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争史诗:静静的顿河

 河神不分金银 2021-11-19

不知道如今中学生必读的书单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否仍然排在第一位?我大概是初中读的这本书,可以说读这本书应该对我产生了很深刻的感触,以至于我到现在还能背下来其中的一段。

“生命只属于人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革命的胜利而斗争。”

那个时候,因为这本书的原因,我还看了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影响很大的一本书——《牛虻》。可是啊,随着我的逐渐成长,它不再是语文试卷里的考题了,我似乎也不需要如此的斗志激昂了。

我读《静静的顿河》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女朋友是学俄语的,有一次我们偶然聊到了俄罗斯文学,我就列举了几本我读过的,像《复活》、《母亲》、《死魂灵》,但也再就没有读过别的什么了。这时,她跟我提到了这本《静静的顿河》,并强调了这本书的重要地位。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本书,马上就被书的名字所吸引,然后就着手读了。

说实话,读的并不顺利,我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总共28.5小时,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和我太喜欢的战争剧情,很难让我废寝忘食的去读它,很多时候只是在睡前几页。然而,这本书才让我对“战争”这个词有了深刻的认识。

我读过的有关战争的书也不多,像《巨人的陨落》写的确实够宏大,《亮剑》中虽有一些错误,但所刻画的李云龙的形象绝对是成功的,要不然我的一位邻居大爷也不能循环着去看电视剧。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刻画主人公形象的同时,也是在弘扬布尔什维克精神。要说战争,这些都不算什么,只有《静静的顿河》所描绘的,才是真正的“战争”。

《静静的顿河》是作者肖洛霍夫用14年的时间,呈现了1912-1922年的俄国,这其中主要包括一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可以说,作者写小说用的时间比他书中所描写的时间跨度还要长,这样的耐心绝对值得尊敬。这跟现如今很多的作家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曾经特别喜欢读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嫌疑人》、《白夜行》、《恶意》、《解忧杂货铺》,可是再读他的一些新作品时,便发现那些文字好像只是为了凑数一样去码字,去赚钱一样。大冰书中的江湖也特别吸引人,从《他们最幸福》、《乖,摸摸头》再到《阿弥陀佛么么哒》,这些都是让人读起来去暂时抛弃当下去向往远方的作品,然而,之后呢?从《好吗?好的》到《我不》,好像是为了宣传某些好朋友而去写某些文字,于是我索性不去读《你坏》。当然,人家大冰是自称野生作家的,所以但写无妨。

对于铁杆粉丝,可能会一直追随着某个作家,但我不是,所以我大概只读某个作家的一两本书,读多了怕有失落感。或许是当今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几乎没有人能像玛格丽特那样一生只写一本书。所以我是觉得,一个作家留下一两本传世佳作也就可以了。

下面谈战争。

主人公格里高利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战争,他的身份也不断变化,一战俄国士兵、红军、白军、暴动军。这样的一个摇摆人,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那种钢铁般的意志截然不同,但是为什么我说《静静的顿河》才是真正的战争呢?书中的格里高利的意志绝对够坚强,一个普通士兵通过出生入死变成师长,在伴随着战争线延长的同时,哥哥、妻子、父母、情人不断的死亡,这样的情节已经足以证明他的意志的。但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他是个摇摆人,他看不惯烧杀抢夺,于是投靠另一方;他不想继续打仗,却被逼着反抗。他不是一个从一而终的人,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所以,这才是战争,格里高利的经历才是在战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人。

哪有人愿意打仗?不过是不得已罢了。和平时期怎么有人敢大胆抢劫、强奸,可是战争会造成这种局面,尤其是成王败寇的之时。

下面谈感情线。

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不能只是单线描写。格里高利其实是一位标准的渣男,他爱上了有妇之夫的邻居阿克西尼亚,然后有了妻子之后,又与阿克西尼亚私奔。当阿克西尼亚劈腿后,格里高利的心又回到了妻子身边,可是他的心里却终究有着阿克西尼亚。在妻子因此死亡后,格里高利和阿克西尼亚又顺理成章的走在了一起。然而,小说的结局是:所有的亲人都死了,仅剩格里高利和他的一个儿子。

这样的感情变化,实际上也是由“战争”一手导演,所谓战争,大概就是身不由己吧。

书中对于战争的描写往往繁琐、冗长,但不时的景色描写却让人眼前一亮,所以我总会留意作者对于景色的长篇描写。

静静的顿河,就如战争,无论怎样,都一如既往地流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