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纪十五
起旃蒙协洽(前86) 尽柔兆敦牂(前75) 共12年
孝昭皇帝(上)
始元元年(乙未,前86) 1.夏,益州的夷人,有二十四个市邑,共三万多人都起来反叛。 朝廷于是派遣水衡都尉吕破胡去招募官兵,并调发犍为郡和蜀郡的精勇,组成了救急部队,紧急奔往攻击,大破了反叛的夷人。 2.秋,七月,赦免天下。 3.下了大雨,一直下到十月,渭桥因此断绝不通。 4.武帝刚去世的时候,曾发给诸侯王报丧的诏敕,燕王旦接到诏书后不肯哭,说:“诏书太小,京师恐怕发生变乱了。” 便派遣亲近的臣子寿西长、孙纵之、王孺等到长安去,以问礼仪为借口,暗中探听朝廷的事情。 等到下了诏令褒赏旦三十万钱,增封一万三千户后,燕王旦很生气的说:“我应当立为皇帝,说些什么奖赏呢!” 就和宗室中山哀王的儿子长、齐孝王的孙子泽等人勾结计议,谎称在武帝时曾接到诏令,命他可以主持国中政事,治理人民,整治军备,来防范非常事故。 郎中成轸告诉旦说:“大王当为汉朝的嗣君而竟不被升用,你可以出面去求索,不可能坐待而求得啊!只要大王一起来,全国人民即使是女子,也都会振臂而起,来跟随大王的。” 旦便立刻和泽商议,发出奸伪的文件,说:“少帝不是武帝的儿子,是大臣们所共同扶立的。天下人民应该共同起来讨伐他们!” 就派人把它散播到郡国去,来摇动民心。 泽则计划回去从临淄起兵,预备杀掉青州刺史隽不疑。 旦也招来了郡国中的一些奸滑无赖,收聚了铜铁来制作甲兵,好几次的检阅了他的机动部队和勇健有力的官兵,调发人民,大举射猎,来操练士卒马匹,以等待日期,配合临淄的举兵。
郎中韩义等人好几次劝谏燕王旦不可以这样做,旦就杀了义等共十五人。 这时正好有瓶侯成知道泽等的计谋,就告诉了隽不疑。 八月,不疑收捕了泽等,并且报告了朝廷。 天子派遣大鸿胪丞来审理这件案子,牵引出了燕王。 结果,命令下来,说因为燕王是天子的至亲,不去追究,而泽等都被杀了。 隽不疑因此被升迁为治理京师的京兆尹。 不疑当了京兆尹,吏民都很敬重他的威信。 每巡行到县里去,省录囚徒的罪状,查验有没有冤枉的事,回来后,他的母亲就会问他:“有没有察见到是被冤枉而减免罪刑的案件?又救活了几个人?” 如果不疑理正了很多件冤枉的案子,他的母亲就特别开心。 如果没什么平反的,他的母亲便很生气,甚至因此而不饮食。 所以不疑当官是严格而不残酷。 5.九月,丙子日(初二),秺敬侯金日磾去世。 当初,武帝病重时,曾写有遗书,封金日磾为秺侯,上官桀为安阳侯,霍光为博陆侯,都是依从前收捕反叛者马何罗等的功劳大小来封赏的。 日磾因为皇帝年纪还小,不肯接受封赏,霍光等人也不敢接受。 等到日磾病重,霍光告诉他封赏的事,日磾才躺在床上接受了印绶,就在这一天逝世。 日磾的两个儿子赏和建都随侍在皇帝左右,年纪和皇帝差不多,起居作息都和皇帝在一起。 赏为奉车都尉,建为驸马都尉。 等到赏继立为侯,佩有两条承印的丝绶,皇上便告诉霍将军说:“金氏兄弟两个人,不可以使他们都佩两条丝绶吗?” 回说:“赏是因为他已继他父亲为侯。” 皇上笑着说:“侯爵的封赏,不就在我和将军的掌握中吗?” 回说:“按先帝的约定,对朝廷有功劳的人才能够被封为侯。” 这件事就没有再谈论下去。 6.闰月,派遣以前的廷尉王平等五个人,带着信符,巡行郡国,举拔贤良,探问民生有无疾苦的、受冤枉的,以及官吏中有没有不能尽职的人。 7.冬,大地不结冰。 二年(丙申,前85) 1.春,正月,封大将军霍光为博陆侯,左将军上官桀为安阳侯。 2.有人向霍光进言说:“将军没听见过诸吕的故事吗?因为处在伊尹、周公辅佐帝王的地位,代行国事,专擅权力,却背离皇室的人,不和他们一起承担职务,所以得不到天下人的信任,最后终于遭到败亡的命运。现在将军承担极重要的地位,皇帝又在少年,所以应该接纳皇室里的人,还要常常和大臣们共同议事,一反诸吕的所作所为。如此,就可以免除灾患。” 霍光很同意这个劝说,便选择宗室中可以重用的人,于是任命了楚元王的孙子辟疆和宗室刘长乐为光禄大夫,辟疆又为长乐卫尉,掌管长乐宫的宫卫事宜。 3.三月,派遣使者赈济贷借缺乏种子耕种和食粮的贫民。 4.秋,八月,下诏令说:“往年常闹灾害,今年蚕丝和麦子的收成也不好,所救济出借的种子和食粮不要索还,也不要让人民再缴今年的田赋。” 5.当初,武帝征讨匈奴,深入匈奴地境,穷追匈奴,共有二十多年,使得匈奴的马匹牛羊都不能顺利的怀孕生产,困顿已极,而且感到非常厌苦,便常常有要和汉朝和亲的意思,但是都不能如愿。 狐鹿孤单于有一个异母弟任左大都尉,为人很贤能,国人都归附他。 单于的母亲阏氏,恐怕以后单于不让他的儿子继承,而立了左大都尉,便暗地里派人把左大都尉杀了。 