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樵:一诗一得(901—910)

 小楼听雨诗刊 2021-11-19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901

听春雨戏作

杨逸明

一夜潺潺未肯停,春波急涨与桥平。

如今好雨知时态,润物那甘不作声?

“潺潺未肯停”“急涨”是因为“知时态”故而“那甘不作声。”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中将《春夜喜雨》反转,富有强烈现实性和批判性。(归樵)

902

代戍边词

陈海洋

西望昆仑风雪疑,男儿音信报来迟。

小园春草间花色,怕听人间赋壮词。

一三句写景,写的是时间与空间的转换,让“报来迟”有着落,二四句叙事。这种景事交接,时空交感的章法,更能让含意溢出字面之外。“昆仑风雪凝”“春草间花色”“怕听”“壮词”形成的张力,更见哀感。(归樵)

903

过沈家门望普陀山

丁汉江

陆上风尘海上澜,舟车梭织去来还。

载将多少名利客,谁是真心礼佛山。

人求佛,大都是为名利才情而来,而这些又恰恰是佛所抛掉的东西,引人思考,发人深省。(归樵)

904

剡溪泛舟

王文龙

碧水行舟过鹭汀,山花竹色似曾经。

春潮一夜溪边草,都向唐诗句里青。

剡溪好称浙东唐诗之路,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将剡溪风物作为天下美景的代名词和参照物,他们寄情山水,留下了不少咏剡诗章。“春潮一夜溪边草,都向唐诗句里青。”一个“青”字在时空交感中,可见唐诗人对剡溪风物之爱。(归樵)

905

乡村即景其一

刘庆霖

麦垛夕阳接野炊。傍湖路侧蓼花垂。

牧童捉得蝉声去,草帽携将鱼篓归。

“牧童捉得蝉声去,草帽携将鱼篓归”前者生动传神,后者借代手法。口语入诗也需锤炼雅化。(归樵)

906

北京机场与人短消息留别

慕容

对坐渐成无语时,五年终至不相思。

重来或有身家累,但道萧郎是故知。

“无语”“不相思”皆因“身家累”。结句“但道萧郎是故知”形似轻脱,实则含蓄,更见别后况味。手法巧妙,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归樵)

907

教儿识北斗

柳父

烛影摇红夜色冥,共儿纸上画瓢形。

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

在烛影摇红中,从纸上画瓢形到移凳扶窗、教识北斗,全诗在情节、细节的推动下,以平常自然之语出之,浑然而成。(归樵)

908

谁 能

偶然和尚

仲甫归山清水钵,凯音入海病维摩。

谁能一别如秋白,抱膝长吟国际歌。 

出世与傲世,形成强烈反差,三四句活脱脱地勾画出瞿秋白之浪漫气质,“抱膝长吟”最见神情。(归樵)

909

范东学(湖南)

炎暑任招摇,蝉儿鸣柳梢。

俱由秋接管,今日办移交。

“俱由秋接管,今日办移交。”读来新鲜而未觉流俗。新词入诗者,须与所营造的环境相谐也。(归樵)

910

邻家学前儿童

王贞友(四川)

才出钢琴室,急奔书画堂。

莫言年纪小,常比大人忙。

单一的场景,寻常的语言,却在“才出”与“急奔”,“小”与“忙”的反差中形成张力,扩大意蕴,直击儿童校外培训之累之苦。(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评者/归 樵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书 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