底拆除,成为历史的一个影子。

文章图片5

朝阳门

由元至清,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朝阳门一带是经济繁盛之地。北京城中,除“前三门”外,就以朝阳门关厢最为热闹。

朝阳门的拆除当时给文物专家们的震动非常大。当时文物局办公室的专家们在窗口就能看到朝阳门。虽然学者呼吁但并未能挽救朝阳门的命运,最终拆除成了定论,只好眼睁睁看着朝阳门消失在自己眼前。

这样一座宏大的建筑物拆除了确实太可惜了,虽然现在很多城市都仿建古代的城楼,看着很宏伟,但是总是感觉缺少历史蕴含与历史文化!

《五》,东直门城楼

文章图片6

东直门有较准确的历史记载,元代时期,由忽必烈下令施工,东直门的历史便由此开始了。

文章图片7

东直门全景

东直门,城门城台底基宽39.95米,底基厚28.8米,城台顶宽35.20米,顶进深22.90米,城台高11.58米。内侧券门高7.70米,宽6.35米,外侧券门高5.25米,宽5.30米,城台内侧左、右马道宽4.8米。1968年彻底拆除,成为历史的一个影子。

东直门在明朝初期建设北京时所需的木材大多由此门运送进北京城。清朝时南方的木材常常储存在东直门外,因此北京城所需的木材大多从东直门运进北京城,因此东直门又俗称“木门”。

如果现在还保留着如此宏大的建筑物,站在东直门城楼上,看着城内城外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只能停留在想象中了!

《六》安定门城楼

文章图片8

安定门,为明清北京内城北垣东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正统四年建城楼,瓮城东西约68米,南北约62米。

安定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寓意非常好。安定门建筑整洁,布局精练。“安定真武”在诸门中颇有独特风格。

文章图片9

安定门

1956年拆除箭楼,1969年拆除城楼。后人只能通过照片和历史记载去回忆曾经的一切了,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曾经到过安定门的城楼,亲身体会那宏伟的建筑。

《七》,法藏寺塔

文章图片10

法藏寺,初称弥陀寺,塔建于金朝大定年间,明景泰二年太监裴善静重修并改名法藏寺。

寺塔共有7层,高'十丈”,总高约30多米,平面呈八角形,各层每面设明窗,每窗上置一佛像,共58尊。

清代法藏寺荒废,独存法塔一座。考古专家说,它的引人注目在于“中空可登”。北京的塔多是实心,而法藏寺塔里面有楼梯。塔有7层,共8个面,各层每面设明窗,每窗上放置一尊佛像。

这座高十丈、共七层的空心塔,可供游客顺着楼梯攀爬。站在顶层,可以直视无碍地望见香山。1971年古塔还是被拆除了。

虽然拆除的原因是因其岌岌可危,布满裂痕,而且像比萨斜塔一样站不直了。但是拆除就永远的消失了,不知道现在是遗憾还是悔恨......!

《八》,北海万佛楼

文章图片11

万佛楼建于乾隆三十五年,为庆祝其母孝圣宪皇后八十寿辰而建。而王公大臣纷纷铸佛先献寿,统计近万,故而名为“万佛楼”。

文章图片12

万佛楼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楼中金佛尽被掠夺,后此处渐荒废。

1965年,万佛楼因破旧不堪,又不被重视,而被当作危房拆除。如今的万佛楼,只存普庆门、宝积楼和八方亭。

北海万佛楼见证了清王朝从盛世走向衰败,但是也不口否认,拆除了确实太可惜了,据说遗留下的部分青白石料在1970年被用于天安门的第二期翻修工程。

《九》庆寿寺双塔

文章图片13

庆寿寺双塔,金初始建,称大庆寿寺,元初重建。

明正统十三年重修,改称大兴隆寺,又名慈恩寺。嘉靖十四年毁于火。嘉靖十五年改为讲武 堂、演象所。

双塔在寺西侧。一塔9级,称“天光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佑圣国师之塔”,一塔7级,称“佛日圆照大禅师可庵之灵塔”。

庆寿寺双塔有清代著名书家祁隽藻的“子史萃言”石刻4通;还有记述内容别具一格的“晋溪隐君家训”碑,等等。这些古碑古碣,集清以前各代著名书法大家的墨迹宝瀚于一堂,真、草、隶、篆各种书体,无一不有。

1954年,庆寿寺双塔被拆除。不知道那些古代大家的墨宝,有没有得到保护,确实太让人遗憾了!

《十》,中华门

文章图片14

中华门是北京故宫皇城的南门[1],依南京故宫的洪武门而建,原明代称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时期改名为中华门。此门曾是明清两朝的国门象征,平常日子不得开启。

中华门始建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依南京故宫的洪武门而建。建成之后,一直享有“国门”的地位。清朝顺治元年,改名为大清门。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名为中华门。

文章图片15

中华门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10月9日民国政府决定将大清门更名为中华门。

当时本想把石匾拆下翻用背面刻上“中华门”即可,待将石匾拆下后发现里面竟是“大明门”三字。

原来清朝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想到了这个办法,于是只好重新赶制了一块木匾,挂于檐下。大清门匾由文化部社会文化事务管理局保存。后移交首都博物馆。

1952年为扩建天安门广场,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于1954年被拆除。

总是觉得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国门”被拆除确实太可惜了,如今只能通过模糊的照片去回忆曾经的壮阔与宏大。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几千来的历史中,为我们留下了及其众多的遗迹和建筑物。它们就是我们民族最珍贵的历史。

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是还是希望很多的遗迹和建筑物能够保留下来。如果我们普通人只能通过历史书的记载或者博物馆的展厅才能看到我们民族的历史,觉得就太遗憾了!

虽然欧洲文明没有中国文明源远流长,但是欧洲的很多城市却总是觉得非常有历史感。

在欧洲国家中,英国建筑平均寿命居世界首位,可达132年,这表示英国的“百年老屋”随处可见。

在英国,不仅建筑质量受到高度重视,房屋的规划、设计也经过详细论证。

同时,英国非常注意对建筑物的维护、加固和病害处理,以延长建筑使用年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欧洲的城镇,对于旧建筑的“拆迁”总是慎之又慎,尽量修缮是他们对待建筑的思维方式,欧洲古城的风貌得以保存正缘于此。在欧洲国家,百年以上老建筑比比皆是,甚至1000多年的建筑也不罕见。

许多老建筑在显要位置用醒目的阿拉伯数字标注着建造年代,说明当时的建造者对它能够经久耐用、世代相传充满自信。

文章图片16

巴黎圣母院

可能是文化的差异吧,他们有珍惜保护古迹和文物的共同心理和习惯,即一座房子能不拆就不拆,即使它不是什么文物,但对一条街的居民或一家人来说,仍有它的纪念意义。

很多人在进行欧洲游的时候都会被震撼到,欧洲城市的地标物居然都是保留下来的遗址,而且至今还是很壮观精美,比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西班牙的布尔戈斯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土耳其的索菲亚大教堂,意大利的斗兽场……

希望我们民族也有很多的建筑物,走在繁华的都市依旧可以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气息,而不是在历史记载中和博物馆中才能看到我们民族曾经辉煌灿烂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