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湿地设计(六)-表流湿地条文个人理解版

 梵心4466 2021-11-19

1. 表面流人工湿地单池长度宜为20~50m,单池长宽比宜为3:1-5:1

条文说明:在停留时间一定的条件下,人工湿地越长,过水断面面积越小,水流流速越快,污染物的沉降以及植物的拦截过滤作用均会受到影响,因此表面流人工湿地的长度不宜过大,宜小于50m。人工湿地长宽比过小时,易形成短流,因此表面流人工湿地的长宽比宜控制在3:1-5:1。暂且理解为植物的茎叶作为斜板存在于水体中,水平流速不宜过大,否则影响斜板对颗粒物的沉淀效果。

2. 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水深宜取值30-60cm

条文说明:一般认为,表面流人工湿地主体植物应采用大型挺水植物,过大的水深不利于挺水植物的生长,因此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水深不宜过大。

3. 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底坡宜为0.1-0.5%

条文说明:水力坡度为湿地进口与出口之间的能量损失,用于确保湿地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回水现象。湿地内挺水植被、植物凋谢物或碎屑对于池顶和池底的水流具有较大的水流阻力,曼宁系数一般为0.1-0.5。其水力坡度一般较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小,一般建议不大于0.5%。坡度过大会导致额外的工程投资,且末端易壅水;坡度过小时,易造成前端壅水。设计时应根据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进行坡度的调整,种植密度较大时应适当加大坡度。

4. EPA中的FWS湿地与国内规范中的表流湿地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感觉EPA中开阔水域有点类似于湿塘的功能,比如其推荐的三段式设计内容(浅水区-开阔水域-浅水区)可以有效减小湿地面积。

条文说明:三段式湿地前后两个浅水完全植被区处于厌氧状态,分别完成截留沉淀和进一步去除BOD及反硝化的功能,建议水力停留时间为2天。开阔水域主要实现硝化过程,建议水力停留时间为2-3天,不得超出藻类大量繁殖所需要时间(藻类的生长周期约为7天)。

5. 一般来说,在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物未得到充分氧化前,硝化反应一般不会开始。

6. 小型湿地采用PVC穿孔管均匀布水,大型湿地常采用堰上出水。

7. 人工湿地内部可采用导流措施。

条文说明:由于表面流人工湿地沿程阻力较小,易形成短流,因此需在表面流人工湿地沿程增加导流措施,可设置专门的导流板,也可利用种植的挺水植物进行导流。做成折板絮凝池的构造也不错。

参考文献:

[1].  ConstructedWetlands Treatme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s [M]. EPA

[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M].

[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范(DGTJ08-2100-2012[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