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第十一:太祖高皇帝(中)

 修远兮 2021-11-19


汉纪三

起屠维大渊献(前202)

尽重光赤奋若(前200)

共3年


太祖高皇帝(中)

五年(己亥,前202)

1.冬,十月,汉王追击项羽到达了固陵,和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约好时间在固陵会合攻打楚。

但韩信、彭越却没有如期到达,因此楚军攻击汉军,大败汉军。

汉王再度坚守壁垒不敢出,对张良说:“诸侯不愿追随我攻打楚,怎么办?”

张良回答说:“楚兵快要被攻破了,而韩信、彭越两人却还没有分到土地,难怪他们不愿派兵前来;君王能够和他们共有天下的话,马上就可以招致他们前来。齐王韩信被立为齐王,并不是君王的本意,是他自请的假王,所以韩信向汉的心理也就不稳固;彭越本来就是平定梁地的人,开始的时候君王立魏豹为魏王,而彭越被封为魏相;现在魏豹已经死了,彭越也就继立为魏王,而君王您却不早点确定他的名分。现在君王如能把睢阳以北到谷城的土地,全部割给彭越,把陈以东到海边的土地给韩信,由于韩信的家乡在楚地,他想再回去自己故乡,一定会奋力抗楚。君王能拿出这些土地许诺给他们两人,派他们各自作战,那么楚就容易被击败了。”

汉王接受张良的建议。

于是韩信、彭越都带兵前来和汉王会合。

十一月,刘贾向南渡过淮河,包围寿春,派人诱降楚的大司马周殷。

周殷因而背叛了楚,以舒地的部众屠杀攻破了六地,率领全部的九江士兵迎接黥布,和黥布一起屠杀攻破了城父,并且随着刘贾和汉王军队会合。

十二月,项王到了垓下,士兵剩下很少,粮食也吃光了,和汉军作战得不到胜利,只好退入壁垒固守。

汉军和诸侯军队包围楚军好几层。

项王在夜间听到汉军的四面八方,都在唱楚地的歌谣,就非常惊恐的说:“汉军都已占领楚地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

就在夜里起身,在营帐中饮酒,激昂、悲伤地唱着歌,流下数行热泪,左右的将军们也都哭泣得抬不起头来。

于是项王骑着他的名叫骓的骏马,旗下的壮士,骑马追随他的有八百多人,乘着夜晚,击溃汉军的包围,向南飞驰脱走。

到了平明的时候,汉军才发觉,汉王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追逐。

项王渡过淮河,骑兵里面到现在还能追随得上项王的,只有一百多人而已。

项王逃到阴陵,迷了路,就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走。”

项王真的向左走,结果陷入大沼泽里,所以汉军追上了项王。

项王就再带领骑兵向东走,到了东城,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士追随,而追逐他的汉骑士有好几千人。

项王自我揣度没有办法逃脱,就对他的骑士说:“我从起兵抗秦到现在,已经有八年了;身经七十多次的战阵,从来没有败北过,因此就称霸拥有了天下。可是现在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让我败亡,不是我不会作战的罪过!今天本来就一定要死的,但在死亡前,我愿意为你们奋力作战一番,一定要击溃汉军的包围,斩杀汉将,砍倒汉旗,连胜汉军三次,让诸位知道是上天要让我败亡,不是我不会作战的罪过。”

说完就划分他剩下的二十八骑为四队,分四个方向反攻汉军,但汉军包围了好几层,项王就对他的骑士说:“我为你们斩杀一个汉将。”

于是命令四面的骑士飞驰而下,约期会聚在山的东边,分为三个地方。

于是项王大声呼叫,飞驰攻上汉军,汉军都纷纷倒下了,项王就斩杀了一个汉将。

那时,汉的郎中骑杨喜由背后追击项王,项王回头怒目大喝一声,杨喜本人和他乘坐的马都很惊恐,惊慌退避了好几里。

项王和他的骑士会合,分为三个地方,使得汉军不知道项王到底在哪个地方,只好分全军为三部分,再度包围项王和他的骑士。

项王又飞马攻向汉军,又斩杀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数十到数百个汉军。

再集合他的骑士,算算只不过损失两个骑士罢了。

项王就对他的骑士说:“怎么样?”

骑士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就像大王所说,果然不差!”

于是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的亭长把船靠好,等待项王上船,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地方也足有千里,士众有数十万人,也足够让大王做一方之王了。希望大王快点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追到这里,没有船可以渡过。”

项王笑着说:“上天要让我败亡,我何必渡江!而且我项籍和八千江东子弟一同渡江西进,现在落得没有一个人生还;纵使江东的父老兄弟同情我而拥我为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纵是父老们不说什么,我项籍内心能够不感到惭愧吗!”

于是把他所乘坐的骓马赐给亭长,命令骑士们都下马步行,拿着短兵器和汉军交战。

项籍一个人所杀的汉军就有好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创伤。

回头看见了汉骑司马吕马童,项王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吕马童吗?”

吕马童不忍看项王,背向着项王,指着项王对中郎骑王翳说:“这位就是项王。”

项王说:“我听说汉悬赏要拿我的头,价值千金,封邑万户,我这就给你好处吧!”

说完就自杀而死。

王翳割下项王的头。

其他的骑士相互践踏,抢着项王的身体,相互杀死的有几十人。

到最后,杨喜、吕马童和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到项王尸体的一部分。

五个人把抢得的尸体相合在一起,果然是项王的身体,因此就分割原来悬赏的万户封地,分封给五人为列侯。

(吕马童为中水侯、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赤泉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汉阳侯。)

楚地都平定了,只有鲁攻打不下。

汉王带领天下兵马要屠灭鲁城。

到达城下,还听到士子们弦歌诵书的声音。

项王原先是鲁公,鲁是守礼义的,所以鲁人为主死守节义,不肯投降,汉王就拿着项王的头颅给鲁父老兄弟看,鲁人看到鲁公死了,才投降。

汉王按鲁公的礼节,把项王埋葬在谷城,亲自为他发丧哀祭,痛哭之后才离开。

许多项氏的支属亲族都不杀。

封项伯等四个人为列侯(项伯为射阳侯,其他为桃侯、中皋侯、玄武侯。)赐他们姓刘,那些还留在楚地的百姓都归附了汉王。

太史公司马迁说:

