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 原创:薄海岚 朗读者(麦家致信儿子) (一) 有事出去一个上午,回来打开手机看到一个青春期孩子妈妈的留言: “薄老师,在吗?我知道这有些唐突。但是经常看你的文章,觉得我们已经很熟了。所以想请教一个问题。” 她说,她家大儿子今年14岁,上初一,在县城某中学上学,因年前不好好学习被老师整了,年后死活不去上学了,非要找个寄宿制的学校不行,实在没有办法找关系进了县城一个寄宿制的学校住校,现在是在那里上学的第二个星期,前天晚上说胃疼让家长去接,接回来说好了第二天早上6点20回校。可是昨天却怎么说都不去上学了。他这个年龄段用武力解决不了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这样的孩子现在束手无策。 因为看我的文章,就觉得是朋友了,竟然愿意把心中的难言之隐向我请教,这让我心里感觉非常温暖与感激。 因为儿子快放学了,急着做饭,我没顾得回复。一边做饭,一边在想,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该如何战胜他(她)无理的叛逆?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正如作家麦家所言,这是一场和孩子之间的战争,而且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 急急忙忙做好饭,接儿子回家后,我急忙回复,我觉得,像这种情况,如果他继续排斥,就不要送寄宿制的学校。因为我曾经在这样的学校教过学,在我的印象里,那里有很多的问题孩子。因为,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其实是心理上感觉非常孤独的时期,是一个心灵的冰冻期。而这一段路,是离不开家庭无微不至的教育,是离不开父母的陪伴那点点滴滴的温暖,来渐渐让坚冰融化的。 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的时期。而这样的时期,首先要看清你作战的这个对象,知己知彼,方能做战。 如这个母亲所言,说到武力,在这个年龄段已经是无效手段,甚至,它会把你的孩子推向更加叛离的反方向。但是,因孩子而异,教育的方式也是非常不同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试用各种方法,做到不放手、不放弃。 说到孩子的教育方法,真的不是你学了什么理论就可以的,不是你采用千篇一律的鸡汤方法就可以通用的。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我们在教育上,和孩子的这场战争真的是不公平的。 在陪孩子学习的路上,我自己也常常有崩溃感。宝妈们在一起,常常是满怀羡慕地向所有认识的成功妈妈讨教:“你家孩子这么优秀,老师经常让向你这样的家长学习经验,你是怎么陪作业的?” 成功宝妈大多都很诧异:“孩子写作业还用陪吗?你陪他干什么?你让他自己写不就行了吗?” 学霸孩子的妈妈竟然从来不用管他(她)的学习,而我们却为了陪作业操烂了心! 人家不费吹灰之力就只管看着孩子,让他自己轻而易举登上最高峰,而我们可能却是一副脱了鞋子拉着孩子拼命挣扎前行、恨不得脱了裤子追的一份崩溃。 甚至有的宝妈对我说,那份陪作业的崩溃,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怒,简直是都不想活了! 在教育上,这真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 无论如何,对付我们正上小学的孩子,我们的拳头若展开,还是可以与如来佛的手相比的,如果我们不是心软的无条件的溺爱,这些顽猴还算是逃不出我们的掌控的手心,因为他们还是在依赖期。所以,那些恨到不想活的父母,请感恩这段岁月,感恩孩子还能愿意让你陪作业的这一段路。不要放手,好好陪伴,调好心态,幸福感受。 如果,你遭遇了叛逆的青春期,那才是你和孩子之间最不公平的一场战争! (二) 说到这场不公平的战争,我不由想起了央视节目《朗读者》中,作家麦家在节目中朗诵了《致信儿子》,并将自己与青春期叛逆儿子的麦恩之间的往事一一道来,引发了关于父子深情与代际隔阂等问题的大量讨论。 那是他首次分享这段往事,也说明这是他心里最不愿提及的一段路,那些曾经的忍耐与绝望、那份无以复加的心酸,真的是不堪回首吧—— 初二时,麦恩突然封闭了起来,整整3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不离开一步,与他的交流也少得可怜—— “语言冲突几乎是只要交流就会发生,你无法想象这房门一关就是3年,上千个日子都没打开过。你不知道他在里面做什么,而且他绝对不允许你以任何方式进他的房间,否则他肯定会离家出走。” 作为茅盾文学奖得主、英国“企鹅经典文库”唯一收录作品的中国当代作家,他是善于反思的,却也是无比困惑的:儿子的青春期为什么会这么“作”、这么叛逆?他甚至检讨,会不会是自己的基因出了问题? 反思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我觉得至少有三分之一孩子的青春期都是难过的,这是一个生命现象,某种意义上说,我的青春期一点也不比我的孩子好过。” 