和左大都尉同母亲的哥哥很怨恨这件事情,就不肯在每年的正月,再到单于的王庭去参加集会。 这一年,单于病重,临终的时候,告诉所有的贵族说:“我的儿子年纪还小,没有能力去治理国事,我要立我的弟弟右谷蠡王。” 等到单于死了,卫律等人便和单于的正后颛渠阏氏商议,隐匿了单于的丧讯,伪托单于的命令,改立了他的儿子左谷蠡王为壶衍鞮单于。 左贤王和右谷蠡王就都心怀怨恨,想要率领他的部众向南去归顺汉朝,因为怕能力不够,不能达成愿望,便胁迫卢屠王,要和他一起向西去投降乌孙。 卢屠王向单于告发了这件事情,单于就派人去查证审问。 右谷蠡王不但不服罪,反而把这个叛国罪加到卢屠王身上,国人都替他觉得冤枉。 于是二王就离去,回到他的住处,不再愿意在每年的五月到龙城去会祭天地鬼神。 匈奴的势力从此开始衰弱。
三年(丁酉,前84)
1.春,二月,西北方出现了彗星。 2.冬,十一月,壬辰朔日(初一),日蚀。 3.当初,霍光和上官桀彼此的关系很亲善。 霍光每逢例假出宫的时候,上官桀常常代理霍光入宫去审理政事。 霍光的女儿,为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的妻子,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年才五岁,上官安想要借霍光的推荐,把她纳到后宫去。 霍光认为她年纪还小,不肯。 昭帝大姐盖长公主,暗中亲近宠幸他儿子的宾客河间人丁外人,上官安平素就和丁外人很要好,就游说外人说:“我的女儿容貌端正,如果能凭借着盖长公主而有机会得入宫为后,那么,以我父子的任职朝廷,又可以有皇后内亲的关系,而居于更尊显的地位,这有赖于您的玉成。依汉朝的旧例,常以列侯来匹配公主,所以到了那时,您又何须担心不被封侯呢!” 外人听了很高兴,就向盖长公主说了。 盖长公主也很同意,便下诏征召上官安的女儿入宫为婕妤,任命上官安为骑都尉。 四年(戊戌,前83) 1.春,三月,甲寅日(二十五日),立上官氏为皇后,赦免天下。 2.西南夷中的姑缯和叶榆这两个种族的人又反叛了,汉朝就派遣水衡都尉吕辟胡,率领益州的部队去攻击他们。 辟胡按兵不进,蛮夷便杀掉益州太守,趁着战胜的余威和辟胡决战,军士因为战死以及淹死的有四千多人。 冬,又派遣大鸿胪田广明去攻击他们。 3.廷尉李种因为故意放走死囚,被处死。 4.这一年,上官安被任命为车骑将军。 五年(己亥,前82) 1.春,正月,追尊皇帝的外祖父赵父为顺成侯,顺成侯有姐姐君姁,也赏赐了二百万钱、奴婢和住宅,来富足他们。 每一位兄弟都各依亲疏关系蒙受赏赐,但是没有一个在朝廷任职的。 2.有一个男子,乘着黄牛车,到了未央宫北阙,自称是卫太子。 设在北阙掌管上书和奏事的公车这个官署,就向上级报告了这件事情。
上面就下诏令让公、卿、将军、中二千石的官员共同去辨认。 长安城内聚集来观看的吏民有几万人。 右将军带着部队在阙下守卫,以备非常。 到场辨识的丞相、御史和中二千石等官员都不敢发言。 京兆尹隽不疑后到,就命令随从收捕了这个人。 有人说:“到底是不是卫太子还不能确定,不可操之过急!” 不疑说:“各位何必怕卫太子!春秋时代,卫灵公太子蒯聩,得罪卫灵公,抗命出奔晋,等到蒯聩的儿子辄继灵公即位,便拒绝蒯聩,不让他回国为卫君,《春秋》上很赞同他这种不因为父命而辞却祖父之命的做法。卫太子得罪了先帝,逃亡后而不归罪就死,现在却自己跑来了,这是一个罪人啊!” 就把他送到奉诏系治罪犯的监牢里去。 天子和大将军霍光听说了这件事,很嘉奖隽不疑的决定,说:“任用公卿大臣,应当用有经术、明大义的人。” 因此,不疑的名声,就被满朝廷的人所尊崇,一些处在显要地位的人,都自以为及不上他。 后来廷尉就审问那个自称是卫太子的男子姓甚?名谁?何方人氏?果然审出了是来诈骗的。 原来这个人本是夏阳人,姓成,名方遂,住在湖县,以卜筮为业。 有一个前太子的舍人曾向方遂问卜,告诉他说:“你的状貌很像卫太子。” 方遂心里想到他这话有利可图,就冀望能假扮卫太子来谋得富贵。 结果,这个人以诬罔不道,被判了罪刑,腰斩而死。 3.夏,六月,封上官安为桑乐侯。 安日渐骄恣淫乱,在宫中赐宴出来后,都会对宾客说:“我和我的女婿一起饮宴,喝得很高兴!” 看到皇帝的服饰,便要人回去,想要纵火烧掉自己的东西。 他的儿子病死了,就仰头大骂上天。 他的顽劣悻理就像这个样子。 4.罢去儋耳、真番两个郡。 5.秋,大鸿胪广明、军正王平攻打益州,所砍掉的敌人首级以及捕捉到的敌人共有三万多名,又获得马畜等五万多头。 6.谏大夫杜延年看到国家承续武帝的奢侈和连年的兴兵之后,屡次向大将军霍光说:“年谷的收成每年都不好,流亡在外的人民也还没全回来,应该修治孝文帝时的政事,拿俭约和宽和来垂示大众,顺应天心,怡悦民意,那么,年谷的收成宜能应时而渐转好。” 霍光接纳了他的建议。 延年是以前的御史大夫杜周的儿子。 六年(庚子,前81)