项羽起事于田亩之中,经过三年,就率领了五国诸侯消灭了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为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项羽颁布。

他的地位虽然不能有始有终,但权势之大,近古以来,就未尝有像他这样的人物,到了后来,项羽背弃了关中的形胜之地而怀念故乡,重新回到楚,把义帝放逐到郴县,又杀了义帝而自立为西楚霸王,还怨恨诸侯背叛自己。

他的这些作为,已大失民心,要天下人不叛他,实在太难了。

他又骄矜自夸功业之大,处处表现一己的智能而不师法古人,以为称霸王天下的大业,靠着用武力征伐经营天下就可办得到。

经过五年的时间,终于亡国,弄得本身也死在东城,自己还不觉悟自我检讨,居然还说“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不会作战的罪过”。

岂不是大谬吗!

扬雄《法言》评论说:

有人问说:“楚项王在垓下兵败,要自刭而死时,说'是天意啊!’是真的吗?”

我认为:

汉王能够尽力采用群臣的策略,而群臣的策略是群臣尽各人的才能筹划的。

相反的,项王却不能听用群臣的策略,而只尽自己一人的智力就想成功。

能使别人尽力帮助自己的人获得胜利,而只尽自己的智力没人帮助的人必定失败。

是项王自取灭亡,跟上天有什么关系!

2.汉王回军到定陶,飞马进入齐王韩信的营垒中,夺取了韩信的军队。

3.临江王共尉不投降,汉王派卢绾、刘贾加以攻击,并俘虏了共尉。

4.春,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统辖淮北,定都在下邳。

封魏宰相建城侯彭越为梁王,统辖魏原有的土地,定都在定陶。

5.汉王颁布命令说:“军队得不到休息已经有八年,百姓所受的痛苦非常深;现在统一天下的大事已完成,犯死罪以下的犯人全部赦放。”

6.所有诸侯王都上疏给汉王,要求尊汉王为皇帝。

二月,甲午日(初三日),汉王在汜水之北就皇帝位。

把王后更名为皇后,太子也更名为皇太子。

追尊已逝世的汉王母亲为昭灵夫人。

帝颁下告令说:“以前的衡山王吴芮,率领百粤的军队,辅佐诸侯,一起诛灭残暴的秦,建立了大功业;诸侯因此立他为王,但项羽侵夺了他的土地,改称为番君。现在就以吴芮为长沙王。”

又说:“以前的粤王无诸,世世代代奉祀粤的祖先;但是秦侵夺了他们的土地,使得粤灭亡,社稷无人祭祀。当诸侯讨伐暴秦时,无诸亲自率领闽中的军队,以辅佐诸侯消灭了秦,但项羽却废了他的王位不立。现在封他为闽粤王,统辖闽中地方。”

7.高祖建都在西边的洛阳。

8.夏,五月,军队解散,各自回到家乡。

9.帝颁下告令说:“以前为避战乱而相聚在山泽的百姓,并没有写下他们的户籍。但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不再有战乱,所以命令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本籍,回复原有的官爵、田宅,官吏要把法律规训等布告百姓,让百姓知道,不可以鞭笞士兵吏卒;爵位在七大夫以上的,都有食邑(秦制:列侯才有食邑。);不是七大夫以下的官吏,都免除他本人,和一户之内所有的徭役,不再加以役使。”

10.高帝在洛阳南宫设置酒席,大宴群臣,皇上说:“彻侯、诸将们不要在朕面前有所隐讳,大家都说真心话吧!我所以能够拥有天下是什么原因?项氏所以丧失天下又是什么原因?”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命令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后,顺便把夺得的土地封给攻下土地的人,和天下人共同享受利益;项羽就不是这样子,人有功就加以杀害,人有才能就起疑心,不肯信任他,这就是项羽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

皇上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谈到在帷帐中运筹谋划,而能在千里之外决定胜负,我是比不上张良的;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使粮道不断绝,我比不上萧何;连结百万大军,每战必定胜利,每攻必定夺得敌人土地,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而我能够重用三人,这就是我所以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但他却不能重用他,这是他被我所擒的原因。”

群臣听了,心里都高兴而信服了。

韩信到了自己的封国楚,把当年送饭给他吃的漂母找来,赐给他千金。

又召来那位侮辱命令他从胯下爬过的少年,任命他为中尉,告诉他的部将们说:“这位是个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把他杀了吗?但杀了他没什么道理,所以我忍了下来,才成就了今日的功业。”

11.彭越接受汉王封为梁王之后,田横怕被杀,就和他的徒众部属五百多人逃入海中,住在岛上。

高帝认为田横兄弟本来是平定齐地的人,齐国的贤士大多归附了他。

现在逃入海中,不收揽他的话,以后恐怕会作乱。

因此高帝就派使者赦放了田横的罪,而且召见他。

田横谢绝说:“我曾经烹杀了陛下的使者郦食其,现在听说他的弟弟郦商是汉将;我害怕被杀,不敢接受诏令,我请求让我做个普通老百姓,守在这海岛中。”

使者回报高祖,高帝就下令对卫尉郦商说:“齐王田横很快就到,谁敢动他的随从人马,可要招致灭族之罪的!”

高帝就又派使者拿着符节,向田横详细报告高帝下令给郦商的内容,说:“田横只要奉诏前来,大的话可以封王,小的话也可以封侯,没有其他的事;但如果不来,将派兵诛杀他。”

田横和他的两位门客乘坐传车,前往洛阳。

离洛阳三十里,到达尸乡驿站。

田横对使者说:“做人家的臣子要见天子,应当先沐浴净身。”

因而就停留下来,对他的门客说:“我田横当年是和汉王一样南面称王的;现在汉王已成为天子,而我田横却成为亡国的俘虏,以臣礼事奉汉王,这种耻辱本来就已非常大了。而且我还烹杀过别人的兄长,现在又要和被杀的人的弟弟,并肩侍奉同一主人;纵使对方畏惧天子的命令,不敢对我有所行动,我自己内心能不惭愧吗?再说陛下所以要见我,不过是要看一看我的面貌罢了;如果现在砍下我的头,飞驰三十里到洛阳,形状容貌还不会腐败,陛下还可看看我是什么样子。”

说完就自杀了,命令门客拿着他的首级,跟随使者飞快的上奏高帝。

高帝说:“唉!田横兄弟出身于普通百姓,却能够三兄弟更替为王,真不简单,怎么会不贤呢!”

