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第十八: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修远兮 2021-11-19


汉纪十

起著雍涒滩(前133)

尽柔兆执徐(前125)

共9年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元光二年(戊申,前133)

1.冬,十月,皇上到雍州巡行,祭祀五帝之神。

2.李少君用祭祀灶神可以长寿不老的方术晋见皇上,皇上很尊敬他。

李少君是已故的深泽侯舍人,隐藏他的年龄和生长地,他以长生不老的方术游遍诸侯,没有妻子儿女。

人家听说他能役使鬼物和长生不死,送他更多的物品,所以他的金钱、衣食常常用不完而有余。

人家都认为少君不营产业却能生活富足,又不晓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更加相信他,争抢着事奉他。

少君善于巧妙地说话,而且都说中事物。

他曾经陪武安侯喝酒,在座的客人中有一个九十几岁的老人,少君说他和老人的祖父一起射过箭,并说出一起射箭的地方。

老人在小儿时曾经陪过祖父射箭,认识那地方,这使得在座的客人都大吃一惊。

少君对皇上说:“祭祀灶神可以役使鬼物,能役使鬼物就能使丹沙化成黄金,寿命可以增加,可以看见蓬莱山的仙人。看到蓬莱仙人再做封禅的祭祀,就可以长生不死,像黄帝一样。臣曾经到过海上游历,看见仙人安期生,他送给臣枣子吃,枣子大得像瓜一样。安期生来往蓬莱山,合意的话就现身见凡人,不合意的话就隐居起来。”

于是天子就开始亲自祭祀灶神,派遣方士到海上寻找蓬莱安期生之类的仙人,并从事把丹砂等药剂化为黄金的工作。

住不多久,李少君病死了,天子以为他升天化去,不是死去,因而海边燕、齐那些怪异迂诞的方士,更多地来谈神怪的事迹了。

3.亳人谬忌向皇上奏报祭祀太一神的方策说:“天神中最高贵的是太一神,太一神的配祭是五帝之神。”

于是天子在长安东南郊外建立太一神庙。

4.雁门郡马邑县的豪富聂壹,利用大行令王恢传话给天子说:“匈奴刚和汉和好结亲,亲近而且信任我们,我们可以在边境以利诱引他们前来,然后埋伏军队加以偷袭攻击,这是一定可以攻破匈奴的方法。”

皇上召见公卿问大家意见。

王恢说:“臣听说代国在战国国家完整时,北面有强大胡人的侵略,边境内和中国的战事又连接不断,可是代国百姓仍然能养育老人,抚育幼子,按时令栽种树木,仓库的粮谷常常充足,匈奴不敢随便侵略。现在以陛下的声威,四海之内又已经统一。可是匈奴仍然不停地侵略抢劫,这没有其他原因,是因为匈奴不害怕的缘故罢了。所以臣私下认为派兵攻击匈奴比较好。”

韩安国说:“臣听说高皇帝曾经被围困在平城,七天没有东西吃,后来解了围回返天子之位时,也没有愤怒的心理。圣人随天下人心而宽宏大量,不会为了个人的愤怒而伤害了天下人的公义,所以派遣刘敬和匈奴结好和亲,到现在已连续有五代的好处。臣私下认为不要攻击匈奴较好。”

王恢说:“臣不赞同这种说法。高帝身穿甲衣,拿着锐利武器,走遍天下几十年,所以不为平城那次仇怨报仇的原因,不是力量做不到,而是为了使天下民心获得休息。现在边境好几次传来匈奴进攻汉境的警戒,士卒受伤战死的,使得中国境内丧车多到彼此相望,这是有仁德的人所痛心的事。所以说攻击匈奴比较好。”

安国说:“这些话臣不赞同。臣听说用兵的人,是要使我方士卒饱食,等待敌方士卒饥饿,治理好我方士卒,等待对方士卒混乱,定住营地,等待对方士卒劳累时攻击。所以和敌兵交战而消灭敌人兵众,攻伐敌国毁灭敌国都城,或者常按兵不动,而使敌国疲惫,这些都是圣人用兵的方法。现在我们如果卷起甲衣,行动轻疾快速,长驱直入敌境,是难以成功的。因为军队如果纵行(鱼贯而行)的话,前面就会受压迫威胁,横行(并进)的话,中路可能受击而中断。快速前进的话会使粮食缺乏补给不上,行进缓慢的话就少有利益,走不到千里远,人马都会缺乏食物。《兵法》说:'把军队送给敌人,一定会被擒获。’臣所以说不攻击匈奴较好。”

王恢说:“这话臣不赞同。臣现在所主张的攻击,本来就不是要发动军队长驱直入,攻打对方,不过是顺着单于的野心,把他诱到边境,我们再选派骁勇的骑兵、壮士,暗中埋伏作为准备,再看清楚险阻地形,以地形掩护作为警戒。等到我们情势稳定之后,或在敌人左边扎营,或在敌人右边扎营,或者正面面对敌人,或者断绝敌人后路,这样子的话,就可以擒捉单于,敌人军队不管怎样完好,我们一定可以攻取胜利。”

皇上接受王恢的建议。

夏,六月,任命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令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率领车驾骑兵、有才智的军官共三十几万人,隐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中,想约好单于进入马邑,再冲出军队加以攻击。

暗中派聂壹作为间谍,逃亡入匈奴,对单于说:“我能够把马邑的县令、县丞斩杀,让马邑城投降,整个城的财物都可得到。”

单于贪爱财物而相信聂壹,认为聂壹的说法对而允准了他。

聂壹就杀了个死刑犯,把头悬挂在马邑城下,向单于的使者表示守信,骗他说:“马邑的长吏已经死了,可以快点派兵过来!”

于是单于越过长城,率领十万兵马进入武州塞,在距离马邑一百多里的地方,看见畜牲布满原野却没有人放牧,感到很奇怪。

就开始攻打路亭,俘虏了雁门尉史,要杀死尉史,尉史就告诉单于汉兵所驻扎的地方。

单于很惊恐地说:“我本来就怀疑了。”

就带兵回还,又说:“我得尉史,救了匈奴,这是天意!”

