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第一天,开启了全方位陪娃模式 孩子上学时相对比较轻松,可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慢慢地做喜欢的事情。 一旦进入假期,便开启了全方位360度无死角的陪娃模式,你想再自由地发发呆,那是不可能的。 按说他已经是将要升六年级的学生了,懂事了,陪起来没什么难的吧?可是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样的,若是陪安安静静的孩子,就像闺女小时候那样子,搁在哪里就是哪里,陪十个也不累。 这个娃是属南孚电池的,电力太强的孩子陪起来就是费娘,你得跟着他消耗太多的能量。 若总是闷在家里,你得时时地安抚他明明暗暗的各种复杂的小情绪,挺烦人。一天到晚耳朵边就是“妈妈妈妈…...”要求不断,聒噪不停。一无聊就不行,随时都得有点新鲜的事物填充。嗯,他适合野生动物的生活方式。 但现在的孩子不像我们小时候,可以随意地投放在大自然里。所以,你得变出个大自然,给他提供丰富的生活空间。 假期前就想给他报个暑假班,首选的是篮球班,但他对篮球很快就经历了从迷恋到淡漠的过程。他自己想上的是国画暑假班,我还是想让他有充足的运动时间,释放多余的能量。 假期前偶然的机会来到了胡老师的兄弟乒乓球俱乐部,就给他报了乒乓球全年班。全年班可以跟着暑假班上课。 爱新鲜的孩子就这样,每学一样特长,开始的热情是很高的,渐渐就会厌倦。曾经给他报了很多特长班,轮滑、口才、围棋、画画、篮球,坚持下来的只有画画。 我希望他坚持下来的能变成一生的爱好,不为功利,只为锔心。人生有所爱,生活才有情趣,无聊的时光才有所附丽。 越是假期越是起得早,这是他的规律。大清早就和他出去转了转,回来吃了早饭,8:30带他去俱乐部。胡老师已经到了。 打乒乓球是我的爱好,如果能把这份爱好嫁接给他就好了,陪娃最高级的就是母子的同频模式。因为现在孩子学什么特长,做母亲的都得全力跟上。就说学篮球吧,他上瘾的时候,大中午的你都得陪他去五洲广场上练习“三步一跨篮”。只要他喜欢,老母亲就得拼命地同步。 他来乒乓球俱乐部,我可以不陪,去做自己的事,但我不舍得离开,因为也可以跟着蹭热度,喜欢打球的人即使看着别人痛快地打球,都是一份享受。像我这种野路子打法,最近也跟着蹭技术。不管是谁,如果打球动作不规范,让胡老师看到了,都会认真地、不厌其烦地给予指导纠正,这份热情很让人感动。 但是动作已形成习惯,要改是很难的,你得清除大脑和肌肉的双重记忆,不像孩子,能直接吸收新事物,学得快速。 还是选择要改变自己的难看动作,动作专业规范才有进步的空间。对于自己喜欢的事,就要争取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浩博曾经在后面加了三个字,给我定义为“活到老学到老,笨到老”。 孩子练球,如若总是练重复性的动作,就会热情不高,浩博练发球一会就有些懈怠的样子,但胡老师在对面放上个茶叶筒子,让对准并打下去,他就来了兴致,每打掉落一次他都很高兴。 这天主要练习打正手,第一次和胡老师练习对打,他开始没有手感,打不到台。最后能连续扣打到三十多个,胡老师给予了表扬。 中间,我回家做了红烧排骨和蒜蓉茄子,蒸了米饭。回去接他,胡老师告诉我,他能最多已经能连续扣打到六十五个,夸他进步很快,看上去他很有成就感,但也努力地不喜形于色。 这个孩子性格的双面性就表现在这,在外面很矜持,回到家里就现原形。在外有人夸他可爱的时候,我就会在心里想,谁看着好就快点把他领回家吧,看是否能受得了他的可爱。 越来越喜欢和我唱反调,大人说好说歹,他都得反你。回家路上,有人问,打球陪着的?我说得陪着,习惯了。他马上顶一句:“谁让你陪的?是你自己要陪的好不好?” “是啊。”我说,“没说你啊,说我自己习惯了陪你。” 