高帝为田横的死痛哭流涕,而且赐田横的二位门客为都尉。

派二千士卒,以王者的礼节埋葬田横。

埋葬之后,两位门客在田横墓旁挖洞,都自杀了,追随地下的田横而死。

高帝听了这消息,非常惊异,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人,其他的五百人还留在海岛中,就派使者去召见他们。

使者一到,门客听说田横已经死了,也都自杀。

12.起先,楚人季布是项籍的部将时,有好几次使汉王困窘受辱。

等到项籍被灭亡,高帝以千金之赏购买季布首级,声言谁敢匿藏季布,就论罪抄灭三族。


季布只好剃掉头发,带上颈箍,打扮成奴隶,卖身到鲁的大侠朱家家里。

朱家心里已经知道他就是季布,就买下他,安置他在田里工作。

然后朱家亲自到洛阳去见滕公夏侯婴,对他说:“季布有什么罪呢?身为臣子,各被他的主人所用,所以季布为项籍使汉王窘困,是他职责所在;项氏的臣子怎么可能全部杀光?现在皇上刚得到天下,却因为私人仇怨而购求季布一个人的生命,为什么要表现出心胸这么狭窄,不能容人呢?而且以季布的贤能,汉王追捕他这么紧急,这就迫使他即使不向北逃到胡地去,也会往南逃到越地去了。妒忌壮士,迫使壮士逃到敌国而资助敌国,这就是伍子胥所以鞭楚平王尸的原因。(楚平王信谗而杀伍子胥父兄伍奢、伍尚,伍子胥奔吴,借吴的军队破楚,入郢都,掘平王墓,而鞭其尸。)您为什么不找个闲暇向皇上说明这道理呢?”

滕公等到高帝闲暇时,照朱家所说的向皇上说明。

皇上就赦放了季布,召见他,拜他为郎中,朱家把事情做好后,就不再出现。

季布有个异父同母的弟弟丁公,也做过项羽的部将,曾经在彭城西面追逐困迫过高帝。

双方短兵接触,高帝情况很紧急,回头对丁公说:“我们两人都是贤士,难道一定要如此相互困迫吗?”

丁公听了就带兵退回。

等到项王消灭之后,丁公进见高帝。

高帝把丁公提起来,向士卒告示说:“丁公是项王的臣子,却不忠于项王,他是使项王丧失天下的人。”

说完就斩杀了丁公,宣称:“让后代做人家臣子的,不要仿效丁公的作为!”

臣司马光说:

高祖在丰、沛起事之后,网罗天下豪杰,招纳叛秦逃亡之士,可说已经相当多。

后来即天子帝位,只有丁公因为不忠被杀,为什么?

这是因为进攻夺取和守住成业,两者情势不同的缘故。

在各路英雄争斗追逐的时候,百姓还没有固定的主人。

只要来投靠的,不论品德如何都接受,本来是理所当然的。

等到地位尊贵到成为天子,四海之内,没有不臣服的。

如果这时不表明清楚礼义之道,向臣子告示,就会使得身为臣子的人,都抱着背叛之心,而追求一己的大利,那么国家怎么可能长久安定!

所以以大义责断杀丁公,让天下人清楚的知道:身为大臣的,如果不忠于君,是没有地方可以容身的;而那些抱着私念,私下和人结恩德的人,虽然可以使自己生存,仍然是不合君臣之义的。

杀一个丁公,而让千万人心里都害怕,高祖对事情的考虑,难道还不深远吗!

所以高祖的子子孙孙,享受天子的禄位有四百多年,也就理所当然了。

13.齐国人娄敬驻守在陇西,经过洛阳,解脱车前横木上的挽索,使车停止,穿着羊皮衣,借着齐人虞将军的推荐,要求晋见皇上。

虞将军要给娄敬华美的衣服穿。

娄敬说:“我身上如果穿的是帛衣,就穿着帛衣晋见;如果身上穿的是粗布衣,就穿粗布衣晋见,我终究是不愿换掉衣服的。”

于是虞将军入内禀告了皇上。

皇上召见娄敬,问他有什么事。

娄敬说:“陛下建都在洛阳,难道是要和周朝比较兴隆的盛况吗?”

皇上说:“不错。”

娄敬说:“陛下取得天下的情形和周朝不一样。周朝的祖先,从后稷被尧封在邰开始,积聚善德有十几代,直到太王、王季、文王、武王,诸侯自动前来归附,才消灭殷纣而即天子位。后来成王即位,周公摄政辅助他,开始经营洛邑,以洛邑作为天下的中心,四方诸侯前来纳贡述职时,所走的路程是相等的。这样子就使得有德行修养的君王容易称王,而没有德行修养的君王,因为没有险阻的地理可以凭恃,就容易灭亡。所以,在周朝最兴盛的时候,天下一片和乐融洽,诸侯和四方的夷狄没有不顺服,而前来纳贡述职的后来周朝衰微时,天下诸侯、夷狄不再来朝拜,而周天子也不能控制他们;不只因为周天子的德行差,而且是因为形势较前衰弱的缘故。现在陛下在丰、沛起事,席卷蜀、汉,平定了三秦,和项羽在荥阳、成皋间作战,大战共有七十次,小战有四十次;使得天下的百姓,牺牲了很多生命,父子亲人的尸骨暴弃在荒野的,数也数不清楚,百姓哭泣的声音还没断绝,受到创伤的人还没回复,而陛下却想要和周成王、周康王的盛世比较兴隆的盛况,臣私下认为是比不上的。而且秦地有山河的阻隔,四个关塞(东为函谷关,西为大散关,南为武关,北为萧关)的险固,突然之间有什么紧急事件发生,百万的士众也马上就可以聚集备好。凭借秦国旧有的形势,再利用那肥沃的土地,这真是一般人所说的'天府’(万物所藏集的地方叫做天府)了。陛下如果能进入关中,并且建都关中,那么华山以东的地区纵使有战乱,而秦国原有的土地却可以保全而拥有了。和人打斗,不扼住对方喉咙,不打击对方背部,是不能获得全胜的;现在陛下占据了秦旧有的土地,这就像扼住天下的喉咙而打击他的背部一样。”

