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刘庄 美不胜收 杭州刘庄,现称西湖国宾馆,为西湖第一名园。其原主人是清朝进士刘学询。在刘庄,毛泽东组织起草了我国第一部《宪法》,周恩来拟定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刘学询(1855—1935),广东人,24岁中举人,7年后成进士。为什么刘学询会在杭州西湖建造名园?说来有个故事。他在考中举人的次年进京会试后返乡时路过杭州,被西湖的美景吸引住了,惊叹“故乡无此好湖山”,当他走到卧龙桥旁之宋庄(宋瑞莆的别墅)更赞叹这庭院楼阁秀丽,气概非凡,便送上名刺想求见主人入院参观,岂料主人正接见客人无暇而谢绝,刘学询顿时感到奇耻大辱,暗下决心日后要在西湖建造一座比宋庄更有气势的庭院。这刘学询中了进士苦等了几年还不见“候选”上,当官不成他便下海经商,很快便成巨富,被世人称为“文可华国,富可敌国,妾可倾国”的“刘三国”,就在宋庄受辱的18年后,他就投入巨资在距宋庄(今为汾阳别墅)不到一公里紧靠西湖的丁家山脚置地540亩建筑水竹居,隐喻竹的气节与清白之意。 当时,刘学询亲力亲为,庄内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一亭一桥,一楼一阁都由他设计安置,水竹居庭院三面临湖,一面靠山,内有迎宾馆,梦香阁,望山楼,湖山春晓等楼台水榭,曲桥、亭廊,还有小河与西湖曲折相通,独具岭南园林的特色。加上以后经过著名建筑师设计改造,使刘庄入眼皆景,设施豪华,令人流连忘返。 ![]() ![]() ![]() ![]() ![]() ![]() 郭庄最初叫宋庄 上文介绍杭州西湖第一名园刘庄时提到刘学询建造刘庄的起因,主要是因当年刘学询慕名拜访宋庄却得不到礼遇,于是发誓要建一座盖过宋庄的园林,后遂愿。那么,这宋庄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宋庄即今日之郭庄。 郭庄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杭州绸商宋端甫所建,故称宋庄,也名“端友别墅”。至民国时,宋端甫家道中落,宋庄曾抵押给孔凤春粉店,后卖给汾阳郭氏,改称“汾阳别墅”,才称郭庄。 其实就园林精美程度而言,郭庄与刘庄各有千秋:两庄皆借濒湖之优势,构筑台榭,设立船坞,与西湖相通。 郭庄内垒石假山,玲珑剔透。庄内“景苏阁”正对苏堤,可观外湖景色。园内雅洁,分“静必居”,“一镜天开”两景区,布局典雅,极富情趣,被园林学界誉为“西湖池馆中最富古趣者”。1950年后,郭庄移作他用,建筑与园林损缺荒芜严重。1989年10月由杭州市园林部门收归整修,按修旧如旧原则复其旧貌,1991年10月1日重新开放。 ![]() ![]() ![]() ![]() ![]() ![]() ![]() ![]() ![]() ![]() 驰名天下文澜阁 文澜阁是清乾隆年间珍藏《四库全书》的全国七大藏书楼之一,始建于1782年,主体建筑与宁波天一阁相似。之后,文澜阁有过多次修缮。现在的格局是光绪年间的建筑遗存。 文澜阁背依孤山,面朝西湖,左傍浙江博物馆,右邻西泠印社,所居位置,得天独厚,文气磅礴。它集皇家藏书楼和古典园林于一体,是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也是杭城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民国元年(1912)年,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移至孤山馆舍(现在的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归属浙江图书馆保管养护,从此阁归阁书归书,阁书分离,至今依旧。不过,《四库全书》迁移后,作为皇家藏书楼的文澜阁气势丝毫不减。 ![]() ![]() ![]() ![]() ![]() ![]() ![]() ![]() ![]() ![]() ![]() 来自话题 ![]() 带你去旅行 13.9万篇内容 109.6万人互动 订阅 更新于 1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