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伊斯坦布尔假期

 河神不分金银 2021-11-19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

对于土耳其来说,除了那个甚至拼不正确的单词之外,再无其他的了解,直到,直到我读了《我的名字叫红》之后,但即使度过那本书之后,也不甚了解。不管什么东西,要想去真正的了解,必须要花费时间并付出劳动才可以,因此有的人用其特有的方式驰骋,有的人羡慕着他人的生活方式。

        最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没错,就是看到了伊斯坦布尔这几个字。因为《红》的影响,使我不得不留意一下这几个字。然后再一看它的作者:马克李维,也算是比较亲切了吧,毕竟我读过那本《偷影子的人》,而且我读这本书的感觉还不错。读书的契机就是这样的简单,一个书名,一个作者。

        读这本书之前,我就认为我会读的很轻松,轻松到我可以很快就读完,不论多少字。就像我曾对作者有了认知一样:治愈系。对于这类风格,我会主观的去认为:一切的发展都合情合理,都会符合人类最美好的期望,都会有一个满意的结局。

        从一个预言开始,再到预言的开始,从起点回到起点,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了。没错,预言已经让我开始猜测整个故事的发展了,并且也算是按照我想的发展。确实,读意料之中的书,着实很无聊,但是我享受读这本书的轻松惬意。在一个人的某个特殊的时刻,很多事物的出现即便普通寻常,但却意义非凡,每个人都应该去留意这样普通的事物,谁敢保证下一次火山不会喷发呢?

        轻松惬意。从主人公的特殊工作:调香师,到伦敦的阴雨气息,从浪漫的预言,到温润的伊斯坦布尔,一切并不那么突兀。这里文字的失败之处便是,我读到噩梦,读到生病,读到死亡,这些都不会让我难受,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基调吧。去快速的阅读,无需停下来纠结某处,去感受文字带来的一气呵成的快感。

        主人公的特殊职业,对气味的敏感,就像是读者对于文字的理解一样,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看见即是得到,回味即是理解文字的升华。

我很喜欢锲子中的一段话:我从不相信命运,不信所谓的可以指引我们的生命征兆。我不相信算命师讲的故事,不相信可以预知未来的扑克牌。我只相信简单的巧合,还有偶然的真相。

        假如你的命运被告知,你会如何?不论书里,还是各类电视剧里,都是这样老套的情节吧,他们始终逃不出命运的枷锁。当然,对于不一样的人,枷锁便是无限的自由,也可能是永远逃不出的囚笼,这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

        最终,主人公还是与最初的那个人在一起了,就像情节上的连贯一样,从预言回到预言。

        本书称不上什么影响力的书,甚至好书也称不上,但我真的愿意有一天能去伊斯坦布尔,去闻那里的气味,回忆书里的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