高祖问大臣们的意见。

大臣们都是华山以东的人,所以都争辩着说:“周朝建都在洛阳,王天下有几百年,秦建都在咸阳,传位二代就灭亡。洛阳的东面有成皋,西边有崤山、渑池,北有黄河,南有伊、洛等阻隔,地理形势的险固,也足够依靠凭恃了。”

高祖犹豫不决,就问张良,张良说:“洛阳虽然有这些险固的地理形势,但它的腹地小,不过几百里而已,田地跷薄贫瘠,如果四面受到敌人攻击,这不是用武力作战的好地方。而关中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右边有陇、蜀,肥沃的田野,有千里那样广阔;南边又有巴、蜀富饶的物产,北边有和胡人连接可以畜牧的大草原,三面有险阻可守,只要以东面就可控制诸侯;诸侯一安定,黄河、渭河的漕运可以输送天下的粮食,补给西边的京师;如果诸侯有叛变的事发生,那么顺着河、渭,可以转输粮食给出征的军队;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金城,比喻地理形势的险要,固若金汤)。娄敬的建议是对的。”

皇上听了张良的话后,就在当天起程,向西出发,建都在长安。

又拜封娄敬为郎中,名号是奉春君,赐他姓刘。

14.张良一向常常生病,追随着高祖西入关中之后,就学习仙家的导引吐纳之术,不吃谷食,闭门不外出,他常常说:“我家几代辅佐韩王;后来韩国被秦消灭了,不惜花费万金的资财(请了一位大力士刺杀秦王),为了报韩国之仇而对付强大的秦国,使得天下都震动了。现在我凭着三寸不烂的舌头,做到帝王的师保,被封为食邑万户的诸侯,这已经是出身平民的人的最高理想了,对我张良来说,心愿已满足了。我希望从此抛弃人间琐事,追随仙人赤松子仙游去了。”

臣司马光说:

凡是有生命的,一定会有死亡,就好像有夜晚就会有天明一样,于理来说是必然的。

从古到现在,当然没有能超越这种规律而单独获得生存的人。

就以能够清楚分辨并且通晓事理的张良来说,应该足够了解神仙是虚有欺人的说法了。

但以他仍要和赤松子交游这件事来看,可知他的智慧更有高人一筹之处。

因为在功显名耀的时候,身为臣子最不容易把握自己的处境。

譬如高祖所称赞的人物,不过是三个人杰罢了。

这三人中的淮阴侯韩信被诛杀,萧何被关到监狱,不都是已到了美盛满溢的境界,而仍不知停止追求的后果吗!

所以张良借口要和神仙交游,抛弃人间琐事,把功名看成等同身外之物,又抛弃了荣华利益而不顾,一般人所说的“明哲保身”,张良实在已经做到了。

15.六月,壬辰日(初三),大赦天下。

16.秋,七月,燕王臧荼反叛,皇上亲自率兵讨伐。

17.赵景王张耳、长沙文王吴芮都去世了。

18.九月,俘虏了燕王臧荼。壬子日(二十五日),另封太尉长安侯卢绾为燕王。卢绾的家乡和皇上同一里门,卢绾的生日又和皇上同日。

所以皇上宠幸卢绾的程度,是其他大臣不敢希求的,所以利用这机会特地封他为王。

19.项王以前的部将利几反叛。

皇上亲自率兵击败他。

20.九月后期,修建长乐宫。

21.项王部将钟离昩,向来和楚王韩信交情好。

项王死了之后,钟离昩逃亡投靠韩信。

汉王怨恨钟离昩,听说他在楚,就下令给楚追捕钟离昩。

韩信刚到自己的封国,巡视县邑,出入的时候,列很多士兵防卫。



六年(庚子,前201)

1.冬,十月,有人上书给皇上说楚王韩信谋反。

高祖因而问诸将的意见,大家都说:“赶快发兵,去坑杀这小子吧!”

高帝听了默默不说话。

又问陈平的意见,陈平说:“那人上书告韩信造反。韩信自己知道吗?”

高帝说:“不知道。”

陈平说:“陛下的精兵和楚国比,哪个较强?”

皇上说:“不能超过。”

陈平说:“陛下诸将当中,带兵作战有能超过韩信的吗?”

皇上说:“没有人及得上他。”

陈平说:“现在陛下的军队比不上楚国精锐,而将领的用兵也不如韩信,如果发兵攻打他,就是迫使他作战,我私下为陛下的处境感到危险不安!”

皇上说:“那这事要怎么办呢?”

陈平说:“古时候天子有巡行天下,会合诸侯的事。只要陛下出去,假装说是出游云梦,在陈会合诸侯。陈在楚的西界;韩信听说天子因为心情愉快而出游,就情势看他必然轻松无事地出郊欢迎,谒见陛下。在他晋见的时候,陛下利用机会把他捉起来,这是只要一个力士就可办到的事情罢了。”

高帝认为陈平的建议很对,就派了使者去告示诸侯在陈州会合,向诸侯宣称:“我要到南方游历云梦泽。”

皇上就随在使者之后出发。

楚王韩信听了这消息,内心怀疑恐惧,不知道怎么办。

有人就游说韩信说:“把钟离昩斩杀去晋见皇上,皇上一定很高兴,那就没事了。”

韩信接受这个建议。

十二月,皇上在陈会见诸侯,韩信拿着钟离昩的首级晋见皇上。

皇上命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用后车载着。

韩信说:“果然像人家说的:'狡黠的兔子死了,捉兔子的狗就被宰吃掉了;高飞的鸟猎光了,好的弓箭也就被收藏不用;敌国消灭了,谋臣也就被杀。’现在天下已经平定了,难怪我要被烹杀!”