就封尉史为天王。

边塞附近都传说单于已经回去了,汉兵一直追到长城边,料想追不到了,就都罢兵回来。

王恢主张另外从代地出兵攻击胡人的辎重车,但听说单于回去了,士卒众多,所以也不敢出兵进攻。

皇上很气王恢。

王恢说:“起先约好让匈奴军队进入马邑城,我们的军队再和单于接战,而由臣攻击他们的辎重车,可得胜利。但现在单于不到马邑城而回去了,臣只有三万的士卒,敌不过敌人,只会自取其辱罢了。臣本来就知道回来会被杀,但是臣还是保全了陛下三万的士卒。”

于是把王恢发给廷尉处理,廷尉判:“王恢逗留观望,不敢向前,应当斩杀。”

王恢送千金给丞相田蚡,田蚡不敢向皇上讲情,而对太后说:“王恢是最早计划马邑战事的人,现在因为事情没有成功就杀了他,等于是替匈奴报仇。”

皇上朝见太后时,太后把田蚡的话告诉皇上。

皇上说:“首先计划马邑战事的人是王恢,发动天下的军队好几十万人,是按照他的建议做的。而且纵使无法捉到单于,王恢所率领的士卒如能攻击匈奴的辎重车,还可以安慰士大夫的心理。现在不杀王恢,无法向天下人谢罪。”

王恢听了这消息,只好自杀。

从此以后,匈奴断绝和汉朝和亲的念头,攻击道路边的要塞,经常进入汉边境盗劫财物,所盗的财物数不胜数。

可是匈奴还是贪图在关市(边界设关隘为市场)和汉人做买卖的利益,喜好汉人财物。

汉朝也不断绝关市的买卖,以满足匈奴的心意。

三年(己酉,前132)

1.春,河水改道,从顿丘向东南流。

夏,五月,丙子日(初三),又在濮阳瓠子决堤,流注巨野,通到淮、泗,淹没十六郡。

天子命令汲黯、郑当时发动十万的士卒塞河,塞好后常常又崩坏。

那时候田蚡的食邑在鄃,鄃县在河的北方,河的南面决堤,鄃县没有发生水灾,所以食邑的收入特别多。

田蚡对皇上说:“江、河的决堤都是天注定的事,不容易用人为的力量勉强填塞阻止,填塞阻止河水未必能适应天意。”

而那些会望气使用术数的人也这样认为。

于是天子就停了很久,不再做填塞阻止河水的事。

2.起初,孝景帝时,魏其侯窦婴是大将军,武安侯田蚡是诸郎,田蚡侍候窦婴喝酒下跪起身就像子侄,但没多久田蚡一天天高贵受宠幸,做到丞相。

而魏其侯失掉权势,宾客更加衰减,只有燕国宰相颍阴灌夫不离去。

窦婴就厚待灌夫,相互援引借重,两人交游好像父子一样。

灌夫的为人刚勇正直,喜欢喝酒使性,对那些势力在自己上面的人必定加以凌辱,有几次因为喝酒而冒犯了丞相,丞相就上奏告他说:“灌夫家人在颍川横行,百姓引以为苦。”

就把灌夫和他的宗族收捕囚禁起来,最后判为弃市(杀之于市)罪。

魏其侯上书皇上要救灌夫,皇上命令他和武安侯在太后宫里辩论,魏其侯和武安侯因此相互毁谤攻讦。

皇上问朝廷大臣:“两个人哪一个人对?”

只有汲黯认为魏其侯对,韩安国认为两个人都对。

郑当时认为魏其侯对,但后来不敢坚持。

皇上对当时发脾气说:“我把你们这些人一起斩杀算了!”

说完就罢朝。

起身,入太后宫,侍候太后饮食,太后生气不吃,说:“现在我还在,而那般人就已经在践踏欺侮我弟弟。等我百年去世之后,恐怕都要更加地凌辱陷害了!”

皇上不得已,就把灌夫家族都杀了,又命令法官治魏其侯的罪,把他判为弃市之罪。

四年(庚戌,前131)

1.冬,十二月晦日(三十日),经过讨论,结果把魏其侯在渭城杀了。

春,三月,乙卯日(十七日),武安侯田蚡也去世了。

后来淮南王安事败之后,皇上听说田蚡接受刘安很多黄金,并且对皇上有不恭顺的话,就说:“如果武安侯在的话,一定会被判斩杀宗族之罪!”

2.夏,四月,天降落霜雪把草都冻死了。

3.御史大夫韩安国治理丞相的事,为武帝引导车驾,不小心从车上摔下,脚摔坏成了跛子。

五月,丁巳日(二十日),任命平棘侯薛泽为丞相,韩安国因病免官。

4.发生地震,大赦天下。

5.九月,任命中尉张欧为御史大夫。

韩安国病好之后,又回复中尉的官衔。

6.河间王德努力做学问而且爱好古道,做事切实,他以黄金布帛向四方寻求好书,所得到的书很多种,和汉朝廷数量相等。

那时候淮南王安也喜欢搜集古书,但他所寻求到的多是浮辩不切实用的书。

献王所得到的书,都是以古文写成的秦还没焚书以前的书。

他采集有关礼乐方面的古代事迹,稍稍地把古书增编到五百多篇,平时穿着儒者衣服,一举一动都中规中矩,合于儒者之道。

所以山东的儒者有很多都和他交游。

五年(辛亥,前130)

1.冬,十月,河间王来朝见天子,献雅乐给朝廷,并且回答有关三雍(辟雍、明堂、灵台)的制度问题及皇上所策问的三十几件事。

河间王的回答都是以推广儒术为主,都能切合事理,文辞简略,但意旨却很明确。

天子命令太乐官要常常习练河间王所献的雅乐,每年在一定的时间备用,可是还是不常运用到。

春,正月,河间王去世,中尉常丽向皇上报告说:“河间王行为端正、品德良好、温和仁慈、恭谨节俭、为人厚道诚敬、爱护下属、知慧明达、眼光深远、对于鳏寡很有恩惠。”

大行令奏报皇上说:“《谥法》上说:'聪明睿知称为献’,给他的谥号就称为献王。”

班固《汉书》的赞文说:

以前鲁哀公说过:“寡人生长在深宫里,在妇人手上成长,从不知道什么叫忧,什么叫惧。”

这些话如果真没说错,那么国家要能够不灭亡,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古人认为宴游安逸就像毒药,没有道德修养而享受富贵,称之为不幸。

汉朝兴起后,一直到孝平帝,诸侯王有数百个之多,大抵都骄奢淫佚,违失道德。

为什么呢?

沉溺在放荡恣肆的享乐当中,是所处的情势使他们如此的。

一般贫苦的百姓,还被他们的习俗所牵系左右,何况是富贵的哀公那类人呢!

