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记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研发处总经理肖燕 肖燕是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华织造”)研发处总经理、高级工程师。1994年,她从苏州丝绸工学院(今苏州大学)毕业,27年来一直从事纺织面料开发工作。肖燕吃苦耐劳、少说多做,通过专业技术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为企业的产品开发提供了经验和指导。 每年开发新产品近500个 2003年3月,肖燕进入福华织造工作,任研发处总经理,在日常工作中,肖燕结合客户的需求,每年带领团队开发新产品近500个。 “我们的每个新产品都要进行工艺图纸审核,并安排人员跟踪产品进展,对于不符合设计的,均要做出调整和完善,使质量稳定、客户满意。”肖燕说,福华织造每年开发的新产品,在当年度就会形成超过2000万米的订单。 多年来,肖燕作为第一发明人,成功申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并在科技期刊和行业出版物上发表专业论文5篇。作为第一起草人,她还起草了《锦纶印染布》《化纤长丝免缝防钻绒织物》等2项行业标准;在她设计的众多新产品中,有8个新产品获苏州市吴江区科技进步奖,另有8个新产品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备受信赖的管理人员 入职福华织造以来,肖燕就亲自带教技术人员,努力为公司培养年轻的产品开发技术员,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独立工作能力。 “每次到现场解决问题,我都会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告诉他们,并一起探讨改进方案。”肖燕说,在福华织造每年规划的重要新产品开发项目中,她都会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包括实施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求以及完工后的思考和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规划、学会总结。”肖燕说,这种模式使得年轻的技术人员迅速成长,很快能够在关键岗位上独当一面。近五年来,福华织造已有32位技术骨干获评助理工程师,15位技术骨干获评工程师,2位技术骨干获评高级工程师。 在研发岗位上,肖燕始终把产品开发技术管理规范化当作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严格按照开发技术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为了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意识,她制定了《科技研发处薪酬办法》《福华新产品研发协作团队职责说明》《新产品研发协同模式及考核办法》等,全面实现了研发技术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让公司的质量管理有序可控。 从源头寻找未来之路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创新的核心动力来自于服务对象,即消费者。纺织企业要比消费者更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而开发产品,而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就是现阶段消费者的新需求。 肖燕说,近年来,面对更严格的环境法规的出台与消费理念的转变,福华将目光聚焦到产业链上游,瞄准纱线原材料,从源头入手,实现产品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这几年,我们一直致力于'绿色纤维’的研发。”肖燕说,“绿色纤维”是指原料来源于生物质或可循环再生材料,生产过程低碳环保,制成品弃后对环境无污染或可再生循环再利用的化学纤维。 “比如说,我们正在研发的尼龙56产品,其纤维构成有40%以上来自小麦、玉米的提取物,是生物基化学纤维。”肖燕说,经试验他们发现,尼龙56具有良好的染色性和耐磨性,且阻燃性强、弹性好,吸湿性能比涤纶更好,可应用于运动服装、针织服装、家纺等多个领域。肖燕说,今后,福华织造将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双循环”良性互动,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图为肖燕。 作者:姜明 2021-11-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