皇上说:“有人告你要谋反。”

就用枷锁把韩信缚起来回到洛阳,同时大赦天下。

田肯恭贺皇上说:“陛下擒了韩信,又建都在秦中(关中秦地)。关中秦地是得形势之利的地方,有河、山的阻隔,地理形势方便有利;以这样的地势发兵攻打诸侯,就好像在高屋上面,翻倒瓶水一样的顺势。至于齐地,东面有琅邪、即墨的富饶,南面有泰山的险固,西面有黄河的天然界限,北面有渤海的利益;地方有二千里,持戟的武兵有百万之众;这和西边的秦地一样,都是富强之地,不是陛下亲生的子弟,不可让他做齐王。”

皇上说:“说得好!”

就赐给他黄金五百斤。

皇上回到了洛阳,赦放韩信,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知道汉王(这时高祖已经即帝位,不能再称汉王,这是《史记》的误文,《汉书》跟着错,《通鉴》又跟着错)害怕、不喜他的才能,常常借口生病,不朝见高帝,也不随从出行。

平常家居都显得心意不快,以和绛侯周勃、灌婴地位相等为耻。

韩信有一次去拜访樊哙将军。

樊哙既跪又拜恭迎恭送韩信,对韩信自称臣,说:“大王肯降临寒舍,是臣的光荣!”

韩信出门后笑着说:“我这一生居然和樊哙这种人处在同一地位!”

皇上曾经和韩信轻松的谈到将领们能带领多少士兵。

皇上问说:“像我能带领多少?”

韩信说:“陛下只不过能带领十万而已。”

皇上说:“那你能带领多少?”

韩信说:“臣是越多越好。”

皇上笑着说:“越多越好,怎么会被我捉住呢?”

韩信说:“陛下虽然不善于带领军队,却擅长领导大将,这就是我韩信被陛下捉住的原因。而且陛下是属于一般人所说的'才能是天生,不是人力可做到的’那种天才啊。”

2.甲申日(二十八日),开始分剖符节(剖为二,一存帝所,一授给诸侯,以为凭信),封功臣们为彻侯。

萧何封为酂侯,所赏封的食邑最多(有八千户)。

功臣们都说:“我们身上穿着坚固的盔甲,手上拿着锐利的武器,所参加的战役,多的人有一百多次,少一点的也几十次。现在萧何从来没有过战场上的汗马功劳,只不过会舞文弄墨,议论政事罢了,地位却反而在我们上面,为什么呢?”

高帝说:“你们知道打猎的事情吗?谈到打猎,追逐杀掉野兽、兔子的是狗;但放狗指示野兽所在的是人。现在诸侯只不过能捉到野兽罢了,就像有功的狗一样;至于萧何,放狗指示野兽所在,就像打猎的人所建的功劳一样。”

群臣们不敢再说话了。

张良是高帝谋臣,在战场上也没有实际战斗的功劳。

高帝让他自己选择齐地三万户作为食邑。

张良说:“当年臣从下邳起兵,和陛下在留相会,这是上天把臣送给陛下;陛下用臣的计谋,很幸运的顺应时机而成功了。臣只要封在留就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食邑。”

高帝就封张良为留侯。

封陈平为户牖侯,陈平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所能够得到的啊!”

皇上说:“我用先生的策略,能够战胜而克制敌人,不是功劳是什么?”

陈平说:“不是魏无知的话,臣怎么能够进见陛下,而为陛下所用呢?”

皇上说:“像先生这样的人,可说是不忘本了。”

就再封赏魏无知。

3.高帝因为天下刚刚平定,儿子年幼,兄弟少,想到秦因为孤单无援才灭亡的教训,所以要大封同姓宗亲为王,来镇守安抚天下。

春,正月,丙午日(二十一日),分楚王韩信的土地为二国:把淮河以东五十三县的地方封给堂兄将军刘贾,号为荆王,把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封给弟弟文信君刘交,号为楚王。

壬子日(二十七日)这一天,把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封给哥哥宜信侯刘喜,号为代王,把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封给未显达时,和情妇所生的儿子刘肥,号为齐王。

凡是会讲齐国话的百姓,都划给齐王治理。

4.皇上因为韩王信有才能而且勇武,所统辖的地方北方靠近巩、洛,南方紧临宛、叶,东方有淮阳,都是天下强兵所在地,因此就把太原郡三十一县划为韩国,迁徙韩王信改辖太原以北地方,以防备抵御胡人,建都在晋阳。

韩王信上书说:“封国土地紧靠匈奴边境,匈奴常常入侵;晋阳离开关塞太远,不好防御,请求建都马邑。”

皇上允许他的请求。

5.皇上已经封完功劳比较大的功臣二十几个人,其他的人日夜都在吵着功劳谁大谁小,无法决定,所以一直没有举行封赏。

皇上有次在洛阳南宫,从阁道中看见诸将们常常一起坐在沙地上讲话。

皇上问:“他们在讲些什么话?”

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他们是在计划反叛啊!”

皇上说:“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他们为什么要谋反呢?”

留侯说:“陛下是平民出身,靠这些人才夺取了天下;现在陛下已就天子位,而所封的都是陛下的故交和陛下亲爱的人,所诛杀的都是陛下平生所仇视讨厌的人。现在军吏正在计算这些人的功劳,认为天下土地有限,不能全部分封;这些人既害怕不能全部分封到,又畏惧陛下因猜测他们平时的过错,甚至杀了他们,所以聚在一起计划反叛。”

皇上就担忧的说:“这件事要怎么办呢?”

留侯说:“皇上平生所最讨厌,所有臣下都知道的人是谁呢?”

皇上说:“雍齿和我有旧怨,而且好几次困扰羞辱了我;我想杀他,但他有很多功劳,所以不忍心。”

留侯说:“现在陛下赶快先封了雍齿,其他的人就有坚定的信心,不会再谋反了。”

于是皇上就置备酒席,封了雍齿,号为什方侯,而且急着敦促丞相、御史,快点算定功劳,分封群臣。

群臣喝过酒回来,都很高兴,说:“连雍齿都被封为侯,我们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臣司马光说:

张良是高帝的谋臣,高帝以心腹机密的大事托付给他,他所知道的事,应该都向高帝报告才对。

怎么会听说诸将们计划反叛,要等到高帝亲眼看到诸将们窃窃私语,然后才告诉高帝呢!