1.春,二月,下令有司询问郡国所推举出来的贤良、文学之士,看看他们对于民生疾苦,以及如何教化的大要,意见如何。 都回答说:“请能废掉盐、铁、酒等由政府专卖的条制,以及汉武帝时所设置的用来输通货物的那些均输官,不要和天下人民去争夺利益,要以俭节来垂示民众,那么,教化必可兴盛起来。” 桑弘羊对于这种建议,加以辩难,认为:“这是国家的大事业,是用来制裁四夷,安定边陲,充足费用的根基,是不可以废弃的啊!” 于是议罢盐铁官,并总论政治得失的议论,便从此开始了。 2.当初,苏武被迁徙到北海边以后,匈奴便停止了对苏武食物的供应,苏武不得已,只好去挖掘野鼠储藏在洞穴中的野生果实来充饥。 操持着汉朝的符节去牧羊,无论睡眠或起身都随身带着,所以节上的旄全都脱落了。 苏武在汉朝的时候,和李陵都官拜侍中。 李陵投降匈奴的时候,因为心怀愧疚,所以不敢去求访苏武。 等时间久了,单于就派李陵到北海去,并替苏武准备了酒食,还安排了歌舞节目,然后便告诉苏武说:“单于听说陵和子卿素来交谊很深厚,所以派我来劝导你,打算很平心静气的要以礼来对待你。我看你终究是得不到机会再回到汉朝去的,只不过白白地在这里受苦受罪而已。在这种荒无人烟的地方,你的守信守义又如何能让人看得见呢!你的两位兄弟苏嘉和苏贤,以前都因犯了案子自杀了。我来这里的时候,太夫人已不幸而死。你的太太还年轻,听说已经改嫁了。就只剩下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子,现在又过了十多年,生死已不可知。人生就像朝露一般,太阳一出来,便会被晒干,人生是很短暂的啊!何必要长久的这样自讨苦吃呢!陵刚投降的时候,心里也是恍恍惚惚地,迷迷惘惘,如有所失,既自己痛心对不起汉朝,加上年老的母亲当时又被囚禁在少府的保宫里。所以子卿现在坚持不想投降匈奴的心情,相比起来,怎么会超过陵当时的处境呢!况且陛下现在已很老迈,法令经常随意变改,甚至大臣们无罪而遭灭族的已有几十家,因此,就算能重回朝廷,生命的安危也不可预知。那么,子卿!你这样的守节,究竟是为了谁呢!” 苏武说:“苏武父子并没什么功德,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陛下所造就的,我们兄弟,或位为列将,或爵封通侯,都是朝廷的近臣,我一直希望能有机会来为国牺牲。现在已经有了牺牲生命,报效国家的机会,虽是受到斧钺的砍杀,或汤镬的烹煮,我实在也是很甘心乐意的!臣子事奉国君,就如同儿子事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牺牲,是没什么怨恨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和苏武饮宴了几天,又说:“子卿,你无论如何一定要听我的话啊!” 苏武说:“我早已认定自己是死去的人了,右校王,你如果一定要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日的欢聚,我马上就死在你的跟前!” 李陵看到他的为国尽忠的赤诚,叹息了一声说:“哎!真是一个义士!陵和卫律的罪过,真可以上通天庭了!” 就流下了眼泪,把衣襟都沾湿了,然后和苏武分别而去。赐给了苏武几十头牛羊。 以后,李陵又到北海,告诉苏武汉武帝去世了。
苏武便向南痛哭得非常伤心,连着几个月,早晚都要哭泣守丧。 等到壶衍鞮单于继立,因为他的母亲阏氏不能守正,使得国内显得乖析离异,不能团结,便经常恐惧汉兵会来袭击,于是卫律就替单于计议,要匈奴能和汉朝和亲。 汉使到了匈奴国,要求能放回苏武等人,匈奴谎称苏武已死了。 以后,汉使又来到匈奴国,常惠私下见到了汉使,便教汉使告诉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到了一只雁,雁脚上绑有用绢帛写成的一封信,上面说苏武等人被囚在北海上无人处。” 汉使听了很高兴,就用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 单于听完了话,看着左右,显得很吃惊,就向汉使谢罪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便放回苏武和马宏等人。 马宏这个人,在前副光禄大夫王忠出使西域各国时,他也曾一起去,结果部队被匈奴所截击。 王忠战死,马宏被活捉了,当时他也不肯投降。 所以匈奴放回了这两个人,是希望能借此来表达对汉朝的友善。 