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这些年走东跑西没间断过,好山好水的地方到过不少,不过昨天在老领导蔡总盛情邀请下,我们一行一走进诸暨斯宅,我还是立刻被这里纯粹的山水风貌和浓郁的人文气息深深陶醉了。 斯宅位于诸暨市东南部,与嵊州,东阳接壤,清澈湍急的东白湖穿境而过,是个典型的山区村落。从杭州市中心出发,开车不用两个小时便可以到达。这么美妙的地方我居然还是第一次与它亲近,真是患了“灯下黑”症。 地杰人灵,文化积淀极其深厚的斯宅现拥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吸睛的当数斯氏古民居建筑群。这是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但气势如此恢宏,雕刻如此精美的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不知为什么都像是徽派建筑?昨天下午,在与一位老诸暨的攀谈中,我似乎找到了一丝答案。他告诉我,勤于创业的斯宅人早先出门闯天下,都立志“小船出去,大船回来”,以激励自己发奋创业,满载而归。几百年来,斯宅祖辈们遵循这一古训,在外事业有成后,便会将毕生积累带回家乡盖房建屋,这一幢幢古建筑忠实地记录着一代代斯宅人的创业故事。 据了解,我国近代著名女张爱玲曾客居斯宅,写下《异乡记》等著述。而斯宅的斯民小学有块匾则是比张爱玲名头大得多的康有为老先生题写。 在如此大好山水的孕育下,斯宅名人辈出是理所当然的。这里,走出过一代又一代在国内文教,科技,财经,军事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杰出人物。数据表明,仅斯民小学一所学校,就毕业出100多个教授级人物!康有为当年为斯民小学题匾真是眼光独到。 挡不住斯宅好山好水和诸暨名酒“同山烧”的诱惑,更挡不住东道主老领导蔡总夫妇的好客豪情,昨天,我在斯宅喝得酣畅淋漓; 昨晚,我在斯宅睡得深沉无比。 醉爱斯宅(中) 斯宅,其实原先是指斯氏古民居建筑群,后来成了村名。 斯宅共有古民居建筑群14处,以斯盛居、发祥居和华国公别墅三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最为完好,最具代表性,是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的建筑群落。其中的斯盛居因规模宏大,内部房屋众多,有一千多根房柱而得名“千柱屋”。 千柱屋现在还居住着不少斯姓后裔。据说最多时住过七十多户人家。走进千柱屋,如同走入一所民宅历史博物馆,虽说因年月久远,外观上有些破旧,但全局保存基本完整。一入宅院,全身顿时浸泡在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里,眼睛是极其享受的:完全徽派建筑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遍布古宅角角落落,工艺之精湛,图案之精美,千姿百态,幅幅精彩,令人叹为观止,过足眼瘾。千柱屋内现在还有不少住家,每家相对独立,却有廊檐相接,据诸暨朋友介绍,走遍千柱屋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晴不见日,雨不湿鞋”。 斯宅真是个好地方! ![]() ![]() ![]() ![]() ![]() ![]() ![]() ![]() ![]() ![]() ![]() ![]() ![]() ![]() ![]() ![]() ![]() ![]() ![]() ![]() 醉爱斯宅(下) 裕昌号 爱吾庐 在斯宅三日,“裕昌号”爱吾庐山庄是我们的下榻处。山庄被青山怀抱着,门前溪流淙淙,院里林木葳蕤,鸟语花香,空气清醒,环境一流,整体布局突出里弄、阁楼、小院、花窗等江南园林元素,配以精美的砖、石、木三雕,可赏性很强;更妙的是,爱吾庐山庄地处斯宅中心,我们前往参观古建筑群落,笔峰书屋,千柱屋等景点都十分方便;而名声远播的斯民小学以及张爱玲曾经居住并写《异乡记》的小洋楼也在附近。 爱吾庐山庄是裕昌号的一部分。裕昌号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最初是一家商号,原址在诸暨枫桥,创办人为骆公成林。如今的掌门人为骆公后裔骆栋先生,为振兴祖业,骆栋先生异地重建“裕昌号”后,经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将裕昌号打造成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古物赏玩,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民间艺术馆。艺术馆已征集大量明清家具,牌匾字画,越绣银器,竹艺锡器及各种木雕、石雕、砖雕、铜饰等艺术品,门类众多,以实物形式观照着诸暨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住在爱吾庐山庄,如同生活在民俗博物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自话题 ![]() 江南好风光 2.8万篇内容 70.4万人互动 订阅 更新于 09-21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绍兴越城柯桥上虞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