这样做可能是因为高帝刚刚得到天下,好几次用个人主观的爱、恨来实行诛罚封赏,有时候会伤害到公正的标准,使得群臣常常有希冀怨望的心理。

所以张良利用群臣坐在沙地中私语这件事,来表达对高帝的忠心,以改变高帝的心意,使皇上没有偏袒私爱的过失,而群臣也就不会因猜疑恐惧,而产生谋反的念头,国家没有被颠覆的危险,这些好处影响到后世。

像张良这样的谋臣,可说善于劝导国君了。

6.列侯已经受封完了,再下诏令定下首功十八人的地位名次。

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作战时受了七十处创伤,攻下城池,占领土地,功劳最多,应该第一。”

谒者、关内侯鄂千秋上前说:“群臣的建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野外作战、攻取土地的功劳,但这不过是短时间的事。皇上和楚项王相对抗有五年之久,有几次丧失军队,轻身逃遁脱险;可是萧何常常从关中派遣军队,补给皇上需要的地方,不是皇上所下诏令召来的,却常常有好几万士卒会合。皇上有几次发生补给匮乏绝望的情况,军队里又没有现存的粮食;萧何从关中转运粮食过来,使得皇上的粮食补给不缺乏。陛下虽然有几次丧失了山东的土地,萧何常保全了关中,等待陛下回来。这是经历万世也不消灭的功劳。现在纵使没有曹参等几百人,对于汉也没有什么损失;汉就是得到曹参等人,也不必一定需要他们才能保全。为什么要让只有短时间功劳的人,地位反而在万世之功的人士上面呢?萧何应该第一,曹参在萧何之后。”

皇上说:“好!”

于是就赐萧何可以带剑穿皮鞋(古人穿草鞋或麻鞋,军人作战才穿皮鞋)上殿,进入朝廷不必快步奔趋(古时经过国君面前要奔趋,表示对国君崇敬之意)。

皇上说:“我听说'推荐贤能的人应该接受最高的赏赐’。萧何功劳虽然很高,但得到鄂君的推荐,才更加显明。”

于是就根据鄂千秋所已有的食邑,封他为安平侯。

就在当天,全部封赐了萧何父子兄弟十几个人,每个人都有食邑,加封萧何本人二千户食邑。

7.皇上回到栎阳。

8.夏,五月,丙午日(二十三日),尊皇上父亲太公为太上皇。

9.当年匈奴因为害怕秦,向北迁徙了十几年。

后来秦被消灭了,匈奴又悄悄地向南渡过黄河的河套地区。

单于(匈奴领袖的称呼)头曼有个太子,名叫冒顿。

后来单于对阏氏有所宠爱,生下一个小儿子,头曼想立他为太子。

当时东胡国力强大,月氏也很兴盛,头曼就派冒顿到月氏去做人质。

不久头曼很快地攻击月氏,月氏要把人质冒顿杀掉。

冒顿偷盗了良马骑着逃回来。

头曼认为冒顿很勇敢,就任命他率领万人以上的骑兵。

冒顿制作了一种会鸣叫的箭,训练他的骑兵熟习射箭的技巧。

命令他们说:“响箭所射到的目标,不全部跟着射过去的话,要被斩杀!”

冒顿就用响箭射杀自己的宝马,后来又射杀自己的爱妻。

左右的骑士不敢跟着射箭的人,全部加斩杀。

最后以响箭射了单于的宝马,左右也跟着射出去。

于是冒顿知道骑兵已训练好可加以利用了。

他就随着头曼打猎,以响箭射向头曼,左右的骑士也跟着响箭,射杀了头曼,把后母、弟弟和不听从他的大臣全部杀了。

冒顿就封自己为单于。

东胡听说冒顿立为单于,就派使者对冒顿说:“我们东胡想要头曼生时所乘的千里马。”

冒顿问群臣怎么办,群臣都说:“这是匈奴的宝马,不能给他们!”

冒顿说:“和他是相比邻的国家,怎么可以为爱惜一匹马而伤了和气!”

就把宝马送给东胡。

没有多久,东胡又派使者对冒顿说:“我们想得到你们单于的一位后妃。”

冒顿再问左右群臣的意见,左右群臣都愤怒地说:“东胡这样不讲道理,居然要求得到我们单于的后妃!我们请求出兵攻击东胡!”

冒顿说:“和他是比邻的国家,怎么可以为爱惜一个女人而伤了和气!”

就把他所宠爱的后妃给了东胡。

东胡王更加骄傲起来。

东胡和匈奴中间,有缓冲地区一千多里,没有人居住,东胡和匈奴各住一边,并且各自建造了了望台,东胡派使者对冒顿说:“这是无用的缓冲地,我要占有。”

冒顿问群臣的意见,群臣中有人说:“这是不用的土地,给他们没有关系,不给他们也可以。”

于是冒顿大发脾气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可以随便给他们!”

那些主张送给东胡的大臣,都被斩杀。

冒顿骑上战马,下命令说:“国中有哪一个人落后不跟随攻击东胡,一律斩杀!”

于是袭击了东胡。

东胡起初轻视冒顿,所以没有防备。

冒顿就把东胡消灭了。

冒顿回到匈奴,又向西攻击月氏,把月氏赶走,向南吞并了河南之王楼烦、白羊的土地,侵占了燕、代等地方,全部收复了秦时蒙恬所夺得的匈奴土地,和汉边关上以前所设的河南关塞,一直到朝那、肤施。

那时候,汉军正和项羽相抗,整个中国被战火弄得筋疲力竭,所以冒顿才得以强大起来,而拥有弓箭手三十余万人,声威镇慑了所有国家。

秋,匈奴在马邑把韩王信包围了。

韩王信派使者到匈奴,要求和匈奴和平解决。

汉派出军队援救韩王信,但怀疑韩王信好几次私下派遣使者到匈奴,可能有反叛之心,就派人去责备韩王信。

韩王信怕被杀,九月,在马邑投降匈奴了。

匈奴单于冒顿就带兵向南越过句注山,攻打太原,一直打到晋阳。

10.高帝全部废除秦时苛繁的礼仪,法度也改成简便易行。

群臣在喝酒的时候,争夸自己的功劳,喝醉时,有时候狂妄呼叫,拿着宝剑乱砍柱子,高帝渐渐厌烦。

叔孙通游说皇上说:“儒者虽然很难一起进取创业,却可以一起守成治国。臣愿到鲁国,找一些鲁国的儒生,和臣的学生一起制作朝廷礼仪。”

高帝说:“不会有困难吗?”