于是李陵便准备了酒食向苏武祝贺说:“现在你可以回到汉朝去了,你忠贞的名节,已让匈奴人有所称道,不辱使命的事功,也已显扬于汉廷,即使是以前刻写在竹帛上,以及在借着彩笔所图画出来的史书里,所看到的不朽功业和杰出的人物,也不会胜过你现在所表现的啊!陵虽然拙劣无能,胆怯懦弱,但是当初如果汉廷能体谅宽恕我的罪过,保全我年老的母亲,让我能有机会去施展那久已抑积在心中的,想要去洗刷丧败的奇耻大辱的心愿,或者我也能像春秋时代鲁国的曹刿一样,会在柯邑结盟时,替鲁庄公劫持齐桓公,使尽归原向鲁国所侵夺的土地,而对汉朝也能有所报效,这是我当时一天到晚都不能忘掉的想法。想不到汉朝竟然收捕杀灭了我全家,造成了世上一件最大的羞辱,事情既然到了这种地步,那我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哎!一切都完了,我所以再向你提起,是想让你了解我当时的心意罢了!” 李陵说完,伤心得流下眼泪,就和苏武离别。 单于召集了当初跟苏武一起来的随行官属,除去先前已经投降以及死亡的,随苏武回到汉朝去的,一共有九个人。 到了京师,皇帝命令苏武带呈一分备有牛、羊、猪的祭礼,去祭拜汉武帝的陵庙,并任命他为掌管各外族属国政务的典属国,月俸为一百八十斛俸米的中二千石,还赏赐了二百万钱,公田二顷,住宅一处。 苏武被拘留在匈奴一共是十九年,刚出使匈奴时,还是壮年,等到回来,鬓发都已经变白了。 霍光、上官桀过去和李陵就已有很好的交往,于是便派遣李陵的老朋友陇西人任立政等三个人,一起到匈奴去想接引他回来。 李陵说:“要回到汉朝去是很容易的,可是大丈夫经过了一次耻辱,是不能再遭到第二次羞辱的!” 李陵因怕回到汉朝后,会遭受到丧师投降的罪责,所以就留在匈奴不回去了。 3.夏,发生旱灾。 4.秋,七月,依照贤良、文学之士的建议,撤消了掌管专利事业的官员。 当汉武帝末年,因为天下虚损,户口减了一半。 所以霍光探知了当时政务的首要,就减轻徭赋,与民休养生息。 到了现在,又和匈奴和亲,使得百姓富足,天下太平,因此便稍稍有了文帝和景帝时候的政绩。 5.由于西南夷的钩町侯毋波,曾率领西南夷的君长和人民,攻打造反的人,立有功劳,所以便下诏令封他为钩町王。 赐爵田广明为关内侯。
元凤元年(辛丑,前80)
1.春,武都郡的氐人反叛,于是派遣了执金吾马适建、龙额侯韩增、大鸿胪田广明,率领了三辅和太常中的囚徒,都免掉他们的刑罚,前去攻击反叛的氐人。 2.夏,六月,赦免天下。 3.秋,七月,乙亥晦日(初六),日全蚀。 4.八月,更改年号为元凤元年。 5.上官桀父子已经获得了尊显的地位,很感谢盖长公主帮助的恩德,便想要替丁外人请求能封他为侯,可是霍光竟不答应。 又替外人求能任命他为光禄大夫,好让他有被皇帝召见的机会,结果又不被霍光所接受。 盖长公主因此很怨恨霍光,而上官桀、安父子屡次替外人请求官爵都不能如愿,也觉得很羞愧。 又因为上官桀的岳父所亲近的一个在少府充任太医监,名叫充国的人,未经允许,妄入宫殿里,被拘囚在监狱中,还判他死刑。 看看冬天即将过去,处决的日子已经不远(汉朝处决死囚的时间不会超过冬天),盖长公主便替充国纳入了二十匹马去赎罪,因此才得免除死刑的判决。 于是上官桀、安父子便非常怨恨霍光而更感激盖长公主。 在先帝时,桀已官拜太仆而为九卿之一,地位在霍光之上,等到桀、安父子都当上了将军,上官皇后又是安的亲生女儿,霍光只不过是他的外祖父,却反而独揽朝政,不让别人过问,因此,上官桀父子便和霍光开始争权了。 燕王旦自以为是昭帝的哥哥,理应为帝,结果竟没有被立为皇帝,因此心里一直怀着怨恨。 还有御史大夫桑弘羊,替朝廷创设了酒业专卖的条例,以及盐、铁亦由政府专利开发,不许民间私自经营的制度,替国家争取了很多利益,便自己矜夸功在国家,所以想要替子弟谋得官职,因此也和霍光有了怨隙。 于是盖长公主、上官桀、安、桑弘羊便都和燕王旦共同计谋反对霍光。 燕王旦差遣孙纵之等前后十多批人,带了很多金银财宝和善于奔驰的良马去贿赂盖主、桀、弘羊等人。 上官桀等又派人假做是燕王的使臣,要来向皇帝上书,说是:“霍光把郎、羽林军等禁卫军,都集合起来,进行大规模的操练检阅时,和皇上出行时的情形一样,也把所有的交通要道都加以戒严管制,同时也把少府中,专给皇上备办膳食的太官,先行派到目的地去准备饮食。霍光只是大臣,是不应该这样的。” 又说:“苏武出使匈奴,前后约二十年,都不肯屈服投降匈奴,被释放回国后,才只任命他为典属国而已。大将军的长史杨敞,并没立什么功劳,却当上了搜粟都尉,又擅自选调增加他自己幕府中的校尉。霍光如此的专制恣意,恐怕会有不轨。臣旦愿意归还王爵的符节玺印给朝廷,回到宫中去,侍卫在皇上左右,好侦察奸臣的变乱。” 他们计划要等到霍光例假出宫的时候,才把这个燕王的奏章呈上去。 这时代理霍光职务的上官桀,便要利用职权,把这件事批交给下面负责的官员去审理,桑弘羊则要和其他的大臣一同胁迫霍光,逼他屈服退让。 