“只有伟大雅正的人,才能够行为超卓,不同于一般人”,这句话对河间献王来说,非常接近。

2.起初王恢讨伐东越时,派番阳令唐蒙劝告晓谕南越。

南越以蜀地的枸酱款待唐蒙,唐蒙问枸酱从哪里得来的。

南越人回答说:“经过西北方的牂柯江运来。牂柯江宽有几里,流经番禺城下。”

唐蒙回到长安,问蜀地的商人。

商人说:“只有蜀地出产枸酱,蜀地人都拿着枸酱偷偷地到夜郎去卖。夜郎靠近牂柯江,江的宽度有一百多步,足够使船行走。南越靠着财物使夜郎归附,往西一直到桐师全都归附,但却一直不能够以君臣之礼使唤他们。”

唐蒙就上书劝皇上说:“南越王乘坐黄车,车左挂着大旗,像天子一样,土地东西有一万多里,名义是朝廷外的大臣,实际是一州之主。现在从长沙、豫章前往,水路很多,非常难走。臣私下听说夜郎所有的精兵,可以招到十几万,乘船渡过牂柯江,出乎越人预料之外,这是攻击越人的奇计。如果能够利用汉军的强大,巴、蜀的富饶,要打通通往夜郎的道路,为夜郎设置官吏,是很容易办到的事。”

皇上允许唐蒙的建议。

就任命唐蒙为中郎将,率领一千士卒,运送粮食和辎重车的人员一万多人,从巴、蜀筰关进入,见到夜郎侯多同。

唐蒙厚赐他财物,用汉朝的声威和恩德晓谕他们,约定由汉朝为夜郎设置官吏,让多同的儿子做夜郎令。

夜郎旁边一些小邑都贪图汉朝的绵帛衣物,认为通往汉廷的道路险要困阻,汉廷最后还是不能拥有他们,所以都暂且听从唐蒙的约定。

唐蒙回朝奏报,皇上把这些地方改名为犍为郡,发动巴、蜀的士卒修治道路,从僰道直修到牂柯江,工作的士卒有好几万人,很多士卒因而病故。

逃亡的,就用军令杀掉为首带领的人,巴、蜀的百姓非常害怕。

皇上听了之后,就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等人,顺便晓告巴、蜀的百姓说那种做法不是皇上的意思。

任务完成后,司马相如回朝奏报。

那时候,邛、筰的君长听说南夷和汉朝通好,得到很多赏赐,有很多愿意做汉朝的臣仆,请求比照南夷为他们设置官吏。

天子问司马相如的意见,司马相如说:“邛、筰、冉駹都接近蜀,路也容易开通。秦时道路曾经通达过,并且设了郡县,到了汉朝兴起才废弃。现在如果道路再又畅通,在当地设置郡县,比南夷还好。”

天子认为很对,就封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拿着皇帝的符节前往,副使王然于等人也乘坐传车,利用巴、蜀的钱币财物以贿赂西夷。

邛、筰、冉駹、斯榆的君长都请求做他的内臣。

除掉旧有的边境关隘,使关隘更加开广,向西到达沫水、若水,向南到达牂柯江为界,直通到零关的山路,在孙水建桥,通到邛都,设置一个都尉、十几个县,附属于蜀。

做好这些,天子非常高兴。

3.下诏令征召役卒万人修治雁门困阻险要的地区,以防备匈奴。

4.秋,七月,吹起大风,把树木拔掉。

5.女巫楚服等人,教导陈皇后祭祀和以咒诅压伏别人的方法,以及蛊惑男人的媚术。

事情被发觉,皇上派御史张汤追究查办这件事。

张汤深入调查楚服的同党,相株连而被杀的有三百多人,楚服在市场上被斩首。

乙巳日(十四日),赐给皇后册书,收回皇后的印玺,罢废后位,退居到长门宫。

窦太主(皇后之母)惭愧害怕,叩头向皇上谢罪。

皇上说:“皇后的所作所为不合大义,不能不废后位。你应当更信仰道来安慰自己,不要听那些虚妄的言语,而使你的内心产生嫌怨、恐惧。皇后虽然被废,仍然受到和被废前一样的供奉,长门宫和上宫也没什么不同。”

6.起初,皇上曾经在窦太主家设置酒席,窦太主宠幸卖珠儿董偃,皇上也赐给董偃很多衣冠,不以名字称呼,称为“主人翁”,让“主人翁”侍候饮食。

从此董君受到皇上宠爱,天下没有人不晓得。

董君常常陪伴皇上在北宫游戏,在平乐观驰马逐兽,又参加斗鸡、蹴踘大会,和狗、马竞足的比赛,皇上非常快乐。

皇上为窦太主在宣室设置酒席,派谒者把董君引纳进宫。

那时候,中郎东方朔拿着戟站在阶边,把戟放下上前对皇上说:“董偃犯了三样罪,怎么可以进入宣室?”

皇上说:“怎么说呢?”

东方朔说:“董偃以人臣的身份私下侍候公主,是第一件罪过。败坏男女的风化,扰乱婚姻的礼节,伤害朝廷的制度,是第二件罪过。陛下正当盛年,正集中心思在《六经》。董偃不遵守经义劝人向学,反而崇尚淫靡的享受,以奢侈为急务,享尽狗马的欢乐,放纵耳目的贪欲,是国家最大的盗贼,也是引诱国君淫靡的大凶。”

皇上听了后默默地不说话,过了很久才说:“我已经设置好了酒席,这次饮酒后就改正。”

东方朔说:“宣室是先帝的正室,不是合法度的政事不到宣室计议。淫乱慢慢的侵害,会演变成篡夺。所以竖貂淫惑齐桓公而易牙受害,庆父死亡鲁国才能保全。”

皇上说:“说得对!”

下诏令停止在宣室设置酒席,改设在北宫,引接董君从东面的司马门进入。

赐给东方朔黄金三十斤。

董君所受的宠爱从那时起慢慢衰减。

从此以后,公主、贵人很多都逾越了礼节制度。

7.皇上任命张汤为太中大夫,和赵禹一起商定各种律令,务必要使法令条文严峻。

为严格控制在职的官吏,设下见知法(看见人犯罪,知而不报,就是故纵,要和犯人同罪),所有官吏都相互监督,有罪就奏报。法令的应用更加严苛,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8.八月,发生螟虫之灾。