叔孙通说:“五帝时所用音乐不同,三王时礼节也不一样;礼乐的功用,随着时代、人情的不同,都在节制人的情感,文饰人的仪表,所以古今不必相同。臣愿意尽力采用古代的礼乐,和秦时的仪法合在一起,制作出新的礼仪。”

皇上说:“可以尝试做着看看,要让新的礼仪容易了解,而且也要考虑到我能够实行的礼仪才制作!”

于是叔孙通出使到鲁国,征召了鲁国三十几个儒生。

有两个儒生不肯走,他们说:“您所事奉的主人差不多有十个,都是当面阿谀,才得到亲赏尊贵。现在天下刚刚平定,战乱死亡的人还没埋葬,受伤的人也还没痊愈,又要制作礼、乐。礼、乐的制作根源,要以德教化民,累积百年然后才能办得到的。我不忍做您要做的事;您回去吧,不要污辱我!”

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不通时宜的儒生,不晓得随时变通!”

叔孙通于是就和他所征召的三十人向西出发,到了京师,就和皇上左右近臣中素有学问的人,连同自己的弟子共一百多人,在野外用绵索和茅束(原文为'绵蕞’,绵是连索为营,代表朝廷,蕞是束茅自列,代表官爵位次)演练朝廷礼仪。

经过一个多月,叔孙通对皇上说:“现在陛下可以前往看看了。”

皇上命令儒生们行起礼仪,说:“我能够像这样子做。”

就命令大臣们练习。



七年(辛丑,前200)

1.冬,十月,长乐宫建造完成,诸侯和大臣们都到朝廷恭贺。

在天亮之前,谒者主持朝见礼节,按官位次序导引官员们进入殿门,排在东边,面向西(按《史记》原文,这是文官丞相以下的礼节)。

侍卫官夹着台阶沿着两旁站立,还有排列站在朝廷中的步卒,都拿着武器,张开旗帜。

于是皇帝传令警戒,辇车从寝宫出来。

百官们引导着诸侯王以下,一直到年俸六百石的官吏,按着次序上前奉承恭贺,没有一个人不戒惧恭谨的。

一直到行礼完毕,再设下酒宴。

那些陪侍皇上坐在殿上的人,都低头跪着;再按照官位的高低,挨次起身向皇上献酒祝寿。

酒已喝过九遍,谒者就说:“酒宴结束”,御史依法执行,把那些不按照礼仪做的请出来。

从朝贺礼开始到礼毕的酒宴中,没有敢大声喧叫而违背礼节的人。

于是高帝就说:“我到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啊!”

于是就任命叔孙通为太常,赐给他黄金五百斤。

当初,秦据有天下的时候,接纳了六国的礼节仪法,选择那些尊崇国君、抑低臣子的礼节保留下来。

后来叔孙通制定礼仪,增加、减损的地方很多,但大抵还是根据秦原有的礼仪,从天子的称呼名号,往下一直到辅佐僚属和宫室、官名,都很少有变更改动。

这些礼仪的书,后来和律、令一起被录写下来,收藏在理官(即法官)的手里。

那些研究礼法的人又没有流传下来,所以老百姓和臣子们没有人再谈说那些内容了。

臣司马光说:

礼的道理实在太大了!

用到个人本身,一举一动一静一止都有法则,而各种德行也就都具备。

用在家庭上,可以使男女内外有所分别,而各亲族间也能和睦相处。

用到乡里上来,可使长幼有辈分之分,而风俗教化也能优美。

用到国家上,那么君臣有上下次序,而政治也能办得好。

用到整个天下,那么诸侯恭顺服从,而纲纪也能端正。

哪里只是朝宴(原文作“几席之上”指的是朝宴)、朝贺(原文作“户庭之间”,指朝贺而言)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混乱而已!

以高祖的贤明通达,听到陆贾有关礼仪的言论,就非常赞好,看到叔孙通礼仪的演练,也非常赞叹。

然而他还是不能够和三代的圣王相提并列,原因在于他不读书罢了。

在那个时候,如果能够得到大儒来辅佐,用礼治理天下,那么高帝的功业难道只是这样而已吗!

可惜啊,叔孙通的器识太浅短了!

他只不过是窃取了礼的琐碎无用的皮毛,以取媚世人、随时浮沉而取得尊宠罢了!

使得先王的礼仪沉沦埋没,不能振作起来,一直到现在,岂不令人痛惜!

所以扬雄《法言》讥笑他说:“以前鲁国有个大臣,史籍没有记载名字。有人问他:'怎样才算大儒呢!’回答说:'就像叔孙通要制定君臣的礼仪时,在鲁国召集的儒生中,不接受他征召的那两个人。’又问:'照这样说,那么孔子应聘诸侯也不对了?’回答说:“孔子的应聘诸侯,是发展自己所学以匡济百姓。如果抛弃自己所学而取媚于人,像叔孙通一样,虽然有治世的法度、准则等礼教,他也不会采用的!'”

扬雄讲的话真对啊!

一个伟大的儒者,怎么会毁弃合于法度、准则的礼教而追求短暂的功业呢!

