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会学习的学生,教给学生方法和智慧,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前进,是我坚守的教育信仰。说到智慧,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和应用,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我的课堂往往会让学生讨论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穿校服的对与错的问题?冬天汽车限号的利与弊?等等。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地方思考问题,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知道任何事物都会物极必反。这样就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格局。今天晚自习上课前的几分钟,我强调了一下,今天回去一定要熟记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方法就是利用晚上回家睡觉前的一分钟,看一看这些规律,然后睡觉,这样,你睡了,你的大脑依然工作,你就能够轻松记住这些规律。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建议学生们把规律变成七言律诗,我起个头,气温规律要牢记,大家把气温分布的三个规律改成律诗,于是大家你一句他一句开始编起来。陆高温低同纬度 当大家创作正浓时,我又起了一个头,降水规律要牢记,学生一听,说老师能不能换一句,我说能,于是第一句变成了降水规律要记牢,学生一听笑了,但依然编起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其实编写这些顺口溜,就是一种创作,就是一种智慧,通过自己的思维把世界降水和气温的规律理解透,再通过字数的限定,编成重点不变,郎朗上口的文字,当然记起来就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