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即谋略、谋划,指施展谋略计策。 “谋”篇是游说谋略的扩展,是“权”篇的姊妹篇。 本篇论述如何针对不同的人或事去设立和使用计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凡是给人家出谋划策,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首先要追寻所面临的事情的起因,进而探求事物发展过程特别是现在的各种情况。 掌握了这些情况,才可以制定三种策略。 这三种策略,就是上策、中策、下策。 将这三种策略互相参验,互补互取,就能产生出解决问题的奇策良谋来。 真正的奇策良谋是顺从事理、无所阻挡、无往而不胜的,从古代就已经开始被人们所依循。 所以,郑国人到山里去采玉时,必定驾着能指示方向的司南车,为的是不迷失方向。 而忖度称量实施计谋之人的才干能力,揣摩实情掌握各种相关因素,也是因事立计的“指南车”。 情志相同的人做事之后能够依旧保持亲密关系,是因为他们都取得了成功,都获取了利益。 情志相同而事后却关系疏远了的人们,是因为他们中只有一方取得了成功,获取了利益。 共同想避免某种结局而事后仍能保持亲密关系的人们,是因为他们同样受到伤害,同样遭受损失。 共同想避免某种结局但事后关系疏远了的人们,是因为他们中只有一方受到了伤害,遭受了损失。 所以,共同获取利益就能相互保持亲密关系,其中一方遭受损失必然导致互相疏远,任何事情的道理都是这样。 用这种道理去考察人们相亲相疏的异同,其原因必定也是如此。 所以说,墙从有裂缝处崩塌,树木从有节的地方折断,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自然规律吧! 因而,新事物、新情况都是由旧事物的发展变化才产生出来的,为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才产生了谋略,由谋略再产生出实施计划,实施计划需要交给大家商讨议论以听取各方意见、考虑各方利益,在商讨议论中必定产生新的说法、新的计划,综合新旧计划来制定进退有节、回旋有余的实施措施,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可见,任何事情的处理方式都是这样,任何规章制度的产生原则也皆是如此。 仁人君子视财物如粪土,所以不可以用钱财去引诱他,但可以让他捐出财货。 勇敢的斗士不畏惧祸难,所以不可以用灾患去吓唬他,倒可以让他担当危险的责任。 智慧之人通达机数,明于大道,不可以用诡诈去欺骗他,却可以用大道理来晓谕他,让他为我们做事,建立功业。 以上是可以利用的三种人才。 相反,愚蠢者可以用欺骗手段蒙蔽他,不肖之徒可以用恐吓手段威胁他,贪婪者可以用金钱去利诱他,应该因人因事而使用不同的裁处手段。 弱者善用权术、善借人力就可以变为强者,隐曲的手法用熟练了就可以使人认作是直率的手段,积累不足可以变为有余,这就是计谋权术的运用。 所以,如果游说对象外表上与我们亲善而内心却相当疏远,我们就应当运用计谋去打动他的内心。 如果游说对象内心赞同我们而外表上装作冷淡,我们就应当运用权术去做表面工作而改变其表面态度。 要依据对方的疑虑改变我们的计谋,依据对方所见所闻来肯定某些东西,依据对方的言谈来总结出实施游说的要点,依据对方情势的变化去成就事业,依据对方的好恶来权衡变通我们的计谋,依据对方的忧惧设法舍弃决策中的某些部分。 琢磨透他的心意使之产生恐惧心理,分析形势的高危使之受到震动,把他微暗中的活动摆在光天化日之下加以证实,由外表推测出他内心的想法而设计相应的对策对付他,隔绝他的视听闭塞其耳目,打乱他的思维迷惑其理智,这就是所说的计谋。 说到策划、实施计谋时,在大庭广众之下谋划不如在私室中谋划,在私室中谋划不如二人密谋,结成巩固的联盟,如此一来便可以密而不漏,别人也就无机可乘了。 此外还应注意,遵循常理的正计比不上出奇制胜的奇计。 奇计,变化不定,能使对手无法预测,实施起来就像流水一般令人难以阻挡。 因此,游说人主时,要注意与他谋划这样的奇计,但游说人臣时,首先申说的是其私人的切身利益。 自身处于亲近地位,但说话见外、不贴心,便会被疏远。 自身处于疏远地位,但说话太重、过于密切、深入内情,便会招致危险。 不要把别人不想做的事、不想解决的问题强加在他头上,去游说他。 也不要把别人无法理解的道理勉强去告诉他,教导他。 如果别人有什么嗜欲,可以学习仿效,迎合着去做。 如果别人有讨厌的事,就要极力避开,为他隐讳。 这就叫作暗地里使手段而公开获取利益。 想要排斥某人,先放纵他,让他作恶至极,然后抓住机会顺理成章地制服他、除掉他。 自己要经常表现出中正平和、不善不恶的表情,喜怒不形于色,这样别人就敢把真心交给你,把大事托付给你了。 对于能够彻底了解、掌握的人,才可以使用他。 对于不能了解、掌握的人,善于谋划的人是不用他的。 所以说,办事贵在能控制别人,而千万不可被别人所控制。
被别人控制,你的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中了。 因此,圣智之人运用谋略总是暗中着力、不露声色,愚蠢的人才在明处咋咋呼呼、大肆张扬。 因而跟聪明的人行事容易,跟不聪明的人成事困难。 由此可见,注定要灭亡的事物是难以挽回失败而让它继续存在的,危急的局势也很难使之转危为安,因而必须顺应自然规律看重智慧谋略。 用智,就要用在一般人所看不到和不能理解的地方。 运用计谋时,看到可以成功,就选取一些事自己去做。
所以先贤智圣的谋略及治国之道都是隐藏不露的。 常言道:“天地化生万物,表现在高深莫测;圣人处世的诀窍与法则,在于隐藏不露。不在于仅仅表面上讲求忠、信、仁、义,只要内心中正、合乎不偏不倚的正道就可以了。” 能够通达这种道理的人,才值得跟他谈论谋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