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6年8月6日,拿破仑逼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退位,使大批德意志邦国沦为法国的附庸。 自己也凭借奥斯特里茨战役成为与凯撒、亚历山大齐名的将领。以德意志的归附为分界,拿破仑的一生大约可以划分为“左”“右”两部分。在此之前,他抗击外国侵略,用军队和《民法典》捍卫了法国大革命;在此之后,他却成了欧洲最大的独裁者,对外大肆扩张,对内厉行专政。拿破仑是支持共和国宪法的皇帝。保皇派指责他弑君犯上;激进派说他窃取了革命果实。最后列宁将他这样反复无常的统治者,统称为“波拿巴主义者”。在那个君主与革命共生的年代,自相矛盾的政治家并不鲜见,但拿破仑无疑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拿破仑的家乡科西嘉岛原属意大利领土,后来宣告独立。在拿破仑出生前一个月,科西嘉岛才刚在法军的攻势下投降。虽然波拿马家族在归顺法国后被授予了贵族头衔,但青年时代的拿破仑始终视法国为侵略者。在拿破仑之前,欧洲各国打仗都比较克制,破坏性很小,被戏称为“花边战争”。在拿破仑的早期侵略中,他的军队还保持了温文尔雅的传统,甚至受到不少被侵略地区的推崇。拿破仑也自命“解放者”,意为自己发动战争不是为了征服,而是要解放受压迫的人。随着大革命的发展,全欧洲都联合在一起对付法国。为了应对反法联盟的干预,拿破仑大幅扩军备战,使军队的粮饷供给出现问题。因此,他开始放纵手下烧杀掳掠,以抢劫的方式维持超过60万的庞大军队。于是,拿破仑战争早期侵略者与被侵略者之间虚假的和平被打破了。成为执政后,他肯定了大革命的权力诉求,并承诺革命已经回到了它的初衷;在称帝时,他为了讨好革命派,亲自将皇冠戴到头上,以标榜自己不是由教会,而是由法国人民选出的皇帝,还留下了一句名言,“我保护革命,因为我就是革命”。但当时的“反动派”梅特涅说,拿破仑做事只考虑利益关系,是个没有道德和理想的人。他不屑一顾臣子对自己的忠诚,认为他们忠于皇帝就像狗忠于主人,时理所当然的事。而从拿破仑的发迹史来看,人们也很难相信他是个坚定的革命者。在大革命中,他先追随雅各宾派,在罗伯斯比尔倒台后投入热月党的怀抱,最后又伙同保守派推翻了督政府,建立了一个由自己主导的独裁政府。当历史将他推上革命舞台时,拿破仑虽没有政治信仰,却也乐意去扮演一个斩杀恶龙的英雄。
- 拿破仑已经了解到近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明白,资产阶级政权的无阻碍发展和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都是这些国家的基本体现,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 ——马克思
- 在拿破仑所征服的土地上,他结束了封建制度,终止了教会对人们生活的控制,引进了法典及几丝启蒙运动的光芒。然而,他把嫁妆送给了这些国家以后,随后又送给了他新任命的国王。 ——威尔 杜兰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