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都发生了起义军叛乱,许多地区都受到义军侵扰,而涿郡也不例外,也就是如今的河北地区。而薛世雄作为涿郡太守,自然责无旁贷,于是带兵讨伐窦建德率领的河北义军。 原本出发时意气风发,然而却不想一战败北,不敢恋战匆匆撤退,但祸不单行,半路上突然病重,不久便去世了。薛万彻与薛万均,都是薛世雄的儿子,但他们在隋朝中无有一官半职,在父亲去世后,了无牵挂于是回到老家,做了罗艺的手下。 后来,罗艺投靠唐高祖李渊,薛万彻就入了李氏阵营,至此他便开始崛起。其实,薛万彻武艺高强,精于骑射,却一直无人重用,直到罗艺赏识才改变了他的命运。 薛万彻第一战,就是攻打窦建德的河北义军,期间表现极佳,有勇有谋大破幽州,击败窦建德。此后跟随在李世民麾下,在外南征北战,期间有功有过,但李世民知其忠心,且是位不可能多得的猛将,于是收为心腹。 直到唐朝建立后,薛万彻在玄武门之变中,与李世民发生矛盾,在政变期间领兵二千余,攻打玄武门。其实,薛万彻收到消息时,李世民已经斩杀李建成,政变已经成功,薛万彻匆忙反抗,自然不可能成功,最终兵败逃往终南山。 不过李世民非常明事理,心知薛万彻之所以反击,只因忠于唐朝。且在历史中李世民也曾说过,薛万彻对工作尽忠尽责,是品行超凡的人才。 于是李世民就赦免他的罪责,派人把他召回,并升任为右领军将军。李世民很赏识他,在登基后让他跟随大军出征,讨伐塞北突厥,讨伐西北吐浑,讨伐延陀族薛延陀,期间薛万彻立功无数,班师回朝后,李世民封他的儿子为县侯。 实际上这个封赏还算中肯,因为薛万彻并非主将,只是副总管,并且这只是对讨伐,薛延陀一役的封赏。在前几年,薛万彻就因功授统军之职,再封爵郡公了。 加上薛万彻的兄长,已经被封为潞国公,要是一门双国公这就太过了,所以加封到他儿子身上。不过在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对薛万彻再次封赏,不但升任为左卫将军,还把妹妹指配给他,可谓是皇恩浩荡。 原本这对薛万彻来说是大喜事,不但与皇帝攀上关系,还能荣幸地娶到公主,可谓是双喜临门。但实质上薛万彻成了驸马后,公主却对他爱答不理,让他非常苦恼。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丹阳公主是对自己夫君不满意,认为武将都是大老粗,只会打打杀杀,脑筋定然不好使,更别说怜香惜玉,这是主因。加上唐朝的公主尊贵,是有食邑的,下嫁给武将,自然心理不平衡。 所以觉得自己嫁给薛万彻,是倒了八辈子霉,从心里嫌弃他,所以成婚之后不与他照面,也不让他触碰。事实上这种固有观念,也并非没有道理。 薛万彻的确是个粗鲁的武夫,也不懂得讨女子欢心,每日对着丹阳公主,虽心痒难耐却只能看着,这个驸马都尉实在当得煎熬不已。数月之后,这家庭矛盾越闹越大,同僚都听闻了此事,薛万彻顿感丢脸之极。 他为了不让同僚耻笑,于是找上李世民请教,而李世民听完后,没有回应如何解决,只是哈哈大笑不止。实质上李世民早有解决办法,只是没跟薛万彻说而已。 第二天,李世民大摆宴席,宴请了所有驸马和公主,丹阳公主与薛万彻自然也在列。宴席期间李世民提议,玩一个小游戏,最终胜者可得他的随身佩剑。 这个荣誉自然人人都想得,但李世民早就安排好赢家,所以最终胜者是薛万彻。也许是薛万彻胜利那一刻,太过耀眼,气场盖过所有驸马,丹阳公主当场喜笑颜开。 丹阳公主至此对薛万彻改观,认为之前错怪他了,没发现他也是能文能武的。至此夫妻两人相敬如宾,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此事在正史中确有其事,同时也是个轶事典故,主要想表达的道理是,任何问题只要找到根源,都是很好解决的,就像李世民一场宴席,就解决了一个家庭的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