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概说杭城三寺庙

 zzm1008图书馆 2021-11-19
美比园林韬光寺

先肯定一点,杭州灵隐景区韬光寺的“韬光”两字与成语“韬光养晦”中的“韬光”是浑然不搭界的。韬光寺是因一位名叫韬光的禅师所建而得名。传说某日禅师出游,师父嘱咐说:'遇天可前,逢巢则止。'

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当他游至灵隐寺西北巢枸坞时,正值白居易(字乐天)任杭州刺史,心想:'吾师命之矣。'遂建庙于此。可见,韬光寺建于唐代。

因相邻灵隐寺不远,加上灵隐寺名气太大,近年来,韬光寺一直很低调,隐世无争,还真有点“韬光养晦”的味道。其实,韬光寺曾经香火很旺。

韬光寺有楼,名“观海楼”。这里曾是整个灵隐山中最适合观海之处。亭柱上楹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为唐代诗人宋之问名句。“韬光观海”是清代西湖十八景和杭州二十四景之一。民间有传说:取韬光金莲池的泉水熬药,治病效果极为灵验,因此,那时的韬光寺的香火非常旺。

韬光寺底层是大雄宝殿,中间是法安堂,最上层是吕纯阳殿和祖师殿,为寺院主体建筑,多为两层通透式结构。中轴线左边有茶院,游客可以一边饮茶,一边欣赏西湖美景。沿大雄宝殿右拐,是韬光寺最美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小小的江南园林。大名鼎鼎的金莲池就坐落在这里,等着你去观赏。

抱朴道院看过来

杭州西湖北面有座小山名葛岭。该山因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曾在此炼丹修道而得名。传说当年葛洪在此常为百姓采药治病,还开通山路,为当地人做了许多好事,因此,当地人将他所居山岭称为葛岭,并建“葛仙祠”,后又以葛洪道号“抱朴子”改称“抱朴道院”。

沿里西湖北山街走到葛岭山脚,首先会看到一座砖石结构的黄色牌楼。经过牌楼,拾级而上,有点脚力的用不着歇息就可走到道院山门。道院院墙随山势起伏,宛若游动龙体,故有“龙墙”之称,为抱朴道院胜景之一。抱朴道院的正殿是葛仙殿。葛仙殿的东侧有红梅阁、抱朴庐和半闲堂,皆精巧别致,为典型的南方庭院式建筑。红梅阁内有木刻画廊。道院周围则有葛仙庵碑、双钱泉、炼丹井、炼丹台和初阳台等名胜古迹。葛仙庵碑立于明万历年间,碑文记述了葛洪到此结庐炼丹的经过。院内的双钱泉,水质清洌。葛岭顶端的初阳台,为当年葛洪观察日月的地方。初阳台之下有炼丹台,炼丹井,为葛洪安炉炼丹之处。

去抱朴道院也可先登上宝石山,到山顶后按路标指引方向前往。

回龙庙前潮鸣寺

钱塘自古繁华。特别是南宋建都后,杭州(临安)是当时国内最繁华的城市。

弹指一挥间,飘过千百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杭州曾经纵横交错的街巷坊弄,寺庙古建不少已无影无踪,只剩一个空虚的地名还在隐隐约约地述说着往昔。

比如“潮鸣寺”与“回龙庙”。

潮鸣寺要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归德院”说起。传说宋高宗赵构南渡时(1129年)首次来到杭州,因当时城门已经关闭,手下在寻宿营地时找到了一座叫“归德院”的寺院。

是夜,在归徳院落脚的赵构突然听到门外传来阵阵轰鸣,早已被金兵追得胆战心惊的他以为金兵又追了过来,正准备再次仓惶出逃之际,卫兵来报,说这是钱塘江的潮声。于是,放下心来的赵构就在归徳院写下“潮鸣”两字。

由此,归德院改名为“潮鸣寺”,因为这里到过真命天子,寺北本来有座小庙则改名“回龙庙”。

如今,潮鸣寺与回龙庙早已不复存在,但地名仍在,分别叫“潮鸣寺巷”和“回龙庙前”。潮鸣寺巷西与建国北路相交;东与回龙庙前连接。

如今,在潮鸣寺巷和回龙庙前附近,新开辟了一条铺满青砖、种满绿竹,江南韵味很足的小巷。经过公开征集巷名,因为潮鸣寺缘起“归德院”,小巷最终取名“归德弄”。

潮鸣寺巷和回龙庙庙,是我经常有意无意走过的街巷,因为,这里有我曾经读过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最初叫潮鸣初中,后来改为人民中学,后来又变身成一所职业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