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中考作文题目二也说《担当》

 新用户3601tvjQ 2021-11-19

我写中考作文题目二《担当》,不纯为应景,实是有感而发。

我觉得今年的考试作文题目,无论是高考的谈劳动的重要性,还是临沂中考的《担当》,都是针对我们教育中的弊端而言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得我们那一代农村孩子从小土里滚爬,能够看到父母的艰辛不易,自然懂得必须要参加劳动,替大人分担。我们会暗暗发誓,长大了一定好好孝敬父母,自然就有着担当意识。

如今的孩子,为了他的快乐,我们一味地把蜜糖塞到他的口里,他又怎么能有吃苦的准备和能力?

那些”啃老族“和“巨婴男”等教育之怪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担当

                原创:薄海岚

担当是什么?

担当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它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乐而乐”;是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传统的核心,是社会托付的人生使命。

大到国家社稷、天下苍生,小至家庭个人,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读书学习,甚至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有担当。

生而为人,最优秀的品质是有担当,担当使人顶天立地;担当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人生若是缺乏担当意识,那个“人”字就会站立不稳,甚至会拥有一个躺着的消极人生。

当代少年,不乏有担当的有志少年。他们有的刻苦钻研,小小年纪在学问上就有了成就;有的家贫志坚,稚嫩的肩膀上就有了照顾家人的责任,不仅担当自己学习的责任,还做了家庭的坚梁;还有一些身残志坚的少年,用顽强的精神,不仅担当起了自己的人生,还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这些孩子如同一颗闪耀的明星,让我们民族的精神长空熠熠生辉。这些有担当的孩子,照亮了国家的未来,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少年强则国强。

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培养孩子的担当意识是教育的重点。孩子没有担当意识,一切教育无从谈起。

但是当今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啃老族”、“巨婴男”……

这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供读二十多年的博士生毕业后不工作,在家啃老”……

“男子成年后依然向年迈的父母要钱,说父母既然养了他,就要承担一辈子的责任”……

并且这些奇怪的现象并不是个例,让人心生悲哀。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这也使我想起我身边的一个孩子。前几天,我和即将参加中考的他进行了一番谈话。

这个孩子初中三年沉迷于游戏,学业已经荒废,严重到平时主科只考二三十分,副科照书抄都找不到地方。

我问他中考考不上高中有什么打算?他说,没有打算。

“在你这样的年龄,就应该有责任为担当自己的人生做准备了。如果实在不喜欢读书,那你就要想好:你喜欢的是什么?或者是要在读书的路上奋起直追,努力搏一把,或者是选择去学习一门技术,掌握一个手艺,为自己数年后,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做好准备。”

他茫然地想了一会,回答我:“我什么也不喜欢干,就喜欢玩。”

“你已经玩到这么大了!个子都已经超过父母了,还能永远玩下去吗?父母能养你一辈子吗?”

我告诉他,不仅父母不能养你一辈子,而且父母也会老,不久的将来,你还要建立一个家庭,不仅要担当起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你还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现在不担当起学习之责,你拿什么担当起自己的未来?未来你又能拿什么来担当起一个家庭的重任?

孟郊在《劝学》中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青春年华是为担当自己的人生做准备的时候,它稍纵即逝,用贪于玩耍的态度来荒废它,赌来的明天只能是一片空白的荒凉。

俗语告诉我们: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逃避是最没有担当的行为,人生的责任只能靠自己的臂膀担起来,是苦是累都要接受。

“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自古以来都是至理名句。

这种现象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有些孩子为什么缺乏和年龄相当的担当意识呢?为什么到了中学时代还是那个幼儿园的孩子,一味地把玩当成是理所当然的呢?

这种现象只能怪孩子吗?我们做家长的教育方式有没有问题?

记得在网上看过一个大学生的经历,他从小学习成绩优秀,考上了一所名校,让人羡慕,但却又因为离开父母生活就不能自理,并且不想学着自理,因而产生了心理问题,导致退学回家。

可笑吗?是为教育的悲哀吧。

可见,学习成绩的优异并不代表素质的高低,有担当的人生态度,才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

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粒雪花是无辜的。一个缺乏担当的孩子可能会给社会造成困扰,更会是一个家庭未来的隐患。一个没有担当的孩子可能是因为潜在的性格原因,但更大的原因应该是家庭的教育。

孩子的担当意识是从小就应该培养的。在一定的年龄段就要承担起符合年龄的担当意识。在他应该自己穿衣的年龄大人就不能包办,在他能自己吃饭的时候就不要喂他,在小学的时候就要锻炼做家务的能力,在他初中的时候就要让他懂得吃苦。

因为,你不可能包办孩子的一生,现在你怕他吃苦,但不能保证他的将来不吃苦。甚至,可能因为你现在的溺爱,你会因为他的不能担当而受牵连,也会跟着吃更多的苦。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说明了这个问题。

吃苦是人生的功课,现时的逃避只能导致未来会更苦。

这个和我谈话的孩子生于农村家庭,家里仅有薄地几亩,父母身体都不好,靠父亲偶尔打工维持生活。但他从小无论想要什么东西,只要一哭就能得到。到小学高年级的时候,还有一边看电视,爸爸在一边一勺勺喂饭的情景。

他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受过农活之累,也从来没有被要求承担一定的责任,所以不但看不到父母的辛苦与付出,甚至穿衣吃饭还要和家庭好的同学攀比。

而父母呢,为了孩子的快乐一味满足,不但让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并且明知道孩子沉迷游戏,在他要买手机的时候仍然会省吃俭用,送给他一个新手机。

当今这些做父母的为了孩子的快乐,真是用尽了所有的力气。

可是,这种快乐的满足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是孩子不知道为家担当,明明是寒门之子,却摆出了豪门的款儿。

你把已经长大了的他,当成幼儿园孩子来看待,他就会觉得所有一切都可以依赖,未来你就会得到一个巨婴式的成人孩子。

快乐教育与溺爱永远不会是一个相同的命题,快乐教育是让有孩子能担当自己快乐的能力,而不是拼命的满足与宠溺。

做父母的最重要的担当,不是对孩子的一味满足,而是让渐渐长大的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吃苦,让他懂得有所担当虽苦犹乐,让他从小就参与家庭的劳动,让他体会大人的辛苦,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这样,他才会渐渐懂得为自己的人生而学会担当。

因为担当是一种承担责任的魄力,它是催人奋发的人生精神要求,它是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

离开担当,人生的快乐无从谈起。离开让孩子学会担当的教育,得到的就可能是“巨婴”与“啃老族”。

作者:薄海岚,曾用名薄夫琴,山东莒南人。热爱文学,喜欢写作,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目前从事作文家教辅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