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西湖 初春的西湖,美得不可方物。 清晨,走在傍湖临山的北山街上,西湖还是睡意惺忪,一脸慵懒。任早春三月的清风轻盈地拂在脸上,将正在徐徐舒开画卷的湖景一一收入眼球,此时此刻,身为杭州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望着秀色可餐的西湖美景,情不自禁地想起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杭州市两任老领导一一白居易,苏东坡。可以这样说,西湖美色驰名中外,他俩功不可没。他们治理西湖的历史功绩大写在苏白两堤上;他们讴歌西湖的美妙诗句镌刻在后人心中,并且几百年来一直在为西子姑娘增色生辉。 写到这里,我们一定会不约而同地想起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前者用七律描绘了一幅早春美景,后者用七绝刻画了西湖晴雨交替的旑旎风光。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的钱塘湖,也就是西湖。句尾提到的白沙堤,是西湖的一项水利工程,也就是白堤前身。 白居易离开杭州两百多年后,又一位文学大家苏轼(东坡)来杭州为官,他同样热衷治理西湖,同样也留下咏颂西湖的千古名篇。而且,老苏这首诗比他的前辈老白写的《春行》流传更广。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七绝非常经典,因为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于是老苏巧妙地写了西湖同一天中,两种不同天气下的变化:阳光下的西湖面波光粼粼,视野无比开阔;雨后暮色袭来,山峦一下朦胧起来,湖面因为光线折射,颜色浓重如凝,却带着一种神秘的美。诗中,苏东坡把西湖比成了西子,自他作诗以后,“西湖”才有了“西子湖”的叫法。 走西湖,读西湖。最爱读的是这两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