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凌谈郭淑珍演唱《黄河怨》

 唯我英才 2021-11-19

李凌先生在一篇谈论歌唱层次感的文章中,就郭淑珍演唱的《黄河怨》进行了简短的评论。他认为郭淑珍演唱这支歌时在层次感的处理上比较成功。他说六十年代郭淑珍就把《黄河怨》这首沉长而起伏频繁的作品唱的很完整而有层次,业内评价很高。碰巧本号曾经发过郭淑珍先生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演唱,就着李凌前辈的简评排一下录音。




郭淑珍六十年代录制的《黄河怨》由严良堃编配

图片

收入这款录音的唱片介绍,请点击下面的图 ↓

图片






我曾听过不少歌者,她们认为这首歌曲是怨愤到极度的东西,只要把怨愤表现出来就行;因而一开始“风呀”就悉心以付,通篇激愤是激愤了,感染力却并不深沉,相

反,加重了这首歌曲的松散、沉长,拖沓感。郭淑珍一起音,不像有歌者那样大声呼风诉怨,而是采轻音的歌音作远而近的描画,“风呵!你不要叫喊,云呀!你不要…...”只在语法上,稍做雕刻,是另有一番意境的。她这样一步步加强,到“宝贝呀”,稍作停顿,于无声中唱出这句最关紧要的语句,是非常抓人的,也使歌曲的段落感显出来。这样,她从新诉述中段的情感,就便章回段落清晰,有层次。她把激情的外露的音调按排在后段。虽然这首歌的后段,一再激动,也能比较易于对付。

严亮堃,中央乐团,郭淑珍,黎信昌,肖铭炎 - 黄河大合唱(1975年):

图片

上世纪七十年代郭淑珍的舞台照

我记得,在六十年代初期,她演唱这首歌曲的成功,是非常突出的,她把这首沉长而起伏频繁的作品,唱得很完整而又有层次,首获得极高的评价。

自 中国函授音乐学院 讲义《音乐美学漫笔》

李凌主讲 P41-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