结果等奏章呈上去以后,皇帝竟把它留了下来,不肯批交下去。 第二天早晨,霍光听到了这消息,便停留在绘有古帝王像的西阁中待命,没有进到殿内去见昭帝。 皇上便问:“大将军在哪里呢?” 左将军上官桀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了他的罪状,所以不敢进来。” 昭帝就宣诏:“召大将军。” 霍光进来了,脱下他的官帽,叩头谢罪。 皇上说:“将军,把官帽戴上,我知道这奏章是假的,你没有罪。” 霍光说:“陛下怎么知道呢?” 皇上说:“你到广明去检阅禁卫军,是这几天的事情。从你选拔校尉那一天算起,到现在也还不到十天,燕王怎么能知道这件事情呢?而且你如果真想要图谋不轨,也用不着校尉呀。” 这时皇帝才十四岁,竟能如此辨别是非,使得在场的尚书和左右侍从等人都很惊讶。 那呈上奏章的人,因为是假冒的,后来果然畏罪跑掉了,于是便下令赶急去收捕他。 上官桀等心里都很害怕,就向皇上报告说:“这是小事,也不须去深究了。” 皇上不听。 后来,上官桀的同党还有人进谗言去毁谤霍光的,皇上就很生气的说:“大将军是一个忠臣,是先帝嘱托来辅佐我的人,敢有毁谤他的,要依法治罪。” 从此桀等便不敢再说什么了。 对于昭帝的明察,唐李德裕评论说: 人君的德性,没有比至明更为崇高伟大的了。 能明察就可以照见奸邪,那么,无论是什么邪恶也都无法蒙蔽得了他,像汉昭帝就是一个例子。 周成王比起他来,就有愧色了。 汉高祖、文帝、景帝都不如他呀! 当成王听到管叔、蔡叔放出对周公不利的谣言时,便派周公进退两难的率兵东征。 汉高祖听说陈平曾经在魏、楚做过事,以后又叛离了魏、楚,就想要舍弃他这个心腹大臣而不用。 汉文帝本想让在他的股肱郡河东当郡守的季布,为御史大夫,因为迷惑于有人说他好酗酒使气,难于亲近,不能为天子的大臣,就把他遣归河东郡。 又因为听信谗言,怀疑贾谊是一个专好弄权、坏乱体制的人,便又疏远了这个贤能的人。 景帝误信只要杀了晁错就可以退解七国之乱的话,终于杀了位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晁错。 刘向所说的:“执持着多疑的心思,就会招来一些谗贼的人对于忠良贤哲的毁谤残害。”就是这个意思。 假使昭帝能够得到像伊尹和吕尚一样的人才去辅助他,那么,所造成的太平盛世,将连周成王和康王也不能同他相比呀! 6.上官桀等计划要让盖长公主准备酒席,邀请霍光赴宴,然后埋伏士兵,把霍光杀了,就要趁机废掉昭帝,迎立燕王旦来当天子,旦便派了驿马往来递送讯息,答应事成以后,封上官桀为王,还向外联络了好几千名郡国中的豪杰。 燕王旦把这个计划告诉了燕相平,平说:“大王以前也和刘泽联合计议过,结果事情没能办成就被发觉的原因,是因为刘泽平常凡事都喜浮夸,又好侵凌,所以失败了。平听说左将军上官桀平素也很轻率简慢,车骑将军又年少而骄矜,臣恐怕他们会像刘泽的命运一样,不能成事,又恐怕事成的话,他们会反叛大王,不让大王去即天子位。” 燕王旦说:“前日有一个男子到了北阙,自称是从前的卫太子,长安城内的民众听到了这消息,都趋向前来围观,正在议论喧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大将军害怕会闹事,便派兵列阵,以防万一。而我,是先帝的长子,是天下人所信从不疑的,又何必担心他们会反对我呢!” 之后燕王告诉群臣说:“盖长公主报来的消息说是,我们的计谋就只怕被大将军和右将军王莽(天水人,字稚叔)发觉。现在右将军死了,丞相病了,希望这次事情一定能成功,不久就可以得到证验的。” 于是便命令群臣都准备好行装,预备到长安去。 上官安又计划要诱骗燕王旦,等来了以后,便要把他杀掉,然后趁机废掉昭帝,改立上官桀。 有人就问:“那么皇后怎么办呢?” 安说:“追逐麋鹿的猎狗,哪还顾得了那小小的兔子呢!况且现在只依恃皇后的尊崇,一旦国君的心意有所转移时,那我们即使只想求为一个凡夫百姓,也是不可得的。这实在是很难遇到的一个好机会啊!” 正好有一个盖长公主的舍人的父亲,掌管收取稻田租税的稻田使者燕仓,知道了这个计谋,便向大司农杨敞告发。 敞平素就很谨慎,也怕事,所以不敢向上举发,便请了病假休息,而转向谏大夫杜延年检举。 延年就向上报告了。 九月,便下令丞相率领着中二千石的官员,去追捕孙纵之和上官桀、安、桑弘羊、丁外人等,连同他们的宗族,都一起杀了。 于是盖长公主也自杀了。 燕王旦听说计划已经泄露,便把燕相平找来,告诉他说:“事情失败了,我们就趁此举兵可以吗?” 平回答说:“左将军已经死了,这件事老百姓都已经知道了,不可发兵啊!” 燕王很担心烦恼,便准备了酒席,和群臣、妃妾饮别。 这时正好天子下达了盖有印玺的公文来责备燕王旦,旦就用印绶自己绞死。 