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氏论坛钟氏源流研讨(67)钟姓从颍川脱颖而出的原因

 兴宁岗背鍾 2021-11-18

钟氏历史文化​钟氏源流研讨资料
钟姓从颍川脱颖而出的原因
来源:name889的博客

河南长葛市地理位置优越,北魏时曾为颍川郡治所,因此成为陈、钟、赖、韩、荀、干、乌等众多姓氏的发祥地,其中又有陈、钟、韩、荀四姓官宦显世而成为颍川四大望族。2008年,长葛市政府决定发掘历史辉煌的人文资源,全面提升长葛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影响力,从望族中选择最典型的一个姓氏,打响长葛的品牌。在这种形势下,钟姓脱颖而出。紧接着,著作《钟繇传》出版发行,钟繇广场开工兴建,电影《钟繇》开拍,钟繇书法展览、钟繇邮票发行、钟繇酒开始研制生产等,一个个有关钟繇的大型项目活动紧锣密鼓地推出,钟繇的名字在他逝世近2000年后又重新响彻中原大地,誉满全国。

颍川郡为秦王政十七年(-230年)置,全国36郡之一,以颍水得名,辖境500里,17城:阳翟、襄城、昆阳、定陵、舞阳、郾、临颍、颍阴、颍阳、许昌、长社、新汲、鄢陵、阳城、父城、轮氏,最大时割至今驻马店。治所初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后屡迁,许昌和长葛皆是。

《史记》载:“神爵四年(注-58年,西汉)春,以凤凰、甘露降集京师,数集郡国,颍川尤多”。颍川钟灵毓秀,自然成为孕育优秀儿女的沃土,造就了许多大姓、冠族和著姓。当时,关东著名豪族共计95例,其中颍川郡就占了13例之多,是豪族最为集中的一郡。这些豪族是:颍阴灌氏,阳翟薛氏、厚氏、诸氏、越氏、李氏、郭氏,颍阳王氏、姚氏,舞阳韩氏,长社钟氏,郏臧氏、申氏。又有陈氏、钟氏、赖氏、干氏、乌氏取望号为颍川郡,陈氏、钟氏、韩氏、荀氏誉为颍川长社四大望族。这些旺族名门走出了一大批名垂史册的宗贤名彦。钟皓、陈寔、荀淑、韩韶是汉朝同郡的鼎鼎人物,称为颍川四长,以清高有德闻名于世。“谓荀淑为当涂长,韩韶为赢长,陈寔为太丘长,钟皓为林虑长。淑等皆颍川人也”。

中国各个姓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形成有本姓族专用的郡望(又称郡号)和堂号、房号,这是中华姓氏发展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所谓郡望是某郡显贵世族为标明家族身份而用的称号,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至于堂号,则是指一些望族所居厅堂的名号。由于堂号实际上拥有郡望一样的影响力和作用,因此后来也与郡望并称,同指著名的姓氏支派。

钟氏:堂号颍川郡,颍川望族。战国时-286年,宋国被灭,公子烈奔颍川(今河南许昌市)隐居,改子姓为钟姓。86年后,汉灭楚,楚王帐下干将钟离昧被追杀,其子钟离接逃亡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市),改复姓钟离为单姓钟。烈接两支钟姓互相交融,在颍川发祥,瓜瓞连绵,官宦显世,成为颍川四大望族之一。显赫人物有钟皓、钟繇、钟毓、钟会、钟雅、钟嵘等。

钟皓(89-157),东汉颍川长社人,教育家,颍川四长之一。世善刑律,在密山(今河南密州市)办学,教授诗律,门徒千人,开兴学重教之先河。初任郡功曹,继任林虑长,后来辞爵从事教育。朝廷征为廷尉,博士,皆不受,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德行高尚,与当地的陈寔、荀淑和韩韶,并称为“颍川四长”。司棣都尉陈膺称赞“钟君至德可师”。

钟繇(165-230),钟皓之长孙,魏国相国、太傅(即宰相)。汉末,钟繇除孝廉,又任尚书郎和阳陵令,后升廷尉正、黄门侍郎。协助曹操治理关中极为得力,为曹操最终统一中原,建立魏国有很大贡献。后拜御史中丞、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魏建国后,被封为大理,相国,称为“一代伟人”。明帝时迁太傅,进封定陵侯。死后谥曰成侯,葬长葛故里,其墓至今保存完好。钟繇又是早期书法家,从隶书快写的规律中创造了楷书,誉为楷书鼻祖。楷书从一出现到现在,就占据了汉文字的统治地位。钟繇成为书法一代宗师,与王羲之并名,称为“钟王”。现长葛市旧城还有钟繇习练书法的遗址“洗砚池”。