9.这年,征召官吏百姓当中,能够明白当代事物、学过圣贤道术的人,由各县按次给与廪食,让他们和计簿使者(郡国每年派遣计簿的使者到京师把簿册呈给皇上)一起前往朝廷。

淄川人公孙弘回对策问说:“微臣听说上古尧、舜的时候,不注重封爵加赏,但百姓都能劝勉于善,不注重刑罚但百姓都不犯法,是因为上古时,在上位的长官以正道做模范给百姓看,而且对待百姓也能守信。后代注重封爵加赏,而百姓反而不能劝勉于善,刑法深刻严厉而奸诈之事反而不停止,是因为在上位的长官不守正道,对待百姓不守信的缘故。优厚的奖赏和严厉的刑罚,并不能够劝勉人向善和禁止人为非作歹,一定只有信实才能做到。所以根据才能大小任命官职,那么官吏就尽职分把政事办好。抛弃没有实际用途的言论,那么事情就可得到真相。不制作没有用处的器具,就可以减少税收。不剥夺百姓耕种时间,不妨碍百姓工作的劳力,百姓就可以富有。有道德的人进用,没有道德的人退位不用,那么朝廷就获得百姓尊敬。有功的人在上位,无功的人在下位,那么大臣们的地位就能有次序。处罚犯罪的人,奸邪的事就不再发生。奖赏有才能的人,臣下就能劝勉于善。总共这八件事,是治政的根本。所以百姓各得其业,就不会有争执的心理,得到合理的待遇,就不会埋怨朝廷。在上位的长官对待百姓合乎礼节,百姓就不会残暴。爱护百姓,百姓就亲近长上,这是有天下的国君所急切要做的事情。礼义是百姓所服从的,而赏罚能顺着礼义去做,百姓就不会违犯法禁了。臣听说:'声气相同可以互相应和。’现在上位的国君有谦和的美德,下位的百姓就能和皇上合德,所以心和精神相和,精神和形体相和,形体和声音就和,声音和天地就能顺应以和了。所以阴阳调和,风雨合于时令,甘露下降,五谷丰收,六畜兴旺,嘉禾出现,美草生出,山不会寸草不生,沼泽不会干涸,这是和的最高境界。”

当时回对策问的有一百多人,太常上奏把公孙弘的名次排在后面。

应对的策文呈奏皇上后,皇上把公孙弘提升为第一,拜他为博士,在金马门做顾问。

齐人辕固,年纪已经九十几岁,也以贤良的身份受征召。

公孙弘侍候辕固很恭敬,不敢正视,辕固说:“公孙先生,你务必要学正道,必言政事,不要学邪道以媚世求荣!”

儒生中有很多人毁谤辕固,辕固就告老罢官而回乡。

那时,巴、蜀四个郡,正在开凿山路通达西南夷,士卒所需粮饷要运送千余里。

开几年,路仍不通,士卒疲惫饥饿,遭到炎热湿气侵袭而死亡的有很多。

西南夷又数次反叛,发动军队攻击汉士卒,使得汉朝花费巨万金钱却仍然没能开凿成功。

皇上非常担心,下诏命令公孙弘前往视察。

公孙弘回来向皇上奏报,极力地诋毁西南夷没有什么用处,皇上不听信他的话。

公孙弘每次早朝会拜皇上时,开口陈述事情的大概罢了,让国君自我选择,不愿意当面指斥,也不愿当廷争辩。

因此皇上观察到他的品行谨慎厚道,富有辩才,熟悉法律和政事,以儒术修饰自身,就非常喜欢他。

一年当中升迁到左内史。

公孙弘每次奏报政事,有时皇上不答应时,他不当廷争辩。

常常和汲黯在皇上空闲时,请求向皇上申述一番,汲黯先讲,公孙弘在后加以补充,天子常常很高兴,两人所请求的皇上都接受,因此身份一天天地更加宠贵起来。

公孙弘曾经和公卿约好建议的内容,但他一到皇上面前,就全部背叛约定,只顺应皇上的意旨。

因此汲黯当廷责问公孙弘说:“齐人大都狡诈而没真情实意。起先和臣子们所做的建议,现在都背叛了,表示对人不忠!”

皇上问公孙弘。

公孙弘谢罪说:“了解臣的人,会认为臣是忠心的。不了解臣的人,就认为臣是不忠。”

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话。

左右宠幸的大臣每次毁谤公孙弘时,皇上就更加优厚地对待他。

六年(壬子,前129)

1.冬,开始抽商人车船的税金。

2.大司农郑当时建议说:“穿过渭水建造渠道,一直到黄河,转运关东的粮食直接而且容易,又可以灌溉渠道附近的一万多亩百姓田地。”

春,下诏令征召役卒几万人开凿渠道,按照郑当时的建议做。

做了三年,渠道开通,人人都认为很方便。

3.匈奴侵入上谷,杀死掠夺官吏百姓。

朝廷派遣车骑将军卫青从上谷出兵,骑将军公孙敖从代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每位将军各率领一万骑兵在关市附近攻击胡人。

卫青到了龙城,得到胡人首级和俘虏共七百人。

公孙贺没有所得。

公孙敖被胡人打败,亡失七千名骑兵。

李广也被胡人打败。

胡人活捉了李广,把他放置在两匹马之间,用网子盛着,让他躺着,走了十几里。

李广装死,突然跃上胡儿的马背,夺取胡儿的弓箭,鞭打着马向南飞驰,逃脱危险回到汉朝。

汉朝把公孙敖、李广拨给廷吏处理,被判死刑,应当斩杀,后出钱赎罪,废为庶人。

只有卫青获得赐给爵位,封为关内侯。

卫青虽然出身于奴仆(平阳公主家骑奴),但善于骑马射箭,才能勇力超过一般人,对待士大夫很有礼节,对待士卒也有恩惠,所以士众乐于听他使用。

他又有将帅的才能,所以每次出兵往往都能建立功勋。

天下臣子从此佩服皇上能了解、任用人才。

4.夏,发生大旱灾,蝗灾。

5.六月,皇上到雍巡行。

6.秋,匈奴好几次侵盗边境,渔阳被侵盗得尤其严重。

任命卫尉韩安国为材官将军,屯驻在渔阳。

元朔元年(癸丑,前128)

1.冬,十一月,下诏令说:“朕特别下诏令给执事大臣,要他们起用廉洁之士,推举孝顺之人,希望能够蔚成风气,继续使先圣的德业美好光大。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一定有忠信的人。三个人一起走,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在内。现在甚至整个郡一个人都不推荐,这是教化不能尽量下达百姓,和积德累行的君子被小人所阻,而不能闻达于天子的缘故。而且推荐贤人,可以接受皇上的奖赏,蒙蔽阻挠贤人要接受戮死的处罚,这是古人治政的方法。现在就提议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如果不推举廉孝贤人就有罪!”