王后、夫人跟着燕王旦一起自杀,有二十多人。 结果天子还特别施加恩惠,赦免了王太子建的死罪,废为平民,赐给燕王旦一个刺王的谥号。 皇后因为年纪小,又没参与计谋,同时又是霍光的外孙,所以没被废掉。 7.庚午日(初二),右扶风王䜣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8.冬,十月,封杜延年为建平侯,燕仓为宜城侯,故丞相征事任宫因为追捕到了上官桀,封为弋阳侯,丞相少史王山寿以引诱上官安入府门,封为商利侯。 过了很久以后,文学济阴郡魏相在对策的时候,以为:“以前,燕王图谋大逆无道的时候,韩义挺身出来竭力诤谏,结果被燕王杀了。韩义并没有像比干跟纣王一样的,和燕王有任何亲戚关系,却践行了比干的节操,所以应该显扬封赏他的儿子,来表示给天下人民知道,使他们明白身为人臣所应遵守的道理。” 于是便提拔韩义的儿子韩延寿为谏大夫。 9.大将军霍光,因为朝中没有了勋旧大臣,而光禄勋张安世,从先帝时起,就官拜尚书令,志节行谊都很纯正笃实,就建议任用安世为右将军兼光禄勋,来佐助他处理朝政。 安世是故御史大夫张汤的儿子。 霍光又因为杜延年揭发了叛乱阴谋,对国家有忠义贞节,便提升他为太仆,又加官为右曹及给事中。 霍光执法严厉,延年则常以宽大的处世态度来协助他。 吏民有上书疏陈政事所安时,常先交给延年去审定可否,然后再上奏。 可以试用为官的,就奏请试用,外则或为县令,内则或为丞相和御史两府所试用的胥吏属官。 试满一年,便将这些试用官员的任职情状,向上奏闻。 如有奸邪不实的,就依法判他应有的罪刑。 10.这一年,匈奴调发屯驻在东、西两方的左、右两部,共两万名的骑兵,分为四队,一起入侵边境掠夺。 汉军便去追击他们,被砍掉首级以及被俘虏的匈奴兵共有九千人,还活捉了瓯脱王。 汉军没什么损失丧亡。 匈奴看到了瓯脱王被捉到汉朝去,恐怕他会引导汉军去攻击他们,就远遁到西北方,不敢向南来追逐水草,放牧牛羊。 朝廷于是便调派人民驻屯在边境的瓯脱地区。 二年(壬寅,前79) 1.夏,四月,皇上从建章宫迁移到未央宫。 2.六月,赦免天下。 3.这一年,匈奴又派遣九千名骑兵驻屯到受降城,来防备汉军,在余吾水兴建桥梁,使万一遇有急迫的事情发生时,可以渡过此桥,向北逃走。 匈奴想要向汉朝请求和亲,又恐怕汉朝不答应,所以就不肯先提起和亲的事,却经常让左右的人去暗示汉朝的使者。 于是侵凌劫略汉朝边境的事件就愈来愈少,对待汉朝使者的态度越来越宽厚,希望能因此慢慢地达到和亲的目的。 汉朝也利用这个机会来牵制他们。 三年(癸卯,前78) 1.春,正月,泰山有一块大石头自行竖立起来。 上林苑中有一棵已经枯死,横倒在地上的柳树,又自行生长起来,有一只虫把它的叶子吃成了一些文字,说是:“公孙病已立”(宣帝名询,初名病已,武帝曾孙,在位二十五年)。 于是少府属官符节令鲁国人眭弘便上书说:“大石自行竖起,枯倒的柳树又显生机,应该是会有平民出来当上天子的。枯树再生,是表示那已废的公孙氏,会又兴盛起来的吧?汉室承继尧运之后,有他传国的年数,应当寻求贤人,把帝位禅让给他,自己则退为百里侯,来顺应天命。” 结果,弘因此而犯了造作妖言,迷惑众人的罪,被杀。 2.匈奴单于派遣犁污王来窥探汉朝的边境,得到情报后,就回去报告,说是酒泉、张掖两郡的兵力不如以前了,如果出兵试着去攻击,有希望可以又取得这些地方。 这时,汉军先已获得来降的匈奴人,从那里闻知他们的计谋,天子便下令边境守军要特别注意警戒防备。 过了不久,匈奴的右贤王和犁污王果然率领了四千名骑兵,分成三队,入侵张掖郡的日勒、屋兰、番和三县。 张掖郡太守和属国都尉就派兵出击,大破了匈奴兵,只有几百人被逃脱而已。 汉属国义渠胡的君长义渠王射杀了犁污王,汉便赏赐他二百斤黄金,二百匹马,同时封他为犁污王。 从此以后,匈奴再也不敢入侵张掖郡了。 3.因为燕王和盖主的叛乱,桑弘羊的儿子桑迁畏罪逃亡,藏在他父亲的旧属侯史吴家。 后来桑迁被捕获,依法处决了,侯史吴也因此被关进监狱。 等到有了一个赦免减刑的机会,侯史吴才从监牢里被释放出来。 当廷尉王平和少尉徐仁奉命共同审理此谋反的案件时,都认为“桑迁因为父亲谋反,依法治了罪,而侯史吴在他逃亡的时候,虽然藏匿了他,但这不算藏隐造反的人,而是藏匿了被牵连入罪的关系人”,因此便依赦免令免除了吴的罪名。 不过后来侍御史重新审理这件案子的时候,却以“桑迁通达经术,明知父亲谋反而不去谏诤,这和造反的人本身所犯的罪是一样的。侯史吴以前是一个月俸三百石米粮的官员,竟身为谋首而藏匿了人犯,这就不能和平民隐匿从犯的情形相提并论,所以吴不得赦免”的理由,奏请重核治罪。 并且弹劾廷尉和少府纵容了反叛者。 少府徐仁,就是丞相车千秋的女婿,所以千秋屡次都在替侯史吴讲话。 