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刘濞(前215—前154),是汉初发动吴、楚“七国之乱”的主谋,他的活动反映了汉初中央与诸侯王国间的矛盾。 他是高祖刘邦兄刘仲之子。 刘仲封为代王,因匈奴进攻代地失守,贬为合阳侯,其子刘濞封为沛侯。 英布叛乱时,刘濞以骑兵将领身份随高祖出征讨伐叛军,时年二十岁。 荆王刘贾在与英布作战时牺牲,无后代,刘邦封沛侯刘濞为吴王,统辖三郡(东阳郡、鄣郡和吴郡)五十三城,封国包括今江苏、浙江两省大部和安徽、江西两省东部一些地区,治所广陵(今江苏扬州)。 封王以后,刘邦把他叫到身边,见到他的面状有反相,轻轻地拍着他的背说道:“五十年以后,东南地区如有叛乱的话,可不要是你啊!” 刘濞叩头道:“我不敢。” 汉初,刘邦为“惩秦亡孤立之败”的教训,在剪除异姓王后,大封同姓诸侯王,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得封王的誓约。 汉初的同姓王国,土地辽阔,户口众多,大大超过汉中央政权所保留的十五郡的土地和户口,其中尤以齐、吴、楚三国最大,几乎“分天下半”(指占王国天下的一半)。 开始时,由于同姓诸侯王与高祖血统亲近,效忠汉朝,起着拱卫中央的作用,所以干弱枝强的矛盾还不突出,诸侯王也因刚封时或年岁尚小,或羽翼未丰,尚未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 随着诸侯王力量的发展,他们与中央的矛盾逐渐显露。 经过二三代的更迭,诸侯王与皇帝的血缘关系逐渐疏远,政治上已不那么可靠。 这些诸侯王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制百官同制京师”,甚至“不用汉法”,“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同时经济实力也不断增长,国用饶足,富埒天下。 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些措施削弱诸侯王势力,景帝即位后又采纳晁错的《削藩策》,打击了诸侯王的力量。 吴王刘濞与中央王朝的矛盾由来已久。 文帝时,吴国太子到京师朝见,与皇太子(刘启,后汉景帝)饮酒博弈,在博弈过程中,两人争吵,皇太子无意中用棋盘砸死了吴太子。 刘濞从此对中央皇室怀恨在心,二十余年不上朝。 中央对吴国来使也常予以囚禁,并责问惩治。 这更引起刘濞对中央的不满。 虽然文帝为了笼络刘濞,赐以几杖,允许不朝。 但吴王骄横不法,常以珠玉金帛贿赂诸侯王和宗室、大臣,企图在政治上取得助力。 同时吴国的经济实力也在增强。 吴国是拥有五十余城的大国,其鄣郡产铜,滨海之地产盐,吴王濞招致天下各地逃亡者煮盐、铸钱,使“吴邓(通)钱布天下”。 吴国由于经济富足,境内不征赋税,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因而得到人民的拥护。 御史大夫晁错见到诸侯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诸王叛汉之心益显,提出《削藩策》要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建议景帝削减诸侯王封国。 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借故削楚王刘戊的东海郡,赵王刘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刘卬的六个县。 当朝廷要削夺吴国会稽郡和豫章郡的诏书一到,吴王反汉决心已定,他联络了楚王、赵王、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等六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了“七国之乱”。 前154年(景帝前三年)正月,吴王刘濞起兵反汉。 他先将朝廷派到吴国的官吏杀掉,又派人联络南方闽、东越等族共同举兵。 在封国内,征发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部入伍,聚众三十万,从广陵出发向西汉统治中心区域进攻。 他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殽渑地区活动。 吴楚联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是叛军的主力。 胶西等国叛军共攻齐王将闾据守的临淄,赵国则约匈奴联兵反汉。 起初,叛军进展顺利,吴王濞率军涉淮与楚军合并后,先攻梁,破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杀数万人,逼得梁王退守睢阳。 