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生偷得半日闲:沂南一日游/薄海岚

 新用户3601tvjQ 2021-11-19

              浮生偷得半日闲:沂南一日游

                    原创:薄海岚

暑假已过半。

假期里在“秋哥客厅”群里关注着群友们同学结伴、说走就走的西藏自驾游,第一时间阅读他们的西行游记,在文字里感受辽阔的天地之间那心灵的放空、不同的生活体验。

一路歌一路伴,美景良辰,赏心乐事——那是别人的假期、别人的同学。

西藏行,那是从青年时代就一直在心里的:“等以后……”等到了老之将至才知道,有的梦今生也许只能是梦。

这个假期的我,心一直没有放假。琐琐屑屑的居家日子,太多的牵牵绊绊,心无一日之闲。很惭愧,我眼里的美景只有一街之隔的鸡龙河,就连家乡周边的一日之游也感觉出行不易。

旅行需要携一颗闲心,而人到中年,那闲情,需要偷得。

这个周六,终于决定偷得半日闲,携儿带女跟团游沂南。

沂南竹泉村,竹下清泉流,慕名已久。

车行一个多小时,便来到沂南县。第一个景点是红石寨。

仰视大门,顿觉“红石寨”之名不虚。高高矗立的寨门用碎碎的砖红色石块砌成,门前串串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各色的幡旗子纷纷舞动着,此景有几分粗放之俗,却也颇有梁山之风,再加上大门口两架黑黑的土炮筒子,在门侧分别高挺着,便无端地觉得里面会有山大王把守,脑海里便浮现了从前那一方之霸居高临下占山为王的场景。

进得门去。脚下是层层的红石阶梯一路逶迤向上。两侧是几分古朴的民房小楼,皆是碎碎的红石砌墙,墙上爬墙虎的绿叶或疏或密地铺展着,为之增添了几分色彩。

颇有特色的是大门右手边的两层小楼,呈环状围绕着中间的大喷池建成,楼房之间门门相通,可在各个房间绕行一圈。这是沂南的民俗博物馆,有指画、面人制作、铁丝艺术品制作、酒具文化等博物馆。跟着导游走马观花穿过,来不及细品便又跟着队伍机械前行。

路边小摊亦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无非是沂蒙山人都见惯了的各色小吃、所有风景区都会摆着的各种艺术品小玩意儿。路侧还会有米酒制作坊,喝酒倒是没有兴趣,但其中摆设透出的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让我不由多看了几眼。

崎岖穿过几道大门,依然是红石小道,感觉景色有几分单调,不由想,无论什么景色,若是少了水,总是会缺少几分生趣。

一路拾级而上,渐渐走入平坦之地,远远地看到了面东而向的一道门,上书“观瀑门”,不由心生期待。

走过观瀑门,是一片平坦地带,右转是一座楼,楼前有一股清泉从一水井中汩汩流出。名曰:龙凤泉。

前面,楼东就是架在高空中玻璃栈道了。有恐高症的我先退缩了,俩孩却是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陪着他们上去了。

站在高高的玻璃栈道上,俯视之中,红石寨水库一片碧波尽收眼中。由于晕高,不敢往下看,便壮着胆仰着头,机械、蹒跚地走出了动画片中熊二的样子,让俩孩子笑了半天。

颤颤巍巍下得栈道,从平滑的石板滑道中坐滑下去,便到了红石寨北侧。山是巨石一块,险峻陡峭,观瀑楼依石而建。

围山再环行,忽闻水声哗然,抬头便见竖直陡立的巨石之上,一道激流瀑布自崖顶轰鸣泼落,石仍是砖红色,丹崖银花,飞流直下。

水!心内不由振奋不已,便疾行走近,但见瀑布水流落下,雪崩一般又在台阶上滚落,眼前是银白的一片。

转向山崖西侧,向上攀登,可以从观瀑楼下去。在这里,可以看到瀑布的侧面。走到石阶的上层,不经意抬头观瀑,一道奇观如同画布一般在眼前展现——

但见山崖在水汽中朦胧凝翠,碧玉般晶莹剔透,中间镶嵌着几道水流,银线白练,或滚玉落珠,或银纱轻飘,仙境一般缥缈悠远。这是山与水天衣无缝的相配,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足以慰风尘。

只这一眼顿觉不虚此行,感觉已经悟得红石寨之境的精髓所在了,也就没有兴趣随导游去其它的人设的游乐场地了。

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此吧,在于前行中路上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新奇与意外的惊喜。

铁丝艺术品

面人制作  :     沂蒙山军民情

栩栩如生的面人组合画面局部

指画

                                     古老的油灯

和孩子原路返回又去细细地观看了大门口的几个博物馆,除前面参观过的几个外,又在僻静处意外地寻到了一个油灯博物馆,房间里幽暗中一明一暗地闪烁着灯光,里面陈列了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古老的油灯。不知道它们曾经在哪个夜晚哪间房舍陪伴过谁,是缝衣还是夜读,亦或是良友相伴挑灯夜谈。

