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日耳曼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欧洲北部,住在简陋的茅草棚里,身披兽皮,手持棍棒,靠狩猎和畜牧维持生计。 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他们勇猛好斗的性格,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日耳曼神话故事。 中华民族有盘古开天地的传说,而日耳曼人版的创世神话则是冰雪巨人——伊密尔。 相传最早的时候,没有天、没有地、没有海也没有空气,一切都是黑暗的,只有冷和热可以区分。 冷是冰雪,热是火焰,它们相接的地方是一条宽而深邃的裂缝。 后来冷热相接,产生水汽和云雾,就出现了伊密尔,与伊密尔同时诞生的还有一只名叫乌特赫姆的大奶牛,它喷出牛奶供伊密尔食用。 母牛以冰为食。 奶牛吃着吃着,吃出了深埋在冰里的神的祖先蒲利。 伊密尔的身体衍生出很多子女,他们却不辨善恶,互相不容。 于是蒲利的孙子奥丁杀死了伊密尔,而伊密尔的鲜血将他的子女淹死了。 成为“众神之王”的奥丁用巨人伊密尔的身体造出了世界。 头变成了天,肉变成了地,骨变成了山,血汗变成了海洋,头发变成树木百草。 四个矮人站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扛住天。 奥丁取火球布满天空成为耀眼的星星,最大的就是太阳和月亮。 万物就这样被造出来了。 世界初具规模时,神开始考虑要造出一种居住在这富饶大地上的完美生物。 有一天,三位神祇奥丁、威利和维在海滩散步,海浪冲过来两截木头,一截是榆木,一截是梣木。 众神捡起之后觉得这木头是块好材料,便开始用刀把它们分别雕刻成男人和女人的形状。 奥丁把木头握在手中,赐予他们呼吸和生命,威利赐予他们灵魂和智慧,最后维赐给了他们体温。 神给他们起了好听的名字,男人叫阿斯克,女人叫爱波拉。 阿斯克后来与爱波拉相爱,世世代代繁衍,他们的子孙成为现在的人类。 日耳曼神话中最重要的主神是“众神之王”奥丁。 奥丁作为世界的统治者,相传年貌在五十岁左右,身材高大,神情冰冷而严肃。 奥丁头戴大金盔,肩上栖着两只神鸦,分别象征着“思想”和“记忆”。 它们每天环游世界,归来后向奥丁报告大地上发生的事情。 奥丁不仅有耳目还有警卫,它们就是蹲在奥丁脚下的狼。 奥丁为了增加智慧、预测未来,以一只眼睛为代价喝到了圣泉。 他发明了古文字,给人们带来知识。 奥丁好战且长于智谋,是诸神之王,也是死者之王、权力之神、魔法之神。 以勇敢为无上美德、将战死视为光荣的日耳曼人,也把奥丁作为战神崇拜。 奥丁在阿瑟加德有三处宫殿,其中有一处尤为著名,名为瓦尔哈拉,也被称为英灵殿。 瓦尔哈拉是勇者的归宿,凡是战死的勇士皆可以成为座上客,奥丁会赠予精美铠甲作为礼物。 在瓦尔哈拉,有一队侍女名为瓦尔基里。 这些少女或是奥丁的女儿,或是人间国王的公主,或是敬奉神明的贞洁少女。 少女们奉奥丁之命在人间战场上挑选勇敢的战死者,带到瓦尔哈拉宫殿中享乐,以备将来“诸神的黄昏”降临时,和诸神一起参加最后的决战。 瓦尔基的形象十分迷人。 她们有着漂亮的白臂和飘逸的长发,戴着金盔或是银盔,穿着血红色的战袍,拿着发光的矛和盾。 她们骑着精小的悍马,在空中疾驰,送给那些垂死勇士最后的死亡之吻,接受了的战士就可以被带去瓦尔哈拉。 瓦尔基里不仅会在陆地战场上挑选战士,还会到海上从大船里带走勇敢的维京人。 据说如果维京人看到瓦尔基里就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便会不要命地狂欢等待死亡之吻。 瓦尔基里中最为出名是布伦希尔特,她在德国古代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和瓦格纳著名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都有出场。 