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干涸湖底铺满“五彩石”,没人识货被随意捡走,3年亏20亿

 Oumuamua 2021-11-19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唐?李商隐《咏史》
人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已经有对美的追求。审美意趣的形成,促使人们学会从大自然中发现美的存在,特别是丰富多彩的宝石,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妆饰艺术中的重要角色。纵观整个世界的艺术发展史,对各色宝石的喜爱,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亦无国界。
璀璨多姿的宝石,是大自然最美的馈赠。行走在山川河流之间,细心的人们总会发现一些外观奇特,色彩绚丽的石头,并为之欣喜不已。相信很多人都会猜想,自己发现得如此美丽的石头,会不会有价值连城的宝石呢?这对于幸运的人而言,并非不可能。人们曾经在内蒙古发现了铺满干涸湖底的“五彩石”,许多人并不认识这些“五彩石”,3年期间被人们随意捡拾,亏损近20亿。
究竟是什么样的“五彩石”,可以如此随意地被捡到,并且数量如此之大,甚至可以价值几十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奇特的“五彩石”,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回顾这段耐人寻味的发现之旅。
这些数量庞大,分布集中的“五彩石”,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干涸的湖底地带。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自然环境极其特殊的一个地区,从祖国的东北部一直延伸到西北部,跨越了森林、草原、戈壁与沙漠。正是内蒙古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构造与气候变化,给内蒙古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游牧生活,更有散布在荒野的自然珍宝,特别是绚丽多彩的宝石。而这次发现的“五彩石”一般,可以说是十分令人意外。
至今,内蒙古地区仍然有不少游牧民众保持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他们的日常生活与牧群会伴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及周围自然环境的变迁而变化,十分依赖大自然。在整个自然生态环境中,对内蒙古地区的游牧民众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生活所必需的水源和牧群牲畜需要的草植,而那些水源枯竭,草植退化的地方,则成为牧民们不得不舍弃的荒地。也正是在这样一片被遗弃的荒地上,发现了世间难寻的奇珍异宝。
原来,在内蒙古地区曾经有一个湖泊,因为自然环境的改变而逐渐干涸,曾经波光粼粼的湖泊慢慢地成了荒土。渐渐地,湖泊附近的草植也随之消退,最终形成了一片少有牧民光顾的荒凉原野。很久之后,偶然来到这片荒野上漫游的人们在干涸的河床之上,发现了许多五彩缤纷的石头,这些数量丰富的“五彩石”几乎铺满了整个干裂的河床。随后,有不少人来到此地,并且被这些绚烂的“五彩石”深深地吸引,甚至有人闻讯而来,特地来此地捡拾“五彩石”以做纪念。
最初,人们都是因为“五彩石”绚丽的颜色而吸引,进而想要将其收藏,而不是认为这些“五彩石”有黄金一般的宝贵。后来,问起一些来过此地捡拾“五彩石”的人,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说,只是单纯地觉得这些石头颜色耀眼,十分与众不同,实际上自己也不懂这些“五彩石”究竟是什么。这大概就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真实反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在荒野中的一个干涸湖泊荒地上,遍布着无数璀璨绚丽的“五彩石”。一开始,这个消息并没有引起当地政府的太大关注,直到当人们将这一消息不断传播,政府相关部门决定进行一次调查,以了解具体的真实情况。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些“五彩石”并非普通的石头,而是有着重要价值的宝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到达干涸湖泊的荒地时,立刻对“五彩石”进行搜集采样检测。最初,谁也没有太重视这些石头,直到判定结果出来,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来,河床上遍布的“五彩石”不是普通河里有颜色的鹅卵石,而是珍贵的玛瑙石。这些玛瑙石全是纯天然的矿物宝石原料,极有可能是因为某些自然地理运动出现在湖泊底部,后来湖水彻底枯竭,这些玛瑙石才“得见天日”,走进人们的视野之中。
玛瑙,在史前社会就是人们装饰艺术中重要的珍贵宝石,这一审美传统一直被各个朝代的人们继承和发展,最终创造出玛瑙珠、玛瑙杯、玛瑙环、玛瑙雕刻等精美的艺术品。不仅如此,玛瑙还是深受古代佛教重视的宝石,常常与佛教思想理论结合,十分贵重。而内蒙古干涸湖泊的荒地上,却出现大量天然玛瑙石,可以说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最美的馈赠。令人惋惜的是,很多人来此地捡拾“五彩石”,却没能及时认出它们是玛瑙石。
这片湖泊荒地上究竟有多少玛瑙石呢?根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简要统计与估算,从“五彩石”被发现以来的三年期间,被人们当作纪念品捡走的玛瑙石将近价值20亿。可见,这片荒地上曾存在着大量贵重的玛瑙石。虽然不能将被人们拾走的玛瑙石一一寻回,所幸发现“五彩石”是玛瑙石的时间并不算太晚,可以让留在河床荒地上的自然珍宝得到更好地保护。
大自然如此神奇,总会给人们生活的世界带来惊喜,就像这些河床荒地上的玛瑙石,虽遍布荒野,却被赐予极具美丽的色泽与纹理,让人们可以发现它的美,感受玛瑙石的自然艺术。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这种大自然馈赠的美,无处不在,只是需要被发现,被感知。同时,更需要以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回报大自然,如此才能让自然之美与世长存,而不是消逝难寻,只能存在于文字记录与人们的回忆当中。
参考资料:
《唐诗宋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