如今,它们将永久地在存放中寂寞,再不能享受人间烟火。

十一点十分,集合时间到了,便出了大门去停车场集合赶去竹泉村。

只几分钟便到达了目的地。此时正值中午,暑热正盛。一下车,热浪便带着潮湿的气息逼近身来。

进得景区大门,两侧茂密的竹林枝叶交错遮天蔽日,清风徐来,顿生几丝爽意。炎炎夏日,竹泉村之行还算是一个比较英明的选择。

因在竹泉村是自由游览,所以我们可以跟着感觉随意漫步。

这是一个有着四百年悠久历史的小村庄,带着历史的沧桑,也带着清新与雅致。

雅,一是在竹。梅兰竹菊自古是文人墨客诗画中永恒的花中四君子,其中竹代表着幽。住处若有几棵竹,便有几分幽雅潇洒之感。

这里的竹或成行或成林,或者一簇簇的随处丛生,平视中,竹竿粗粗细细,密密而植。节节都透着挺拔清秀。

这里的竹子颜色翠绿新鲜,生机一片,因水而生、与水同旺。

竹因泉生。

二雅是在水。沿着光滑的石板路而行,清泉石上流、竹影水中照,潺潺的、清清的、亮亮的、凉凉的。石上淡淡的青苔隐隐可见,扶疏蓊翳的竹叶和行人的身影在水里闪烁着晃动着,人群再拥挤竟也不觉喧闹。

皆是因为这景色之幽之雅。

三雅,便是在房舍。沂南的房舍和莒南的不同之处便是砌墙所用的石材不同。莒南盖屋所用的是平整的长方形条石,四四方方、整整齐齐,房子也高大宽阔,显出几分粗犷豪放。而这里的房舍与院墙都是形状不一的淡红的碎石头垒起,院落、房间都是小小的,院里墙外都为翠竹环绕,小巧雅致,透着几分江南风味的灵秀之感。

进入“大亮油画”舍,小小的房间里挂着几幅竹泉村的风景油画。看房子,外部我喜欢看房檐,尤喜欢飞檐翘角,内喜欢看屋顶,迷恋画梁雕栋。只见其舍内屋顶虽然是看惯了的简简单单的三角木梁,但别样的是用细细的竹席铺顶,显得朴实自然敞亮,不由多看了几眼。

这里的房舍院落所起的名字也带着几分诗意优雅,比如“听泉斋”、“临翠轩”……

有些街道加上了人工雾化造景,狭小幽深的巷道里便云雾缭绕,人在雾中影影绰绰,但听泉水在脚下淙淙流淌,一切都朦朦胧胧,宛如进入仙境。

走入竹林深处,林中曲曲折折架设着蜿蜒曲折的小木桥,桥下雾气袅袅升腾,林中传来古筝弹奏的乐曲,丝竹隐隐声声入耳,行云流水、轻灵飘逸,令人超脱尘世,负累全无。


行至水穷处,便是竹泉村流水的的源头——竹泉村之泉。山石之下,有一井,泉因山而生。井边砌了一个大大的水池,水从井里源源不断泉涌而出。有人抱着着长长的竹竿,用竿头的竹筒打水,人们争着举起水杯,纷纷迎上前去接来泉水品尝。

虽然我没有品尝,但只觉得泉水已经沁入到了心里,清冽甘甜,身心俱爽。

行于幽簧深处,或走在竹排小桥,或青苔石板之上,沉醉不知归路。不觉已是午后时分,竟然也没感到饿。

儿子在河道里捞起了小鱼,鱼在水中倏尔远逝,像是捉迷藏。我看到游人在竹林边的饭桌边曲水流觞,且饮且乐,便招呼他找地方吃饭,竟然说不饿。这个喜欢玩水的孩子已经顾不得肚子了。

对于我们沂蒙本地人来说,这里的特色小吃无非是沂蒙山炒鸡等,亦是我们平常吃惯了的,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倒是卷煎饼摊上的大葱加花生碎的辣酱引起了我的食欲。

大葱蘸酱卷煎饼,许久没有尝试了。咬上一口,辣得不由吸气,也很过瘾。

在这清幽的竹林边,一个手执煎饼的老娘们边走边啃,辣得龇牙咧嘴,吸吸拉拉,此情景为雅中之大俗。

大雅大俗,皆是人生至味。

最后又去观看了鸟、兽表演,皆是儿子感兴趣的节目,看得兴致盎然。

下午,客车载着几分疲惫几分回味,兴尽而归。

人生自古何其乐,偷得浮生半日闲。

作者:薄海岚,曾用名薄夫琴,山东莒南人。热爱文学,喜欢写作,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目前从事作文家教辅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