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宋金“黄草关”

 巨岳 2021-11-18

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 卷五 古迹志》载“白马关在东西莲青山之间,今废”。该志亦载,“黄草关在水北社(今邹城市城前镇水北村一带),宋金时置”。

白马关的位置很好确定,因为东西连青山之间的山口非常明显,就在邹城枣沟村和滕州瓦家峪之间的山口。黄草关的记载相对宽泛,具体位置就显得比较模糊。

作为古代水北社驻地,水北村因位于漷水北侧,且村前多水塘得名,该村建村历史久远,凤凰山开元寺元代修庙碑上既有水北村信众,说明该村创立时间当在宋元以前。由于辖域变迁,今天水北村属城前镇,古时城前村反而可能在水北社辖域,因为古代水北社辖域涉及多个村庄,黄草关的位置相对较难确定。2021年11月18日,我们乡土文化研究组到洼斗座谈调研,我亲眼目睹了当地地形,推断古代黄草关实际应在今天城前镇土门南的越峰山口一带,这里是通往山亭及枣庄市的要道,在古代也是去薛地的要冲,土门村位于水北村南2.2千米,土门村南近1.0千米是石垛子村,再往南偏西近千米有黄土口。从这一带地形看,诸村位于这一带南北山口北侧、谷间古道西侧,东西两侧为高山河流所阻,堪称南北咽喉之地,是绝佳的军事关隘之所。此地与水北近在咫尺,古属水北社无疑,与黄草关史载方位吻合。合围面积约2平方千米,诸村名称类似古代城堡遗存,有可能与古代关隘遗存有联系。联想此地历史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土门之名,当因古代关隘建筑的门状缺口遗存得名。村民传说该村始建于明朝末年,因村北有两座土岗子分列左右,酷似门户,故称土门口,后简称土门。向南对过黄土口,来历当与土门口相类。石垛子则因山石砌垒垛口类遗存得名。附近的石门村与石垛子来历相仿,得名也与古寨垒相关。

连青山东西一线处于淮河流域,正是南宋与金国发生拉锯战的地方,亲临此地,让人想起金戈铁马,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宋金时代。

土门一带地形

虽然现在古关隘建筑已经泯灭,难以察觉一丝古代关隘建筑的存在,但在各村初创之时,处于明清时期,这里人口稀少,环境变化缓慢,古代关隘遗迹尚存,轮廓依稀可见,故能成就附近诸村之名。也让人揣测出除雄关之外,当时的驻军寨垒就在东西两河流之间,规模相当庞大。黄土口、土门和石垛子、石门或是当时驻军营寨的南北门和东西垛口或侧门。如此看来,土门、黄土口、石垛子和石门诸村名称正是金代黄草关留下的历史记忆。2021-11-18

土门、石垛子通往山亭枣庄的S103油漆路

洼斗村的古老柘树

水北(泊)村委会

水北村村民门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