真的是我自己习惯了而已。总和他在一起烦的不行,但是一时不陪着又不得劲。当娘的真是贱料。 我曾问他为什么在外头总是装老实孩子,回家就变了个人?他说,在外头装得太累了,回家就不想装了。 看连岳新更的文章《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是和一个小学生的互动,孩子对自己总是有要和父母对着干的冲动很困惑,连岳说“人总会不耐烦,也常有伤害他人的冲动,越早学会用礼貌克制它,则一个人精神力量越早变强。你忍得越难受时,进步就越大。” 每个熊孩子心里都有个小魔兽,让他不能安静,总想兴风作浪。 我和儿子在一起,很多时候也是互相伤害,他一暴躁我就咆哮。有次批评他耐心差,他一翻眼说:“你呢?你为什么不想想自己,你对我就有耐心了吗?”我说:“妈妈不是进步了吗?以前一天吼你十次,现在三两次,比以前克制多了,这就是进步。妈妈也有缺点,也需要进步。” 现在的孩子,总是对抗着父母的权威,在与他们的相处中,平等对话、善于沟通很重要。但很多时候,并不那么容易沟通,于是就有了战争。 在留言中,看到有很多为此困惑的父母。做父母的需要看到孩子,也需要反思自己。没有完美的人和人生,需要不断修行。 对于教育,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太难了,以至于放开三胎也很少有敢生的了。养孩子容易,教育不易。 让浩博看这篇文章,他很认真地读了,安静了一会,我以为他若有所思,当我和他讨论内容的时候,他却说了一个字:“嘁!” 闲着的时候他就在我身边念经,最近经有两句,一是“姐姐还有几天回家?”二是“哪一天去日照牡蛎岛赶海”?叨叨了一遍又一遍。 中午时间他抓紧写今天的作业任务,他从来中午都睡不着,电力超强。假期学特长有这个好处,写作业不磨叽。 下午又去打球,两点半到了乒乓球俱乐部。又落在了胡老师后面。真是佩服他,每日里都教球、打球不住脚,一天忙到晚好像也不累。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会感到累。这是一份情怀。活着需要一种情怀,这样做事才会有热情并且不唯利。 下午,浩博跟胡老师练球,我跟一个兄弟去西边的球室练球。边打边聊。他家只有一个上大学的闺女,他羡慕我有两个孩子,可以做伴。 养孩子多与少都有利有弊吧,少了怕他孤单,多了太操心。多一个孩子多操多少心啊。现在的孩子又这么难教育,不仅是拼爹拼娘拼时间,更要命的是斗智斗勇损伤脑细胞。 热汗浸衣,娘俩一路散着汗臭味回家去。 回家他就喊饿,我马不停蹄做饭。炒米饭,炒茭瓜,冰糖炖桃子水,都是速成的,很快吃了饭。 检查作业。今天的二十道计算题错了十道。计算粗心是他的大毛病。我警告他,明天错一道罚十道。他说:“嘁,谁稀听你的?!” “嘁”是他对我每一句话的第一反应,用来有力地挑战老母亲的权威。 改完了题天已临黑,我累得不想动了,他还是电量很足,抓起手电,要我陪着去鸡龙河捉蟋蟀。 老师的安全教育很有效,现在他不敢去捉鱼了,走路离水边远远的。在河边的草丛里,听虫鸣蛙叫,听他絮絮叨叨说长成什么样的蟋蟀品相好。 这都是自己百度的资料,以前不迷恋电子产品,现在我还得管控好手机,不一留神就被悄悄拿去了。 家里已经养了很多虫子了,有胖胖的大蝈蝈,还好几个小小的蟋蟀,日里夜里都“吱吱吱”地奏鸣着田园曲。还有那些在默默蹬腿的甲虫类。对于喜欢,我也受到他的熏陶,从前见了虫子就瘆得慌,现在整天跟着他拿虫子。 回来的路上,他又想起还没买数独书,八点半又跟他去书店买了一本。 回家,让他洗洗澡后读一会书,今日读完了《童年河》,催促他睡觉。快十一点,我才去洗洗歇下。 这一天好像也没做多少事,就觉得已经累成了狗。但如果假期能过得充实、快乐、和谐,当娘的累也幸福着。 |
|
来自: 新用户3601tvjQ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