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湿地设计(五)-水平潜流湿地条文个人理解版

 梵心4466 2021-11-19

1. 水平潜流湿地应设置进水区、处理区和出水区,自上而下宜为覆盖层、填料层和防渗层。

条文说明:进水区和出水区的目的在于均匀配水与出水,处理区主要完成处理功能,依靠填料自身的吸附拦截、填料表面的微生物吸附降解、植物根系的吸收等多重手段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2. 进水区和出水区宜放置粒径为40-80mm的卵石和砾石,长度宜为0.5m,易分布于整个湿地床宽。

条文说明:此条源于EPA。关于EPA建议内容如下:粒径40-80mm,尽量减少堵塞,并应从系统顶部延伸到底部。入口区域建议长度约2米,出口区域建议长度约1米,有助于水流均匀分布或均匀收集而不会堵塞。另外建议入口和出口处使用石笼,便于清理维护。

3. 处理区填料粒径宜为4-30mm

条文说明:此条参考EPA。在10-60mm范围内,不同粒径对应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并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建议处理区基质的平均直径在2030毫米之间。为了尽量减少基质沉降,建议使用莫氏硬度为3或更高的圆形基质。

4. 覆盖层厚度应大于200mm,材料宜选用土壤。

条文说明:覆盖层用于提供植物生长的初始介质,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5. 填料层厚度宜为50-100mm

条文说明:填料层的深度应尽量满足植物根系的穿透能力,以此避免下方碎石层中出现短流,尽可能让水流全部贯穿植物根系,以利于根系周边微环境进行硝化作用。研究发现,植物根系最大穿透深度约0.6m,且堵塞物仅出现在0.3m的深度范围内,且位于处理区前端区域。EPA中基质平均深度建议为0.4-0.6米。如前所述,有证据表明水流优先在根区下方的基质空隙通道中流动而形成短路,为了避免这种影响,通常需要更浅的深度,而较浅的深度可能需要更大的面积来实现期望的HRT,建议使用0.40米作为系统的最大设计水深(入口处)。而基质的深度由入口处的水面高程确定,且应比水深高出至少0.1米。

6. 水力坡度宜为0.5-1.0%

条文说明:此条源于EPA。从理论上讲,底坡应与水位的坡度相匹配,以便保持均匀的水深。但是,由于基质的渗透系数随时间和位置而变化,以这种方式确定底部坡度是不切实际的,底部坡度的设计更多的是用于系统排水,而不是补充渗透系数,一种实用方法是沿着从入口到出口的流动方向均匀地倾斜底部,建议坡度为0.5-1%,以便于施工和正确排水。

7. 水平潜流湿地的长宽比宜控制在3:1以下。

条文说明:此条参考EPA。在已定水深情况下,长宽比较大,过水断面面积越小,断面有机负荷高,容易出现堵塞,进而出现表层流动。在相同可用水头下,长度约长,水力梯度越小,过水断面的流量越小,也即断面过水能力越小。长宽比宜控制在0.4:13:1范围内。

8. 水平潜流湿地的填料孔隙率宜为30-50%

条文说明:达西定律不适用于大的岩石或粗糙砾石基质,以及水头较高容易发生短流的情形,粒径过小又容易导致堵塞。

9. 水平潜流湿地的设计参数见下表:

条文说明:此表源自《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技术规范》(DB11T1376-2016)。

10. 湿地表面积计算:根据上表中各种负荷计算面积(一般选择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

条文说明:不同的计算结果取最大值。

11. 湿地宽度计算:根据达西定律计算。

条文说明:此条参照EPAA-湿地表面积;K:渗透系数;D:断面水深;h:水头损失。一般处理区前端渗透系数可按清洁滤料渗透系数的1%考虑,后端按10%考虑。前端最大水头损失按基质深度的10%考虑。

12. 湿地长度计算:湿地表面积除以宽度求得。

13. 潜流人工湿地宜采用多点配水方式,可采用穿孔管或穿孔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穿孔管可设置于床面以下,长度宜略小于人工湿地宽度;穿孔管相邻孔距宜按人工湿地宽度的10%计,不宜大于1m,孔径宜为2cm~3cm。穿孔墙设于进水区之前,长度宜与人工湿地宽度相同,穿孔墙的开孔率可为30%,孔径为55-115mm

条文说明:此条参照EPA。设计中应尽量减少管道中的水头损失,这一要求限制了所用孔口的数量和尺寸,并增大了配水管道的管径,使其速度降低实现层流。关于孔口的计算可以按照淹没孔口出流进行计算。

式中η:防孔口堵塞设置的安全系数,取值0.1-0.2μ:孔口流量系数,0.60-0.62A:孔口面积;h:孔口临近水面高差。

14. 潜流人工湿地应集水均匀,集水方式宜采用穿孔管或穿孔墙,出水渠宜设置可旋转弯头或其他水位调节装置。

条文说明:其设计同配水。

15. 三角堰(式12)或水平堰(式3)出流时的计算见下式:

Q90°=1.40H2.51

Q60°=0.812H2.52

Q=1.86bH1.53

条文说明:三角堰、水平堰集水不易堵塞,其单位流量分别与堰上水头1.5-2.5次方成正比,而淹没式孔口出流和孔口淹没水位的0.5次方成正比,显然孔口出流在水位变化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16. 其它:规则的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长度宜为 20-50m。对于不规则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应考虑均匀布水和集水的问题。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面积宜小于 800m2

条文说明:EPA手册建议最小长度为15米,最大宽度为61m,如果超过61m,则应进行分隔。

参考文献:

[1].  ConstructedWetlands Treatme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s [M]. EPA

[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M].

[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范(DGTJ08-2100-2012[M].

[4]. 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技术规范(DB11T 1376-2016[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