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以为是的艺术家(书评:约翰克里斯朵夫)

 河神不分金银 2021-11-19
也许,我会后悔我的众多天赋中缺少了一样东西,那便是音乐。

我这个人几乎和音乐沾不上边,但我可以理解音乐所带来的意境,就像画家笔下的留白,就像书家笔下的飞白。即使我这样的用另一种东西来描述音乐,但我仍然无法真正的将自己置于音乐当中,并感受它的美妙,我,一窍不通。

我也不必精通,一个人在他死后能用几个字概括他的一生,那便足够了。比如普朗克墓碑上的“h”,比如一生只写了一部名为“Gone with the wind”小说的玛格丽特米切尔,比如王守仁所提倡的心学。

然后我是否可以大胆的用约翰克里斯朵夫来表征罗曼罗兰呢?我姑且这样说吧。

一部长篇小说,一个音乐家的一生,一如一个作者在文字中注入的心血和灵感,这就好像本书的原型贝多芬一样,描写着一个不屈的灵魂!

一个艺术家,究竟怎样或是经历过什么才是一个艺术家?大概有三点吧。

精学苦练是必要的,然而能真正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少之又少,然而做到的也只能是了不起的匠人。

天赋真的很重要,也许也可以说为悟性,悟性可以领略艺术的意境。投机取巧去卖弄意境的大有人在,这种人也容易被捧为大师,然而历史却不会记住他们,他们往往不如一个匠人来的实在。

浴火重生。浴火重生不是随随便便的,而是要经历死亡并完成质变的一种方式。所谓痛,莫过于化茧成蝶。正如全书中我感受最深的一处描写:克里斯朵夫无处可藏,痛苦的他隐居在山上,想着好友的离去使他孤苦伶仃,想着与人妻产生的爱情而悔恨,想着经历过的种种敌人,种种不行。在重压之下,他一夜老去,白发当头,但他想明白了,他重生了。

这样真实的场景,又有哪个自诩艺术家的人做得到呢?不过大都是成名后为自己的编织不幸的经历开始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精彩而已。

这种经历,就像“魔鬼中的天使”中的一段,也正是我在听的:
随人去拼凑我们的故事
我懒得解释
爱怎么解释
当谁想看我碎裂的样子
我已经又顽强重生一次

小说以人名为题目,描写一个人的一生,但却并没有把文字全部描写音乐,甚至用很多章节的更多篇幅去描写他的女朋友,这并不削弱音乐之于主角的重要性。艺术,不仅仅是艺术,也是用来谋生的职业,也是用来憧憬的信仰,也是自我审视的灵魂,或者是生活的全部。所以有人会这样胡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其实,艺术也像科学研究:从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灵感(idea),到梳理逻辑变为作品(paper),到通过别人的视角来评定(peerview),一切都是那么的巧合。当然,这其中也有黑幕,也是一样。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搞着艺术,车同轨书同文的世界,我们都是最不起眼的那个,那自以为是的艺术家。
余习于T1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