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上的猛虎下山之虎纹的演变

 liangdatushu 2021-11-19

爱瓷器也爱书画的古代中国人,以瓷为纸,将山水、花鸟、人物等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纹饰绘画到瓷器上。于是,无论是上古神兽麒麟、龙、凤,还是人间精灵鹿、猴、鹤都在瓷器上栩栩如生。寿乐婴戏、鲤跃狮伏、龙翔麟蝠瑞、鹿鹤松龄长,“有画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从瓷器上或浓或淡的墨色、或繁或简的构图上,不仅可以看到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更成为瓷器断代辨伪的重要依据。今天的微信,小编就为大家梳理瓷器上的“虎”。

【虎被誉为百兽之王】

【乾隆狩猎图】

【武松打虎图】

老虎被尊为百兽之王,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也是古人的一种图腾。消灾驱邪、吉祥平安。瓷器上的老虎纹样,最早出现在东汉越窑青瓷上,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器具,叫虎子。三国两晋一直到南朝,虎子的造型随时代的变迁各不相同,充分说明了时代越早造型就越写实。到唐代长沙窑的虎形脉枕,北宋珍珠地划花虎纹瓶、金代虎枕都充分体现出每个不同时代相同的信仰情节。

【东汉越窑褐釉虎子】

【三国青瓷虎子】

【西晋青瓷虎子】

【南朝青瓷虎子】

【唐 长沙窑虎形脉枕】

【北宋珍珠地划花虎纹瓶】

【金代虎枕】

元青花的纹样,是元明清瓷器中最为写实的,小到须发、大到灵动感都要交代的很清晰。下图这件是非常有名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上面绘画的老虎非常写实,眼睛、胡须、身上的斑纹以及肌肉线条都画的栩栩如生,看上去非常凶猛。

【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

到了明代,我们在民窑上可以看到这样的老虎:似虎非虎、似猫非猫,画的比较随意自然,身体画的肥肥的,比较可爱,俗称乳虎。一般在弘治、正德的民窑上较为流行。

【明中期弘治乳虎】

【明中期正德乳虎】

到了明代晚期,老虎的身体就画的比较瘦长,头小,写实度也不是太好,斑纹画的也比较简单,只在肚子和四个脚的边上画一点小绒毛,这点跟明晚期梅花鹿、猴子的画法相类似。

【明晚期万历虎纹】

【明晚期万历虎纹】

【明晚期万历猴纹 鹿纹】

明末清初,又是绘画写实度比较高的一个时期。这时候的老虎画的比较灵动,特别是清代早期,头大、眼睛大、毛多、斑纹弯弯曲曲、肌肉线条清晰、神态生动;康熙以后到清中期,老虎画的又开始草率,虽然有动感,但细部的刻画比较潦草;到了清晚期,老虎纹样更加随意,有点像卡通画,整个形象没有了虎威的气势,显得比较可爱,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民国。

【明末虎纹】

【清顺治虎纹】

【清康熙虎纹】

清康熙虎纹

【清中期虎纹】

【清中期虎纹】

【清晚期虎纹】

【清末民国虎纹】

元明清瓷器上的纹样,不管是人物、景物、动物都有它的时代性,形形色色的纹饰和图案也是瓷器断代的重要依据和辨别真伪的解码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