但是又恐怕大将军霍光不肯听从,千秋就召集了中二千石的官员和博士在未央宫北阙的公车门聚会,议论侯史吴依法当得何罪。 参与议论的人探知了大将军的旨意,都认为侯史吴违法不道。 第二天,千秋把众人的意见密奏上去。 霍光于是由于千秋擅自召集中二千石以下的官员议论时事,又以在外朝和内朝的言论不一致,就要把廷尉平和少府仁都关进监狱去审理。 满朝官员都担心丞相会因此也受牵连入罪。 太仆杜延年便书写了意见上陈霍光,说是:“官吏纵容了犯人,该治何罪,有常法可循。现在竟诬罔侯史吴为不道,恐怕会是用法太过于深刻。又丞相平常并没有什么成见执持,只有一点,就是好与在下的人议论罢了。他现在的作为,不过就是按他平日言行的表现而已,别无他意。至于擅自召集中二千石官员聚会,的确是很不对,很无礼。可是我以为丞相在位已久,算是一个故旧老臣,又曾经在先帝的时候辅佐过先帝,要不是因为有重大的变故,是不可以轻言废弃他的。偶尔民众会稍稍埋怨狱法太过于苛刻,官吏办案太过于严酷诬罔。现在丞相所议论的,又是有关讼案的事情,如果因此使得案情也牵连到丞相身上,恐怕是不能符合民心所期望的,如此将会使得下面的人喧哗惊异,群众私相评论是非,而弄得谣言四起。我很担心将军或许会因此而有损声誉,且令天下人失望。” 霍光于是认为廷尉和少府是在玩法而随意轻重,终于都把他们拘禁在监狱里去。 夏,四月,徐仁自杀,王平和官拜左冯翊的贾胜胡都被腰斩了。 结果丞相终于没有被牵连到,而且终丞相一生,霍光都能和他同事,没有贬黜过他。 杜延年论议不偏,且能和睦朝廷,其所作所为,类似于此。 4.冬,辽东郡的乌桓族反叛。 起初,由于冒顿击破了东胡人,溃散的东胡人就散布在乌桓山和鲜卑山,这些人终于演变为乌桓、鲜卑两族,世代都臣属于匈奴,接受匈奴人的指挥差遣。 汉武帝派霍去病攻破了匈奴的左地,就把乌桓人迁徙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各郡的塞外去,替汉朝侦察匈奴的动静。 设置了护乌桓校尉来监督管理他们,使他们不得和匈奴再有来往。 可是从此以后,他们的势力却一天天壮大起来,终于造反了。 起先是匈奴以三千多名的骑兵入侵五原郡,屠掠了几千人。 以后,更派出了几万名骑兵,向南依傍着边塞到处猎取,还攻击塞外的亭障城堡,劫夺吏民而去。 这时,汉朝边郡的烽火警报非常的精明灵通,匈奴每次到边郡来骚扰劫掠的时候,都很快就被警觉,以致斩获不多,因此,就很少再来侵犯边塞。 汉朝又捕得投降的匈奴人,据他们说是,乌桓人曾经挖掘了先单于的坟墓,所以匈奴人很恨他们,正要调遣二万名骑兵去攻击乌桓。 霍光听到了这消息以后,就要派兵去截击匈奴,便把这计划告诉了护军都尉赵充国,问问他的意见。 充国认为:“乌桓最近常来侵犯边塞,现在匈奴要去攻击他们,这对我们汉朝来说,是有利的。而且匈奴最近也很少再来侵盗掠夺,北方边境幸好已能平安无事,如果在蛮夷自相攻击的时候,我们也插上一手,出兵去截击他们,以致又招来了蛮夷的侵扰,生出了不必要的事端来,这不是好计谋啊!” 霍光便改问中郎将范明友的意见,明友说是可以出击。 于是就任命明友为度辽将军,率领二万名骑兵出了辽东。 匈奴听说汉军要来了,就带兵退走。 当初,霍光曾经告诫明友说:“部队不要空无所获平白的开出去,如果落在匈奴之后,来不及攻击他们,就改去攻击乌桓。” 乌桓当时正为匈奴兵所中伤,明友的部队既落在匈奴之后,来不及去截击他们,就趁乌桓疲敝的时候,向它进兵攻击。 结果砍得了六千多个首级,虏获了三个乌桓王的头颅。 匈奴因此害怕得很,便不敢再行出兵了。 四年(甲辰,前77) 1.春,正月,丁亥日(初二),昭帝加冠。 2.甲戌日(正月无此日),富民定侯田千秋去世。 当时朝廷大事都取决于大将军霍光。 千秋虽然身居丞相的地位,并无实权,只是敬慎厚重,自守本分罢了。 3.夏,五月,丁五日(五月无此日),孝文帝的正殿有人纵火,引起火灾。 皇上和众臣都穿着素服,调遣中二千石官员,督导着将作大匠的属官左、右、前、后、中五校人员前去重新修建。 经过六天的整修,终于兴建完成了。 掌管孝文帝陵寝事宜的太常和庙令、丞、郎、吏,都被判了一个大不敬的罪名。 由于这时正好遇到六月的大赦,太常轑阳侯江德被免为平民。 4.六月,赦免天下。 5.当初,杅冞派遣了太子赖丹到龟兹国去当人质,后来贰师将军出击大宛回国,就带着赖丹到了京师。 霍光于是采用桑弘羊以前议屯田轮台的意见,任命赖丹为校尉,率军屯驻轮台。 这时龟兹的贵族姑翼便报告他的国王:“赖丹本来是派到我国来当人质,臣属于我国的,现在却到了汉朝去,当了汉朝的官员,来到轮台,逼近了我国,要在那里屯田,这必为害我国。” 龟兹王就杀掉了赖丹,然后上书汉廷去谢罪。 楼兰王死了,这消息被匈奴首先探知,就让楼兰王派在匈奴当人质的儿子安归回到楼兰国去,因此得被拥立为新的楼兰王。 