有司奏报皇上说:“不推举孝子,不接受皇上的诏令起用贤人,就以不尊敬皇上的罪论断;不去察求廉士,表示不能胜任自己的职务,应当免官。”

皇上通过了奏报的内容。

2.十二月,江都易王刘非去世。

3.皇上儿子刘据出生,是卫夫人所生。

三月,甲子日(十三日),立卫夫人为皇后,大赦天下。

4.秋,匈奴二万骑兵侵入汉境,杀害辽西太守,又杀死两千多人,包围韩安国的营垒。

又侵入渔阳、雁门,每个地方杀死一千多人。

韩安国把营垒更加地往东迁徙,屯驻在北平,几个月后就病死了。

天子就再征召李广,任命他为右北平太守。匈奴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并避开他,有好几年不敢侵入右北平。

5.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雁门出发,将军李息从代出兵。

卫青斩杀匈奴的首级和俘虏的人数有好几千人。

6.东夷薉君南闾等总共二十八万人投降,设置为苍海郡。

征伐东夷等国时,士卒车徒的费用,和征伐南夷相等,使得燕、齐之间的百姓生活困苦,民心骚动起来。

7.这一年,鲁共王刘馀、长沙定王刘发都去世。

8.临淄人主父偃、严安,和无终人徐乐都上书给皇上,谈论政事。

起初,主父偃游历齐、燕、赵,都没有得到好的遭遇,那些儒生都排挤他,不容纳他。

他的家里又贫穷,到处借贷都借不到钱,就向西进入关中,在宫廷下上书皇上,早上刚奏报,黄昏时就被召入宫。

所说的九件事之中,其中八件是有关律令的事,另外一件事就是劝皇上不要攻伐匈奴,他的言辞是这样:“《司马法》说:'国家虽然强大,喜好打仗的话一定会灭亡。天下虽然已经平定,忘记作战的准备一定会给国家带来危险。’愤怒生气是背逆了道德,兵器是不吉祥的器具,和人争夺是最不好的行为。专心一意希望打胜仗、穷兵黩武的国家,没有不懊悔的。以前秦皇帝并吞了战国,追求胜利不休息,要再进攻匈奴。李斯劝说:'不可以这样做。匈奴不住在城郭里,也没有积粮的仓廪,随意迁徙,像鸟儿飞翔一样,是不容易控制的。而且军队深入匈奴境内,粮食一定断绝。粮食随着军队后行,工作繁重,于事无补。占有他们的土地,没有什么利益。俘获他们的百姓,也不可能和我们的军民和协共居。胜利时只有把他们百姓杀掉,这样做的话,就不是为民父母所应做的了。战争使中国国力消散,匈奴称心快意,不是长远的计策。’秦皇帝不听李斯的劝告,就派蒙恬率领军队攻打胡人,开辟千里的土地,以黄河作为边境。占有的土地本来是咸卤的沼泽,不能生长五谷。然后又征召天下丁壮男子守卫北河,军队暴露野外有十几年,死亡的人数也数不清,但始终还是不能越过黄河向北推进,难道是士卒不够、武器没有备好的缘故吗?决不是,是因为客观的形势不可能做到。又命令天下人要飞快地输运草料,以车船转运粮食,从背海的东腄郡、琅邪郡开始,辗转输送到北河,大抵三十钟(六斛四斗为钟,共一百九十二斛)的粮食,到达时只剩下一石。使得男子卖力耕作,粮饷还是不足,女子努力纺纱织麻,连帷幕都不够用,百姓离散,孤儿寡妇、年老弱小的人不能获得养育,道路上的死人多到彼此可以相望,就是这原因才使得天下人背叛了秦。后来到了高皇帝平定天下后,在边境攻占土地,听说匈奴的军队聚集在代谷外面,就想加以攻击。御史成上前劝告说:'不可这样做。匈奴人的本性,就像野兽聚集,禽鸟飞散一样,形踪不定,要攻击他们就好像攻击人的阴影一样,是攻击不到的。现在以陛下美盛的德行,却去攻打匈奴,臣私下为陛下担心。’高帝不听劝告,就向北到达代谷,果然就发生了平城被包围那件事件。高皇帝事后很懊悔,就派刘敬前往匈奴定下和亲的约定,然后天下人才忘记了两方动干戈作战的事。匈奴的不容易控制,已经不是一代了。他们侵扰边境、驱掠人畜财物,那是他们的工作,天性本来就是这样子。上推到虞、夏、殷、周的时代就不加以规范责备,把他们当禽兽蓄养,不把他们当做人。陛下不往上看看虞、夏、商、周的传统做法,反而往下沿承近代的违失,这就是臣最担心的事,也是百姓疾苦的原因。”

严安上书给皇上说:“现在天下百姓,使用财物奢侈浪费,车马、衣裘、宫室等,都竞相修饰得漂漂亮亮,调和五声,使五声有节奏感,混杂颜色,使颜色有纹彩外现,注重五味,使面前所摆食物有一丈见方那么宽广,向别人夸示财富,引诱人贪欲。百姓的本性,是看到美好的东西就羡慕,所以这种风气等于是教导百姓奢侈。奢侈而不加节制,物质就不能充足,这时百姓就会离弃农桑的工作,而追求声色的物质享受了。声色的享受不可能平白的得到,所以一般士绅就不惜用欺诈的手段,带剑的勇士借口大肆杀人,来抢夺财物,而一般人也不知道什么是羞耻,所以犯法的人很多。臣愿意为百姓订下制度来防止百姓的贪淫,使贫富之间彼此不相炫耀,来调和他们的心理。心志一稳定,盗贼就消失,刑罚就可以减少,阴阳和谐,万物也就滋生繁茂。以前秦王野心很大,心志荒逸,想要扬威国外,派蒙恬率兵攻击北方的胡人,又派屠睢率领海军攻打越。那个时候,秦的灾祸是北方和胡人结兵,南方又和越相抗,驻兵在没有用处的土地上,一去就回不来。十几年之间,成年男子穿着甲衣上战场,成年女子运转输送粮食到前线,痛苦得不想活下去,在路旁树下吊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后来秦皇帝去世,天下都叛变了,使得秦灭了后代,绝了祭祀,这是穷兵黩武所带来的灾祸。所以周的失败是因为国弱,秦的失败是因为国强,这种灾患都是不改变政策所带来的。现在陛下要招降西夷,使夜郎前来朝贡,降服羌、僰,攻占薉州,建筑城邑,深入匈奴的土地,焚烧他们的龙城,议论的人都赞美这种做法,但这只是站在人臣的利益来说,决不是治天下长远的计策。”