2.皇上亲自率军攻击韩王信,在铜鞮把韩王信的军队打败,杀了韩王信的大将王喜。

韩王信逃走到匈奴。

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人立赵的后代赵利为王,再把韩王信战败分散的军队收聚一起,和韩王信、匈奴计划攻击汉。

匈奴派左、右贤王率领一万多骑兵,和王黄等人屯驻在广武南方,一直到晋阳一带,汉兵加以攻击,匈奴常常败走,后不久又驻聚在一起,汉兵就利用打胜的机会加以追逐。

正好遇到大寒季节,天下着雨水冰雪,士卒有十分之二三手指因冻寒而掉落。

皇上在晋阳,听说匈奴单于冒顿住在代谷,想攻击。

先派人窥探一下匈奴情况,冒顿把匈奴强壮的战士、肥壮的牛马藏起来,只显现出年老衰弱的人和瘦弱的牲畜。

汉的使者共有十个人前往匈奴,都说匈奴衰弱可加以攻击。

皇上再派刘敬前往出使匈奴,还没回到汉地,但汉已经全部动员了三十二万士卒向北追逐匈奴,越过了句注山。

不久刘敬回来了,向高帝报告说:“两个国家互相对抗,这种情形应该会各自夸耀自己的武力,表现出自己军队的优点;现在臣到匈奴去,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年老体弱的人们,这种情形一定是要显现自己的缺点,引诱敌人进攻,埋藏奇兵突袭以求得胜利。愚臣认为匈奴不可以攻击。”

当时,汉军已经出动,皇上听了刘敬的报告生气了,骂刘敬说:“你这个齐国的俘虏,不过是靠口舌得到官做,现在还逞口舌胡言乱语,使我们的军队沮丧泄气!”

就用刑具把刘敬拘禁在广武。

高帝先到达平城,军队还没到达。

冒顿派出精练的骑兵四十万,在白登把高帝包围七天,使得汉城里城外的军队粮饷,没有法子相互救援。

高帝就采用陈平秘密的计谋,派出使者找机会送单于后妃阏氏厚重的礼物。

阏氏对冒顿说:“两国国君不应该相互围困对方。纵使我们今天得到汉的土地,但单于您最后还是不能居住的。而且汉的国君有神灵在帮助,希望单于您要考虑啊!”

冒顿原先和王黄、赵利约期会合,这时候王黄、赵利并没有如期而来,冒顿已怀疑他们和汉有串和的阴谋,再加阏氏这么一说,就解除包围圈的一个角落。

正好天空有大雾,汉派人来来去去,匈奴都没有发觉。

陈平请高帝下令所有弓弩多加两支箭矢,面向外,从匈奴已解除的包围圈的一个角落冲出。

高帝逃出包围,要飞驰离去。

太仆滕公却故意慢慢走。

到了平城,汉的大军也到了,胡人的骑兵才不再追逐而离去。

高帝也取消这次战役,回到关中,命令樊哙停留下来平定代地。

皇上到广武,赦免了刘敬的罪,说:“我不用你的建议,所以被困在平城;我现在已经斩尽了在你之前的十个使者了!”

就封赐刘敬为关内侯,食邑二千户,名号是建信侯。

高帝往南经过曲逆县,说:“多么雄壮美丽啊!我行走天下,只看到洛阳和这地方具备这条件罢了。”就改封陈平为曲逆侯,把所有户口全划给他做食邑。陈平追随高帝出征,总共出了六次奇妙的计划,往往获得很多的食邑。

3.十二月,皇上回京师,经过赵地。

赵王张敖以子婿的礼节晋见皇上(张敖娶高祖长女鲁元公主,所以执子婿礼),非常谦卑。

但皇上伸展两脚,稍微弯屈膝盖坐着,态度倨傲无礼地辱骂着赵王。

赵的宰相贯高、赵午等人都很生气,说:“我们的君王,竟是这么懦弱的君王!”

就劝赵王说:“天下豪杰同时兴起,有能力的人先立为王。现在您侍奉高帝非常恭敬,但他却这么倨傲无礼;我们请求为您把高帝杀了!”

张敖听了,用牙齿把手指咬出血,发誓不背叛汉,说:“你们为什么要说这些错误的话呢?我的祖先(指张耳)国家灭亡了,靠着高帝才恢复过来,高帝的恩德流传到我们赵国的子子孙孙;赵国再微细的东西,都是高帝所赐的。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讲这种话了!”

贯高、赵午等人都相劝说:“看起来是我们错了。我们的君王是个长者,不会背弃人家的恩德的;而我们站在道义的立场不愿受到屈辱。现在高帝侮辱我们君王,所以我们想设法杀死高帝,又何必污辱我们君王,让他背上负德之名呢!所以我们决定事情成功后,一切胜利归给君王,如果事情失败了,我们自己承担后果。”

4.匈奴攻打代地。

代王刘喜抛弃自己封国而回到关中,高帝念及手足之情,赦免他为郃阳侯。

辛卯日(十二月无此日),另立儿子如意为代王。

5.春,二月,皇上到了长安。

萧何建筑未央宫,皇上看到未央宫的雄壮华丽,非常生气,对萧何说:“天下扰攘不安,人民辛劳艰苦地生活了几年,成功失败的结果还没确定,你为什么要这样过分奢侈的建造宫室!”

萧何说:“就是天下还没完全平定,所以可以利用机会建造宫室,以后天下安定时正好可以使用。而且天子是以四海为家的,不壮丽就不能加重天子的威严,盖得壮丽点,还可以让后代所建造的没有办法超过。”

皇上听了很高兴。

臣司马光说:

王天下的国君是以仁义为美,而不以宫室为美的,是以道德为威严,而不以宫室的壮丽为威严的。

从来没听说过王者借着宫室的壮丽,来镇服天下。

天下尚未平定,应当克制私欲节俭用度,做好老百姓急切需要的事情。

如果反而以建筑宫室为先务,怎么可以说知道事物的轻重先后呢!

古时候禹盖的宫室卑下简陋,而桀却盖了华丽的倾宫。

像禹这样能够开创事业,道统名垂千古的国君,他亲自用节俭的行为教示子孙,他的后代也还会走入奢侈糜烂的歧途,何况是向后代子孙表现奢侈的创业国君呢!

萧何居然还对高帝说:“不要让后代盖的壮丽宫室超过您所盖的”,这种做法,难道不是大错吗!

直到孝武帝时,终于因为建造宫室的奢侈浪费,使天下百姓疲敝不堪,这些后果,未必不是酂侯萧何所开导出来的!

6.皇上从栎阳迁都到长安。

7.第一次设置宗正官,以序别九族,使和睦相处。

8.夏,四月,高帝前往洛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