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林害虫识别与防治图诀:舞毒蛾(秋千毛虫)

 dzcha 2021-11-19

舞毒蛾识别与防治图诀

幼虫识别口诀 脸上黑斑像“八”字,背上有瘤有毛刺;肉瘤纵横排整齐,颜色鲜艳好认识;前面五对蓝灰色,后面几对红泛紫;一龄能飞靠风帆,长大惊坠先吐丝。

防治口诀 舞毒蛾,荡秋千;昼伏夜出常可见;吃树叶,能远迁;骚扰居民讨人厌。其雄蛾,飞夜间;灯光诱杀莫省电。护螳螂,鸟保全;利用天敌无风险。集幼虫,树旁边;人工捕杀在白天。虫较多,也难免,也莫嫌;燃烟喷液都方便。喷均匀,莫漏偏;连续喷杀二三遍。

形态特征 又叫秋千毛虫,属于鳞翅目毒蛾科中食叶害虫。头部黄色具褐色斑,冠缝两侧有一“八”字形黑斑,单眼区有“C”字形黑斑。胴部背面灰黑色,背线黄褐,腹面带暗红色,胸、腹足暗红色。各体节各有6个毛瘤横列,其中背面中央的1对最艳,第l-5节中央那对蓝灰色,第6-11节紫红色,上生棕黑色短毛。各节两侧的毛瘤上生黄白与黑色长毛l束,以前胸两侧的毛瘤长大,上生黑色长毛束。第6、7腹节背中央各有1红色柱状毒腺亦称翻缩腺。成虫雌雄有别。

为害特点 以幼虫啃食杨、枫香、枫杨、柳、梨、柿、油茶、梧桐、栓皮栎、重阳木、泡桐等五百多种林木的幼芽、嫩枝及叶片为害。喜干燥温暖的阔叶林环境,多发于林缘、阳坡、居民点附近、道路河流两侧。一年发生1代。以已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次年4月幼虫出壳并群集于卵块表面,1-2龄幼虫喜群集,2龄后幼虫白天潜伏,黄昏后出来为害。幼龄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随风扩散;后期食量大,有较强的爬行转移为害能力。5月底开始于隐蔽处结茧化蛹、羽化。雌蛾活动力差,雄蛾傍晚后很活跃,趋光性强。卵块多于夜间产在枝干、石块下等处。

防治方法 ⑴秋末至早春寄主发芽前,结合清园、修剪、翻耕、培土、刮树皮,人工消灭越冬的卵块,降低虫口,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⑵成虫发生期,利用杀虫灯诱杀。⑶保护、招引、释放鸟类、跳小蜂、螳螂等天敌。⑷幼虫孵化初期,捕杀群集的幼虫。利用幼虫白天下树潜伏习性在树干基部堆砖石瓦块,白天捕杀幼虫。⑸加强监测,虫口较多时,选择低龄幼虫期进行化学防治。治早、治小、治了。可用25%灭幼脲Ⅲ1000倍液,或 2.5%溴氰菊酯3000-6000倍液、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叶面喷雾,视情况喷2-3次,间隔7-10天。对于郁闭度在0.6以上,树木较高的林分,也可以选择风速较小的阴天早晚燃放敌马烟剂防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