徐乐上书给皇上说:“臣听说天下的灾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代和现在道理都一样。什么叫做土崩呢?就是秦的末代那样。陈涉没有千乘诸侯的尊位,也没有一尺一寸的土地,本身也不是王公、大人、名门望族的后代,在家乡也没有什么好名声,又没有孔子、曾子、墨子的才能,和陶朱、猗顿一样的财富。可是他在贫穷的里巷中起兵,拿着矛戟,袒露一边手臂大声疾呼,天下闻风追随他,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由于民生困苦而国君不关心,在下的百姓有怨恨而长官不知道,风俗已经败坏而政事没有修好的缘故。这三样是陈涉叛秦的凭借,这就是所谓土崩。所以说天下的灾患在于土崩。什么叫做瓦解呢?吴、楚、齐、赵的起兵作乱就是。七国计划叛逆朝廷,都号称自己为万辆兵车的国君,拥有披甲的士卒几十万,声威足以慑服国内臣民,财物也足够拿来奖励士卒百姓。可是他们向西不能夺得一尺一寸的土地,本身反而在中原被活捉,这是什么缘故?并不是他们的权势比匹夫轻微,也不是兵力比陈涉弱小。在那个时候,先帝的德化并没有衰竭,而且安居在乡里快乐生活的百姓很多,因而诸侯得不到国境以外的帮助,就是这些缘故,七国的作乱才会失败,这种情形就是所谓瓦解。所以说天下的灾患不在瓦解。以上所说的两点,是影响国家安危的最清楚的要件,也是贤明的国君所应该留心仔细观察的事情。最近,关东的五谷有几年收成不好,岁收一直不能回复,百姓大多很穷困,又加上边境战事的侵扰。推演情势,按照道理来看,百姓有不安于住家的事发生。百姓心不安,就容易引起动乱,容易动乱就是土崩的情势。所以贤明的国君能观察万化的本源,明白安危的机微,在庙堂上把政事筹划办好,而把还没成形的灾患消除,要领就在于使天下没有土崩的情势罢了。”

书信奏报到皇上手上,天子就召见主父偃、严安、徐乐三个人,对他们说:“你们都在哪里,为什么我们相见这么晚呢!”

都任命他们为郎中。

主父偃尤其受到亲近宠幸,一年当中共有四次升迁,做到中大夫。

大臣担心他在皇上面前讲坏话,贿赂他的财物累积到千金之多。

有人对主父偃说:“你太横行了!”

主父偃说:“我在世时不能做到大夫具备五鼎(羊、豕、肤、鱼、腊)的食物,死的时候就用鼎镬来烹煮我好了!”

二年(甲寅,前127)

1.冬,赐给淮南王几案手杖,不必上朝朝拜天子。

2.主父偃劝皇上说:“古时候的诸侯地方不超过一百里,天子诸侯强弱的形势分明,容易控制。现在诸侯有的连结数十个城市,地方有千里之大,平时骄傲奢侈,容易做出淫乱的事,有紧急事发生,就凭借他的强大而和其他诸侯联合,来背叛京师。用法令来分割削减他们的土地,叛逆的事件就要发生,像以前晁错所说的情形一样。现在诸侯的子弟有的有十几个人,而只有嫡长子继立,其他的人虽然是骨肉,却得不到一尺土地的封建,那么仁孝的道理就不能发扬。希望陛下命令诸侯得以推广恩泽,分封子弟,用土地封所有子弟为侯,子弟们人人都很高兴能得到自己的愿望。皇上用恩德施给王侯子弟,而实际上是在分割他们的土地,这样下去的话,不必削割而王侯的势力就会稍微减弱了。”

皇上接受主父偃的意见。

春,正月,下诏令说:“诸侯中,有要推广恩泽,分封子弟土地的,就各自条写清楚呈上,朕将为子弟们定下名号。”

从此藩国开始分割,而王侯的子弟也全部受封为侯了。

3.匈奴进入上谷、渔阳,杀死掠夺官吏百姓一千多人。

派遣卫青、李息从云中以西出兵到陇西,在河南攻击胡人中的楼烦、白羊王,得到胡人首级和俘虏有数千人,牛、羊一百多万只,白羊、楼烦王逃走,就夺取了河南地。

皇上下诏令封卫青为长平侯。

卫青的校尉苏建、张次公都有功劳,封苏建为平陵侯,次公为岸头侯。

主父偃说:“河南地方土地肥沃,外有黄河的险阻,蒙恬曾经在那儿建城,用来追逐匈奴,可以省掉国内戍卒由陆路和水路转输粮食的麻烦,增强中国的武力,这是消灭胡人的根本方法。”

皇上把主父偃的建议拨给公卿讨论。

大家都认为不方便。

但皇上竟然采用主父偃的计划,设立朔方郡,派苏建带领十几万人建筑朔方城,再修缮秦朝时候蒙恬所建筑的要塞,利用黄河的屏障以巩固朔方城。

粮食从很远的地方转运过来,山东地区以来的百姓都受到劳累,费用有好几十百万万,使得官府的仓库都变成空无所有。

汉也把上谷地区斗辟进入匈奴境内的造阳送给匈奴。

4.三月,乙亥晦日(三十日),发生日蚀。

5.夏,劝募百姓十万人迁徙到朔方。

6.主父偃劝皇上说:“茂陵刚刚建立,天下的豪俊杰出人物,和富有的大家族,以及煽动群众作乱的人,都可以迁徙到茂陵。这样做对内可以充实京师,对外可以消除奸恶狡猾的人,这就是所谓不杀人而灾害已消除。”

皇上接受主父偃的意见,迁徙郡国中的豪俊杰出人物,和家财三百万以上的人到茂陵居住。

轵人郭解,是关东的大侠客,也在被迁徙的名单中。

卫将军为郭解说话:“郭解家里贫穷,不合在被徙的名单里。”

皇上说:“郭解是个平民,权势高到能够让将军为他说话,证明他的家庭并不贫穷。”

最后还是把郭解的家族迁徙了。

郭解平生为了人家瞪他一眼,就杀了很多人,皇上听到这消息,就下令要官吏拘捕郭解治罪,郭解所犯的罪都在大赦之前。

轵县有个儒生陪侍使者坐着,有个客人称赞郭解的为人,儒生说:“郭解专门做违犯法令的事,怎么可以说是贤士呢!”