被带到瓦尔哈拉的战士可以享受周到的服侍。 瓦尔基里们脱掉染血的战袍,换上雪白的长衣,露出美丽的臂膀给战士们上菜。 大杯的神羊乳盛在他们仇敌的头盖骨里,还有取之不尽的美味野猪肉供战士们敞开肚子吃。 这种野猪肉十分神奇,是从神之猪沙赫利姆尼尔身上割下来的。 神猪有神奇的能力,割了肉会迅速长好。 在瓦尔哈拉,白天这些战士们面对面地切磋武艺,晚上豪吃海喝。 这大概就是当时日耳曼战士最向往的生活了。 他们就这样等待着,无所畏惧地迎接“诸神的黄昏”。 诸神的黄昏,是整个人类乃至神界都无法挽回的灾难。 光明之神巴德尔被黑暗之神阴谋杀害。 万物都在为这个光彩四射的宠儿哀悼时,煤炭巨人没有垂泪,导致巴德尔继续留在死亡之国。 因此世界开始变得灰暗和阴冷,“诸神的黄昏”随后也无可避免地降临了。 这种灾难极具北欧地理环境的特色,它源于人们对自然不可预知的恐惧,那就是严寒。 没有生机盎然的春天、热烈的夏天、丰收的秋天,只有漫长寒冷的冬天。 太阳无法散发温暖的光,只有寒风无处不在。 世界上的一切和平、宁静与美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出于生存意志而暴露出来的自私自利、妒忌和贪婪。 战火在燃烧,大地在颤抖,树木在倾倒。 被降服的恶魔挣脱锁链再次逃了出来,在大地上肆意行凶。 这其中有恶魔洛基,吞掉太阳的芬里厄狼,还有地狱的恶犬加尔姆。 大海掀起巨浪,吞噬陆地,也吞噬山脉,整个世界变成汪洋,无数生命被埋葬。 一条巨船在浪头摇摇晃晃,载满了邪恶的魔鬼,它冲破惊涛骇浪驶向“诸神的黄昏”的战场——威格律特旷野。 恶魔们无所不用其极地摧残着奥丁亲手构建的世界。 芬里厄狼喷出火焰,米亚加德大蛇扭动身躯喷散毒气。 火焰巨人和死亡之国的魔鬼纷纷加入,越来越庞大的魔鬼队伍向众神居所亚萨园挺进,要与神进行决战。 而当这一切正在发生的时候,神灵们没有沮丧和气馁。 即使这是他们无法逃脱的悲惨命运,也要奋起一战。 亚萨园的守卫神吹起浑厚的号角,奥丁在作最后的战略部署。 决心英勇赴死的神祇赶到瓦尔哈拉,数世纪以来的英灵战士也已经列好森严的战阵。 阵上是无数穿着闪光盔甲、神情肃穆的战士,他们把长矛和弓箭紧紧攥在手里。 奥丁引领着众神与瓦尔哈拉的英灵向威格律特平原进发了。 最终,正义之师与魔鬼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奥丁对战芬里厄狼,他持长矛将巨大的芬里厄狼刺得体无完肤,自己也精疲力竭。 芬里厄狼最终张开血盆大口将奥丁吞噬,世界的统治者奥丁最先应了他的劫难。 奥丁的儿子大力士维达尔见父亲命丧狼口,气愤至极,将恶狼的大口生生撕开,杀死了芬里厄狼。 力量之神托尔大战蛇魔,最终将巨蛇的脑袋打碎,自己也因为吸入过量的毒气倒地而亡。 战斗异常激烈,持续了很长时间。 最后神祇和英灵战士们一批批倒下,平原上密密麻麻都是众神与恶魔的尸体。 火焰巨人见胜负难分,索性全身喷射火焰将世界毁灭了。 众神的亚萨园消失殆尽,宏伟的瓦尔哈拉宫也不复存在。 “诸神的黄昏”以一个惨烈的结局落下了帷幕。 在“诸神的黄昏”之后,随着生命之树的重生,九个世界的幸存者才开始了重建世界的艰苦历程。 日耳曼神话体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古日耳曼人似乎偏好这种末日结局,这一点在《尼伯龙根之歌》等史诗中也有体现。 在上面的叙述中是不是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字眼? 随着日耳曼民族的发展和德国的崛起,北欧神话经常被应用在文艺创作领域。 比如,十九世纪的德国音乐大师瓦格纳就创作过著名歌剧《女武神》和《诸神的黄昏》。 瓦尔哈拉、女武神、诸神的黄昏这些概念,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小说、动漫、游戏中。 北欧神话以这种方式,在二十一世纪得到新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