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派郦寄击赵,栾布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齐、赵兵。 正当军事行动在前线万分紧急的关头,曾做过吴王相的爰盎入见景帝。 爰盎与晁错素来不和,他在任吴国相时,曾因接受吴王财物贿赂,被御史大夫晁错治罪。 吴、楚反叛之初,晁错也向景帝告发爰盎知情不报,欲治其罪。 尚在景帝犹豫未决之时,爰盎入见景帝说:吴、楚等国反叛,皆由晁错鼓吹削夺诸侯之地而起,“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景帝在仓猝的情况下错误地处死晁错,但吴、楚之乱不止,景帝才令汉军全面出击叛军。 在吴楚军西攻洛阳的途中,梁国横亘其间。 吴楚军破梁军于棘壁后,梁国数次向中央求援。 当时周亚夫率汉军屯于梁国以北的昌邑,他不急于救梁,而以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泽境),截断吴楚军的粮道,使其陷入困境。 吴军多是步兵,利于险阻。 汉军多是车骑,利于平地。 战事在淮北平原进行,于吴军不利。 梁国又坚守睢阳,吴军无法越过。 吴军北至下邑周亚夫军营求战,结果一败涂地,士卒多饥死叛散。 周亚夫派精兵追击,吴王濞率败卒数千遁走,退保长江以南的丹徒。 汉遣人策动吴军中东越人反吴,东越人杀吴王濞。 楚王戊也军败自杀。 将士纷纷投降,叛军主力崩溃。 在齐地,胶西、胶东、菑川等国攻临淄的军队,开始也占上风,齐国曾暗中与叛军联系投降,但不久就收到景帝令坚守的诏令。 接着栾布率兵破围齐之叛军。 此时,吴、楚主力军已彻底失败,齐王与叛军勾结的阴谋亦败露,齐孝王畏罪自杀。 弓高侯颓当向叛军宣布天子诏令,对叛军首领分别治罪。 结果,胶西王自杀,太后、太子皆死,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伏法。 在赵地,赵王遂坚守邯郸,郦寄久攻不下。 栾布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共同引水灌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自杀。 至此,举兵不到三个月的吴、楚七国之乱以失败告终。 刘安(约前179—前122),淮南厉王刘长长子,高祖孙。 刘长、刘安父子两人先后在汉初(文帝至武帝时)谋反汉廷,封国被除,反映了当时诸侯王与中央王朝矛盾的一个侧面。 刘长是刘邦过赵地时,赵王张敖献美人给刘邦而怀孕所生的。 赵相贯高谋杀刘邦,事发,牵涉到张敖,张敖及赵美人被捕入狱。 赵美人身有孕,求助于辟阳侯审食其,未得结果。 生下刘长后,其母自杀,刘长由吕后抚养。 刘邦剪灭淮南王英布后,封刘长为淮南厉王。 刘长因幼年失母,养成骄横的性格。 文帝即位后,自以为与文帝最亲,常与文帝一起坐辇车同出同进,并称皇上为“大兄”。 时高祖留下的儿子中仅存他们两人,文帝对他倍加厚爱,这更助长了刘长的跋扈。 一次,他用铁锥击杀审食其,以报以前对其母不助之仇。 文帝也未予处置。 朝廷自薄太后、太子到大臣都对他惧怕三分。 刘长也更骄奢,在封国内他“不用汉法,出入警跸,称制,自作法令”,气焰嚣张。 他赶走中央为他设置的官吏,自置二千石、相,公然与朝廷对抗。 对此,文帝也未加惩处,仅令窦昭写信劝谏刘长。 这反而助长了刘长的“不悦”,决心背叛中央。 前174年(文帝前六年),刘长派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勾结,密谋叛乱,并准备勾结外族,请求闽越及匈奴发兵支援,但尚未行动,即被朝廷发觉。 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丞相张苍等请依法处刘长“弃市”之刑。 文帝“不忍”,赦其死罪,废王爵流放蜀郡。 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前172年,文帝怜刘长诸子,封其长子刘安为阜陵侯。 时民间有歌谣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暗讽文帝对淮南王处置不公。 文帝于是改封刘安为淮南王,其弟刘赐为衡山王、刘勃为济北王。 刘安为人素有政治野心,对汉廷惩处其父耿耿于怀,他又好行小惠以笼络民心。 吴、楚七国反时,刘安准备起兵响应,但因国相反对,未遂。 武帝即位后,对淮南王刘安十分尊敬。 每次来朝,都要与他欢宴长谈。 前127年冬,武帝赐给他几杖,可不必来朝。 刘安仗着自己是高祖亲孙,武帝叔父,因而骄奢不法。 