郭解的客人听了这话后,就把儒生杀了,切断他的舌头。

官吏因此责备郭解,郭解实在不知道是谁杀的,杀人的人也绝没有人知道是谁。

官吏就奏报说郭解没罪,公孙弘持异议说:“郭解是个平民,专做侠士之事,行使权势,人家瞪他一眼就杀人。郭解虽然不知道谁杀了儒生,但这罪过比郭解亲杀还严重,应当判处大逆无道的罪。”

就族杀了郭解。

班固说:

古代的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一直到庶人,各有各的等级,所以百姓服从事奉长上,而下民对长上也没有窃夺的野心。

周室衰微之后,礼乐、征伐由诸侯做决定。

齐桓公、晋文公之后,大夫成为世世代代的权臣,陪臣(诸侯的臣子,对天子说为陪臣,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说是陪臣)执掌国家的命脉。

政事慢慢地衰微,一直到战国,合纵连横的学说出现,从此列国的公子当中,如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都借着王侯公族的权势,争着做侠义的行为,对于学鸡鸣叫、学狗盗物的低俗食客,没有不以宾礼对待的。

而赵国宰相虞卿,抛弃朝廷和国君的利益,以救济知己魏齐的危急。

信陵无忌穷夺符节,假借君命,杀死统军的将领,自己带兵,来解决赵平原君的急难。

这些人都是为了要在诸侯中取得尊重,使自己的名声能在天下显扬,那些扼腕(扼腕即握腕,振奋的样子)四处游谈的人,都把那四个豪杰(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当成首领。

于是那些背弃公利以结成死党的说法出现,而固守职责事奉长上的道义也就废弃了。

到了后来汉朝兴起,法令宽疏,不知道把以上所说的那种缺点匡正改过。

所以代王宰相陈豨的侍从车驾有一千辆之多,而吴濞、淮南王等人招来的宾客也都有数千人。

外戚大臣像魏其、武安之类都在京师竞逐名利,平民身份的游侠像剧孟、郭解这类人也都在乡里之间驰走横行,他们的权势遍布在州郡之间,他们的力量可以折服公侯,众人百姓也都在宣扬他们的声名事迹,觊觎他们的名声,羡慕他们的成就。

虽然最后他们陷身在刑法之中,但却自以为和那些自杀身死的人拥有同样的名声,就像季路、仇牧,虽至死亡,也不懊悔一样。

所以曾子说:“在上位的人失去了道,使得民心离散已经很久了。”

在上位的明主如果不向百姓表示出好、恶的标准,用礼节法度来统一百姓行动,百姓怎么会了解法令,而使行为趋向于正呢!

古代的正法是这样:五霸的作为,对三王来说,是罪人。而六国的作为,对五霸来说,也是罪人。而四位豪杰的作为,对六国来说,又是罪人。

何况郭解这类人,以鄙细的匹夫身份,窃夺生杀的大权,所犯的罪过除了判处死刑之外,已经不容再有所赦免了。

看他个性温良、爱护众人、救济穷困、帮助人渡过难关、谦虚不夸耀,也都有超绝一般人的作为。

可惜的是不能进入道德的领域,只是苟且地把自己投身在低俗的行为里,弄得自身被杀,宗族灭亡,这不是他的命不好,而是所作所为造成的。

荀悦评论说:

世俗有三种“游”,对道德来说,都是盗贼:一是游侠,二是游说,三是游行。

建立一种威严、权势,作威作福,结纳私人友谊,在社会中建立坚强的党派,就是游侠。

以狡辩的言辞作为掩饰,设下诡诈机谋,到处游走,来迎合时势的需要,就是游说。

表面上以仁为主,所作所为却迎合时尚,结连盟党,树立虚浮的名誉,作为个人的权势利益,就是游行。

这三种,都是混乱所以产生的原因。

而且会伤害道德、毁坏法令、迷惑世人,所以是先王所小心慎重对待的事。

一个国家有四类百姓(士、农、工、商),每一类百姓都做好本分的职业。

不从事四类百姓所做的工作的人,就是奸民。

奸恶的百姓不产生,王者之道才能有成就。

以上所说三游的产生,都是出现在朝代的末尾,在周、秦两代的末季尤其严重。

在上位的官吏不贤明,下民行为就不端正,制度建立不起来,三纲五纪弛缓废弃。

用听信别人的毁谤、称赞,作为官位升贬的标准,不考核真才实学。

用个人的爱憎,作为衡量利害的标准,不计论实际的真情。

用个人的喜怒作为赏罚的法则,不看清楚实际情况,弄得上下都虚假,所有的事情都乖违错误。

所以议政的大臣要计算利益多少才出口讲话,选贤举能的官吏要考量亲疏远近才下笔推选,善恶的标准被众人意见所搅混,功罪的赏罚也被王者不良的法令所混乱了。

可是利是不可能靠义求得的,而灾害也不可能用道德躲避的。

所以上位的君子违犯礼节,下位的百姓违犯法禁,彼此奔走追逐,超越自己职责和应守的法度,竞以浮华为饰而废弃内在的道德修养,只为争取财利。

怠慢了对父兄的尊敬,而崇尚宾客之间的礼节。

轻忽了骨肉之间的恩情,而重视朋友之间的友爱。

忘却修养自己的要道,而专求大众的称誉。

割弃谋衣服饮食的正事,求满足于饮宴的喜好。

馈赠礼物的人充满门庭,拜候慰问的人在路上连绵不断。

书信比公文多,私人的事务比公家的事还繁复。

因此下流的习俗形成,而正当的道理就毁坏了。

所以上位的圣王治理国家,领导百姓,先使制度端正。

善恶的标准和行为的功罪相合,而不受毁誉的影响,听臣下的言语再责求实效。

所以事实和臣下所讲的话不符合就是虚,真情和外貌不相配合就是伪,毁谤或赞誉失去事实就是诬,所谈的事,没有系统就是迷惘。

虚伪的作为不能存在,诬陷欺惘的言辞不能施行,有罪恶的人不能获得侥幸,没有罪过的人不担忧、恐惧,请托、进谒求情行不通,财货贿赂没有用处,消灭华丽的文采,抛弃虚浮的言辞,禁止虚伪狡辩,断绝不合德义的智识,驱逐纷乱的百家思想,专一于圣人最高深的道理,用仁慈恩惠养民,用礼乐文饰政事,那么善良的风俗就能奠定,而伟大的教化就形成了。

7.燕王定国和他父亲康王的姬妾通奸,又夺走弟弟的妻子作为姬妾。

杀肥如县令郢人,郢人的兄弟上书告定国,主父偃把这件事泄露出来,公卿们请求杀掉定国,皇上允许了。

定国自杀,封国被废除。

齐厉王次昌也和他的姐姐私通。

主父偃要把女儿嫁给齐王,齐纪太后不答应。

主父偃就对皇上说:“齐临淄有十万户人家,市场的租税有千金,民众都很富有,财富超过长安,不是天子的亲生兄弟、宠爱的儿子不能够分到那里为王。现在齐王对待亲属日益疏远,又听说他和姐姐淫乱,请求皇上治他的罪!”