后来汉廷便派遣使者到楼兰国去,要新王到汉廷去朝见汉帝,楼兰王推辞不去。 楼兰国的位置在西域各国中,最靠近东边,和汉朝接近,地当白龙堆这一大块沙漠地带附近,缺乏水草,过去经常要迎送汉使,替他担粮提水,负责引路,又屡次受到那些吏卒的掠夺,于是在心里上对汉朝早已有了警戒,认为不宜和汉朝交往。 以后楼兰又替匈奴当反间,居中挑拨,好几次拦截杀害汉朝的使者。 在汉朝当人质的楼兰王的弟弟尉屠耆,后来归降汉朝,才一一的说出了这些情状。 所以当骏马监北地郡人傅介子出使大宛国时,皇帝便命令他趁机去责备楼兰和龟兹。 介子到了楼兰、龟兹,责问了他们的国王,他们便都向汉朝表示谢罪顺服。 介子从大宛回国的时候,又到龟兹,恰好遇到匈奴使者也从乌孙回来,正在龟兹,介子便率领着跟他一起出使西域的那些吏士,共同把匈奴使者杀了。 回国后,把这些事情奏闻皇上,皇上便下令任命介子为中郎,又提升为平乐监。 傅介子告诉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心意不定,屡次反叛,却没受到该有的诛讨,对他们没什么惩戒。介子路过龟兹时,觉得他们的国王对人很亲近,一点都不猜疑,我们如要惩处他,可以很容易得手。希望能奉命前往刺杀他,来显扬汉朝的声威,让西域各国看看!” 大将军说:“龟兹离汉朝路途这样的远,我们先从楼兰国试试看好了。” 于是就奏闻皇上,派遣了傅介子前往。 介子以及同往的士卒,都携带着黄金币帛,对外宣言,说是这些都是要拿去赏赐给外国的,便到了楼兰。 楼兰王不想亲近傅介子,介子便假装要率兵离去,到了楼兰国的西界,傅介子便要那楼兰国管理通译的人去转告楼兰王说:“汉朝的使者带着黄金和锦绣要来赏赐给西域各国,楼兰王却不来接受,我这就要离开贵国,到西边的其他各国去了。” 同时,拿出了黄金和币帛展示给译者观看。 译者回去向楼兰王报告了这消息,楼兰王为了贪图汉朝的财物,便赶来接见汉朝的使者。 傅介子接待了他,和他一起坐饮,一方面便陈列了所带来的财物展示给他看,大家都喝醉了酒。 介子告诉楼兰王说:“天子派我来,有机密的话要私下报告给国王知道。” 楼兰王便站起来,随着傅介子到军帐中,屏退了左右随从,要单独和汉使谈话。 于是有两名汉朝的壮士便从楼兰王背后刺杀楼兰王,两把刀刃交插贯穿到了胸前,楼兰王立刻就死了,他的那些显贵的大臣和左右的人便都散走。 傅介子将楼兰王背负汉朝的罪状告诉了楼兰人,说是:“汉天子派我来诛罚你们的国王,将会改立在汉朝当人质的前王的弟弟尉屠耆。汉朝的大军马上就开到,你们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将会自己招来亡国的惩罚!” 傅介子便砍下了楼兰王安归的首级,坐着轻快的马车奔回汉京,将楼兰王首级悬挂在北阙示众。 于是立了尉屠耆为国王,改称楼兰国为鄯善国,替他刻了国王的图章,还将宫女封赐给他当夫人,又替他准备了坐车和行李。 由丞相率领着文武百官送到长安城北的横门外,为他饯行。 鄯善国王自行向天子请求说:“我身在汉朝已经很久了,现在回国去,自觉形单势弱,而且前王有儿子在,我回去后恐怕会被他们杀害。在我国中有一座伊循城,那里的土地很肥沃,希望汉朝能派遣一位将领去那里屯田积谷,让我能够依靠他的威势自保。” 于是汉朝派了一名司马和四十名吏士,到伊循去屯田,来镇抚鄯善国。 秋,七月,乙巳日(二十三日)封范明友为平陆侯,傅介子为义阳侯。 臣司马光说: 王者对于戎狄的态度是,当他们反叛的时候,就去讨伐他们,顺服了就放了他们。 现在楼兰王既然认罪了,却随即就杀掉他,那么,以后再有反叛的人,就没有办法去安抚他们了。 如果认为他们有罪而一定要去征讨他们,就应该要派军誓师,明示他们应得的惩罚。 现在却派遣使者,拿黄金币帛去诱杀他,那么,以后再有奉命出使到各国去的,还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吗! 而且以大汉的强盛,却对蛮夷施行盗贼式的伎俩,不也是一件很可羞的事吗! 论者或许会赞美傅介子,以为他建了奇功,其实这是不对的啊! 五年(乙巳,前76) 1.夏,发生了大旱灾。 2.秋,撤除了象郡的设置,使它分属于郁林、牂柯两郡。 3.冬,十一月,起了大雷。 4.十二月,庚戌日(初六),宜春敬侯王䜣去世。 六年(丙午,前75) 1.春,正月,招募郡国中的囚徒去兴筑辽东郡和玄菟郡的城池。 2.夏,赦免天下。 3.乌桓又来侵犯边塞,于是派遣了度辽将军范明友出击乌桓。 4.冬,十一月,乙丑日(二十七日),任命杨敞为丞相,官拜少府的河内郡人蔡义为御史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