钟毓(192-263),钟繇长子,魏国车骑将军,徐州都督、成侯。大将曹爽伐蜀,攻不进欲增兵,钟毓劝阻。曹爽果然无功而返,因此对钟毓不满,贬他为魏国郡太守。曹爽被诛后,钟毓升为御史中丞。魏正元中,钟毓奉命为徐州都督,至扬州和豫州平毋邱俭、文钦反判,有功升为尚书、青州刺史加后将军。死后追赠车骑将军,谥曰成侯。

钟会(225-264),钟繇少子。三国时为魏秘书郎、迁尚书、中书侍郎,封高贵乡公,关内侯,后拜镇西大将军,与邓艾分兵伐蜀取得全胜,进封司徒。精通理学,著作甚丰,今长葛县志保存的“书目文存”中,有钟会的《道德经》一卷,《道论》二十篇,《刍尧论》五卷,《周易尽神论》一卷,《易无互体论》一卷,还有《四本论》、《无情论》、《汉高祖优劣论》、《遗荣赋》、《怀士赋》、《菊花赋》、《孔雀赋》等文艺书籍,是长葛遗下书目最多的一个。死后葬长葛故里,墓距钟繇墓30米,今保存完好。

钟雅(?-?),钟繇五世孙。初任汝阳令,入朝为著书郎、丞相记室、临淮内史。佐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有功,拜振威将军,尚书左丞、右丞,骁骑将军,御史中丞(正二品),专司弹劾,执法严明。“苏峻之难”,苏峻领兵进犯首都南京,百官奔散,独钟雅与内侍刘超护卫仅六岁的晋成帝。被苏部杀害,追赠光禄大夫(从一品)。有文集一卷,载《隋唐经籍志》。

钟嵘(468-518),钟雅七世孙,州秀才,任侍郎,参军,会稽太守,引为记室,专掌文书典籍。南北朝著名文学评论家,著《诗品》三卷,评品了从两汉到梁共120位古人的诗,分成上中下三品,评判的标准是“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朱”,主张诗由“直寻”(出于自然),反对颜延之派的专用故事和沈约派的专讲声律。敢于在颜延之、沈约两派之诗盛行时,指名道姓反对两派的弊病,是很有胆识的。钟嵘敢于这么做,是因为“打铁需要锤子硬”,钟嵘公正无私,被评论的各派都服他。钟嵘的《诗品》与梁武帝太子肖统的《昭明文选》、刘勰的《文心雕龙》,并列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是中国文化理论史上的一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

据《长葛县志》载:“魏晋、南北朝时期,钟姓是邑中望族”。钟接至钟宠间700多年,在长葛生活的20多代世祖,基本是代代冠裳,簪缨黼黻,不是朝廷命官,便是军中大将。

钟姓今有人口约600万,排名第54位。郡望颍川郡,堂号颍川堂、四知堂。

郡望,古代是指一郡中有名望、声望的民族,今天是指出身何地。每个郡都有一些家世显赫,闻名遐尔的家族,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郡望,以郡望明贵贱。

陈氏:颍川首姓巨族,堂号颍川堂。春秋时,齐王第三子田轸于-221年奔楚国,后来当上宰相,封邑颍川。田轸原为陈厉公的后代,遂改回陈姓。从此,陈氏在颍川生齿甚众,成为巨族名门。颍川也就成了陈氏的郡望。陈氏最有影响的有陈膺、陈寔和陈群等。

陈膺(?-169),东汉长社人,仕司隶校尉,领导太学生评击宦官的腐败,而被诬为结党谋反,又不顾大赦令杀了宦官的儿子。党锢之祸中,自己走进监狱。灵帝释放并重用陈膺。在第二次党锢事件中,陈膺被害。

陈寔(104-189),东汉长社(今长葛古桥乡陈故村)人,曾任闻喜长、太丘(今河南永城)长,以德施治,关心爱护百姓,吸引了邻县不少人迁居到他属下的地方。后来因自己无法阻止违法赋敛,辞官归里,诎身伸道,成为宗师。陈寔以良好的风尚道德感化人民,“梁上君子”的典故就出于陈寔。“党锢之祸”中,数百人受诬为党人,陈寔名在其中却不逃避求免,大义凛然地自请入狱。陈寔德冠当时,威信很高,乡人“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陈纪(128-199),陈寔之子,袭父爵官至侍中。因不满董卓挟持献帝,劝谏谦运朝政,专精外任,被董卓贬职。