于是皇上就拜主父偃为齐国宰相,而且要他纠正齐王的淫乱之事。

主父偃到了齐国,马上就治后宫宦官的罪,口供牵连到齐王身上。

齐王很害怕,就喝毒药自杀。

主父偃年少时曾到齐和燕、赵等国游历,地位显贵后,就连续地把燕、齐两国弄垮了。

赵王彭祖很担心,上书告主父偃接受诸侯的金钱,所以诸侯的子弟才有很多人封为王。

后来齐王自杀死了,皇上听到了消息,非常生气,认为主父偃强劫齐王,逼令齐王自杀,就召他回来,交给执法官吏处理。

主父偃承认接受诸侯金钱贿赂,但实在没有强劫齐王逼他自杀。

皇上想不杀主父偃,但公孙弘说:“齐王自杀之后,没有后代,封国废除,改设为郡,入属于汉,这件事主父偃是元凶。陛下如果不杀主父偃,无法向天下诸侯谢罪。”

就杀了主父偃和他的宗族。

8.张欧免官,皇上要任命蓼侯孔臧为御史大夫。

孔臧推辞说:“臣家世世代代以研究经学为职业,请求皇上让臣做太常,掌管臣家世世代代所做的工作,和堂弟侍中孔安国一起整理古人的教训,让这些古人的教训可以永远留给后代子孙。”

皇上就任命孔臧为太常,对他优礼厚赐,好像对待三公一样。

三年(乙卯,前126)

1.冬,匈奴军臣单于死亡,他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己封为单于,打败军臣单于的太子於单,於单逃亡投降汉朝。

2.任命公孙弘为御史大夫。

那个时候,刚刚打通西南夷,在东方设置苍海郡,在北方又建筑朔方郡。

公孙弘好几次劝谏皇上,认为使中国国力疲惫衰敝,去奉守没有用处的土地,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所以希望废弃设郡的计划。

天子派朱买臣等人以设置朔方郡的好处问难公孙弘,朱买臣等人条写十项设置朔方郡的便利,但公孙弘没有一条能驳倒。

公孙弘就谢罪说:“臣是山东的鄙人,不晓得设置郡有这么多的便利,臣希望能废置西南夷、苍海,而专一奉守朔方。”

皇上就允许了。

春,废除苍海郡。

公孙弘以布做被面,饮食也不注重肉味。

汲黯说:“公孙弘位在三公,所得的俸禄很多,可是他还用布做被面,这是在欺骗人。”

皇上问公孙弘实情,公孙弘谢罪说:“有这种事。九卿之中和臣交情好再没有如汲黯的,可是今天朝廷上所诘问臣的事,实在击中了微臣的缺点。以三公的身份做布面的被子,和小官吏没有差别,实在是在巧诈掩饰,目的是为了钓取名声,就像汲黯所说的一样。而且如果没有汲黯的忠心,陛下怎能听得到这些指责我的话!”

天子认为公孙弘非常谦虚礼让,更加尊重他。

3.三月,赦免天下。

4.夏,四月,丙子日(初七),封匈奴的太子於单为涉安侯,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5.起初,匈奴投降的人说:“月氏原来住在敦煌、祁连之间,是个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了月氏。老上单于把月氏王杀了,把他们头拿来做饮酒器具。其他的月氏群众就逃亡到远方去,心里埋怨匈奴,无人愿和匈奴一起作战。”

皇上劝募能够通使到月氏的人。

汉中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他从陇西出发,直接前往匈奴。

单于捉到他,把他留在匈奴十几年。

张骞得到机会逃出,向西面月氏走去,几十天之后,到了大宛。

大宛听说汉的财物富饶,要和汉通使却做不到,看到张骞后,心里高兴,就为他准备向导和译员,引导他到了康居,辗转到大月氏。

大月氏太子继立为王后,击败了大夏,分割大夏的土地加以占住,这些土地肥沃富饶,少有敌寇,所以大月氏王没有向匈奴报仇雪耻的心。

张骞留在月氏一年多,最后还是摸不清月氏的心意,只好回汉朝。

他依傍着南山行走,想要从羌的国中回汉,但是又被匈奴捉到了,又留下一年多。

正好伊稚斜赶走太子於单,匈奴国内正在战乱当中,张骞就和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逃回汉朝。皇上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

张骞刚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开汉朝十三年,只有两个人活着回来。

6.匈奴好几万骑兵攻入边塞,杀死代郡的太守恭,并杀死一千多人。

7.六月,庚午日(初二),皇太后去世。

8.秋,废弃设置西夷为县,只设置南夷、夜郎两县、一个都尉,又稍后命令犍为自己保护固守,集中全力建筑朔方城。

9.匈奴又进入雁门,杀死、掠夺一千多人。

10.这一年,中大夫张汤被任命为廷尉。

张汤的为人很富机诈,卖弄才智来驾驭人。

那时候皇上正好倾向于文学。

张汤表面假装很敬慕文人,事奉董仲舒、公孙弘等人。

任命千乘兒宽为廷尉掾,附会古义来判决案情。

他办案的原则是这样:

他所要办罪的人,也就是皇上所要加罪,和监、史(廷尉有狱史二十七人)所要加祸的人。

他所要释放的人,也就是皇上所要释放,和监、史所要轻判的人。

因此皇上很喜欢他。

张汤对老朋友的子弟照顾爱护得尤其深厚。

他问候诸公侯,寒暑都不间断。

所以张汤定的法令条文虽然深苛、心意疑忌前贤、不公平,但是仍然得到好声誉。

汲黯好几次在皇上面前责问张汤说:“你是正九卿,上既不能称褒先帝的功业,下又不能抑止天下人邪恶的心,使国家安定,人民富有,让监狱没有犯人,却只会把高皇帝时的法令纷纷地加以更改!你这样胡搞,将来会绝子绝孙!”

汲黯常常和张汤讨论政令,张汤的言论经常都注重条文深苛,琐碎苛求,而汲黯刚直严厉,守高尚的节义,不屈服于人,有时怒气一发,就骂说:“天下人都说刀笔吏不能够做到公卿,果然不错!让天下人恐惧得不敢前进、侧眼不敢正视的人就是张汤。”

四年(丙辰,前125)

1.冬,皇上到甘泉巡行。

2.夏,匈奴进入代郡、定襄、上郡,侵入的匈奴军每地各有三万骑兵,杀死、掠夺好几千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