年少时期的麦家很叛逆,因为父亲的打骂,导致对父亲长达几十年的憎恨。麦家清晰地记得,他也是从14岁零8个月开始,连续17年没有和父亲说过话,“去参军也是为了避开他,写信回家都只写'母亲,你好’,从来不提父亲。” 为了不重演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矛盾,麦家选择陪伴孩子。为了让孩子继续受教育,他和妻子想了不少方法,“我们每天把老师请到家里来,但很多老师上了几天后就劝我,麦家,还是算了吧。”为此麦家还自掏腰包开了一家培训机构,希望儿子能和同龄人在一起,但还是以失败告终。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麦恩本该参加高考的那一年。看到过去的同学都开始冲刺大学,他似乎一夜醒悟,恶补英语,学习画画,准备报考国外的艺术类大学。最后就读于美国费城艺术大学,还得到12000美元的奖学金。 《朗读者》播出后,麦家成了大家解决孩子青春期问题的“救星”。对此,麦家说他当初也没少找人请教,但是,毫无办法。 他说,那段时间,他只能帮助自己,帮助不了儿子—— 因为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说的话他都不听啊! 他是怎么挺过这段时间的?就是当好旁观者—— 你阻止不了他,但你还是守望着他,做一个麦田守望者。 因为没有一个人会永远叛逆下去,有时候就要把问题留给时间——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战争,其实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你永远是处在被动方。这个时候你只有忍耐。” 三年的守望里,那份无言的崩溃,甚至那份难以诉说的绝望感,应该是记忆里噩梦一般的存在吧。因为,他说,作为一个著名作家的他,不能用笔写出这一段经历。 陪伴,是一个多么温情的词!可是他说:陪伴“他,说得难听一点,就是陪伴一只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但是我们不能评判这场战争的对与错,因为麦家认为“这是青春犯的错,而没有人愿意遭这个罪。” 因为,青春期来了,就是“鬼敲门”! 在那样痛苦漫长的三年里,他没有绝望。因为这是成长带来的痛,是一层层茧,每个人都得去突破,没有人可以帮忙,也帮不了忙。 而这在这场战争里,作为被动方的父母,你只能选择用坚强的心理,先战胜自己,做一个坚定的守望者:孩子,快快成长起来吧! (三) 说说守望。守望不等于放任,不等于放弃。守望就是要用一切积极的手段沟通,用勇敢坚韧的精神力量感化,是默默的守护和“啰嗦”的提醒。 麦家说,无论在怎样的父子关系下,他都欣慰于孩子拥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不放弃培养他对社会的爱心:“你可以不爱我。可以整天和我们吵,我们接受了,但你必须学会爱别人。” 这真的是一场令人心酸的独特的战争! 亲爱的朋友,不知道这段文字能不能对你有启发。因为,这场战争也是因孩子而异的,是毫无定法可言的。 我们做父母的,要想赢得这场战争,最先做好的就是沟通。知己知彼,你必须了解他,才能战胜他。所以,我认为如果他非常排斥,不要急着逼他快上学,用耐心和陪伴慢慢地感化,选择一个孩子能接受的学校环境,也和老师做好沟通。 如果他是因为厌学而不想进校园,可以让他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特长来培养,有时候退也是进,缓一步不代表慢。我也不赞成为了省心把他送到寄宿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无论哪个年龄段,家庭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记得我也曾在女儿青春期有过困惑。那就是,一直都像小猫一般的乖乖女,突然变得不让你说一句话,你话一出口她就烦得顶嘴三句,不管你说的有没有道理。所以,这场战争就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我选择的沟通方式就是写信。记得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纸上,放在她的床上。没有回信,也没有看到是否有接受的回应。但是,我知道她看了,也许会有反思的。 如果,他不接受你的唠叨,可以这样地采取这种无声的唠叨方式。 总之,正如麦家所言,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抹平坚韧的地方。帮助他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这需要我们强大的内心和坚韧的力量,相信时间,孩子总会长大。 薄海岚,曾用名薄夫琴,山东莒南人。热爱文学,喜欢写作,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目前从事作文家教辅导。
|
|
来自: 新用户3601tvjQ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