陈群(?-236),陈纪之子,袭爵。谏阻刘备去徐州,刘备不听,果然被袁术和吕布打败。曹操破吕布,任陈群为掾属,后转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与钟繇、司马懿并为曹操帐下的计谋之士。曹丕嗣位为魏王,封陈群为武亭侯,徒为尚书,又进爵颍乡侯,徒尚书令,镇军大将军。文帝病危,遗召陈群与曹真、司马懿等共同辅政。明帝即位,陈群进封颍阴侯,为司空,录尚书事。陈群在历史上最大的影响,是迎合曹魏政权要争取世家大族支持的要求,建议制定了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进一步确保了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形成了著名的门阀政治,养成的门第观念影响深远,至隋始废。

陈泰(?-260),陈群之子,嗣父爵,官至尚书、雍州刺史、奋威将军、征西将军,与郭淮、邓艾等一起多次打败蜀国大将姜维,击退吴军。陈泰在学问造诣和教化天下方面不如其父,但在练达世务和建功立业方面则超过其父。

陈寔一脉世代嗣爵。东晋义熙九年(413),尚书祠部郎荀伯子上奏说,陈氏一族(指陈寔旁支陈凖)在赵王之乱中对淮南王遇害负有责任,要求削除陈氏的广陵封国。不久,陈氏一族的封爵承袭断绝了。

颍川陈氏历十余世贵显,家族地位300年不坠,可说是魏晋间历史悠久的世家大族之一。

现在,陈姓总人口5000万,为华厦第五大姓。郡望颍川郡,堂号三格堂、德星堂、德聚堂、颍川堂等十几个。

韩氏:郡望颍川郡,堂号泣杖堂、昌黎堂、颍川堂等十几个。西周时,周公封武王之子于韩,为姬姓之国,地处今山西河津东北。战国时,韩为七雄之一,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来迁阳翟(今河南禹州)。-230年,秦灭韩,俘韩王,置颍川郡,郡治阳翟。韩灭后,其国人以韩为氏,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后称南阳郡。堂号泣杖堂、昌黎堂、颍川堂等十几个。韩姓今拥有884万人口,排名第25位。

韩韶(?-?),东汉颍川舞阳(今河南漯河市)人,初为郡史,继征入司徒府,后任赢长。多有惠政,开仓赈济流民,公孙举部闻其贤,相诫不入赢境。明代,秀才任泽在县城东门外建范丹、韩韶二公祠,明清两代将其崇祀为名室。

赖氏:郡望颍川郡,堂号颍川堂。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周武王伐商,赖人南迁,周武王封其弟叔于赖(河南境内)。春秋时,赖被楚灭,其族人迁至鄢地,后裔以国名为姓,称赖氏,为河南和湖北赖氏。赖氏族谱载:“赖国并于楚,子孙遂隐居颍川,以赖为姓,以颍川为郡焉”。现在,赖姓总人口约250万,排名第 90位。

荀姓:郡望河南,堂号作冠堂、兰令堂。西周初,周文王将自己的第17子郇侯封于郇国,史称郇叔。春秋时,郇国被晋灭,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郇为姓,后去邑旁加草头为荀姓,尊郇侯为得姓始祖。荀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01位,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名以外。

荀姓是颍阴著姓,整个魏晋时期,中原世族最有影响力的要数颍阴(今许昌)荀氏。

荀爽(83-149),东汉颍阴(今许昌)人,经学家,品行高洁,博学多识,有“神君”之称。拜郎中,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避党锢之祸,隐遁汉水滨达十多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后拜为平原相,又迁司马,参与谋除董之义举。

荀悦(148-209),颍川颍阳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应曹操征召,历任黄门侍郎,秘书监等职。有著作《申监》五篇,对现实政治的评说和讽刺,都切中时弊,是西汉以来政论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荀攸,颍川颍阴人,征拜黄门侍郎,与议郎郑泰,何顒等谋除董卓,事泄被收狱,董卓被诛后,获释归乡,被曹操征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因功封陵树亭侯,后转为中军师、尚书令。死后追谥敬侯。

乌氏:古代陇西有乌氏国(今宁夏六盘山东部),是西戎的一支,后秦灭,国人以乌为姓,称乌氏。郡望颍川郡,汝南郡,鄱阳郡,堂号懿穆堂。百家姓中排名第221位,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名以外。

干氏:古代有干国(今江苏扬州一带),春秋时被吴灭,国人便以国名为姓。另说,西周时周武王之子邗叔本作邗,后来去邑作干,成为干姓。望族居颍川,堂号良史堂。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名以外。

看了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知道了钟姓从颍川脱颍而出的原因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