八月,天空出现彗星,方士乘机煽动,对他说:“以前,彗星出现,长数尺,果然吴、楚起兵,流血千里。如今彗星竟天,天下一定要战事大起。” 他认为时机到了,更肆无忌惮,与国舅太尉田蚡勾结,整治攻战武备,以金钱贿遗郡国,觊觎帝位。 一次淮南王太子刘迁在与郎中雷被比剑时被误伤,刘迁要惩处雷被。 雷被想从军,去抗击匈奴。 刘迁加以阻拦,这触犯了汉律。 前124年,雷被诣京师揭发了这件事。 汉廷派廷尉张汤和河南令传捕刘迁。 刘迁拒捕,事态扩大,刘安也乘机反汉。 朝廷公卿一再提出要依法处理刘安,废他的王爵,武帝不允。 公卿又建议削淮南王五县,武帝只批准削夺二县。 刘安见重罪轻罚,有恃无恐,加紧叛乱的准备。 他一心想取武帝而代之,在封国内私铸皇帝玉玺及丞相、御史大夫、将军、二千石及郡守的官印,并日夜与部属察看《舆地图》,部署军事行动。 谋士伍被多次劝谏刘安不要谋反,认为“方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大王猝思起事,比吴、楚还要难成,望大王审慎行事”。 但刘安决意反汉,加紧制造兵器、皇帝玉玺,并想行刺大将军卫青。 这时刘安的庶孙刘建,因其父未得封侯,怀恨在心,欲害太子,以其父代之。 事发,太子要捕刘建,刘建逃到京师告发了淮南王的所作所为。 武帝闻讯后,派丞相公孙弘和廷尉张汤审理此事。 刘安恐怕阴谋败露,决定抢先发难,结果又为谋士伍被告发。 汉朝官吏将刘迁、王后,及淮南王的宾客全部逮捕,抄了王府,搜出诸多谋反证据,呈报武帝。 武帝命公卿处理。 公孙弘追根究底,受株连而族诛的列侯、二千石、豪杰,死者达数万人,刘安自杀,淮南国被废,改置九江郡。 这是前122年十一月的事。 刘安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 作《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此书包括《原道训》、《俶真训》、《天文训》、《地形训》等廿一篇,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哲学、道德、风俗、法制、兵略等很多方面。 该著作思想倾向以道家为主,但又融汇吸收了各家观点,表现出汉初推崇黄老而又兼容百家的思想特点。 刘建(?—前121),汉景帝的孙子,其父刘非,为江都易王。 作为刘氏宗室后裔的刘建,荒淫暴戾,草菅人命,他的一生反映了西汉皇室公子荒淫、腐朽的生活。 刘非于前155年(景帝前二年)被封为汝南王,后参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立为江都王,治故吴国。 刘非力大强悍,好建宫室,骄奢无度。 刘建在做太子时,就好色如命。 邯郸人梁蚡把女儿献给其父为妾。 刘建得知梁蚡女儿生得如花似玉,趁其父生病时,设法把梁女勾引出来,留在自己的房里。 梁蚡得知此消息后,到处喧嚷:“儿子抢他老子的老婆噢!” 刘建得知,勃然大怒,派人杀了梁蚡。 梁蚡家里人上告刘建,廷尉逮捕刘建入狱,不久大赦,刘建又大摇大摆地出来了。 刘非病中气恼,一命呜呼,刘建继承江都王之位。 按汉朝礼制规定,服丧期间,不得近女色。 但刘建不顾这些,老子的丧事还未办完,他就迫不及待地把老子宠爱的美女淖姬等十几个美妾,轮流召到墓庐陪他睡觉。 他的妹妹徵臣,是盖侯的媳妇,她回家吊丧,刘建又丧心病狂地奸污了亲妹妹。 妹妹回长安夫家后,他三番五次派人把妹妹接回家来玩弄。 他的祖母,鲁恭王太后知道这些丑事后,写信给刘徵臣,对她说:“国中到处在流传着你和你哥哥的事,你要自重自爱,不要再到你哥哥那里去了。” 刘徵臣从此不敢再同他哥哥会面。 刘建见妹妹好久不来,命谒者去责问鲁恭王太后:“为什么不让妹妹回来?” 太后哭着说:“请使者回去转告江都王,他太不像话了,今后要自慎些。他难道没有听说刘定国、齐王次昌二人都因与姊妹通奸事发自杀的事吗?” 谒者向刘建转达了太后的话,刘建大怒,叫人将谒者狠狠地揍了一顿。 刘建不仅是色情狂,也是一个虐待狂。 有一次,他心血来潮,要游章台宫。 这座建于战国时代的宫苑,因宫内有章台而得名,宫内还有小湖。 他游宫时叫四个宫女划小船游湖。 船到湖中心,他用脚使劲晃动小船,宫女站立不稳,纷纷落水,连呼救命,刘建却在旁哈哈大笑,眼看这四个宫女在水中挣扎,结果,两名宫女死里逃生,两名宫女淹死。 又有一次,刘建同几个郎官去游雷陂,又让两个郎官在风浪中驾驶小船,使两人落水淹死,而他在一旁又大笑不止。 这个虐待狂在淫乐中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 在他成群的宫姬中,谁稍有过错,他就命她脱光衣服,站着击鼓。 或者将宫女赤裸裸地绑在树上,时间最长的达三十天。 他还丧心病狂地要宫姬与羊、狗相交,供他取乐。 有时他又给宫姬加上髡钳的刑具,按定额舂米,完不成定额,用鞭子抽打,或放出狼狗,将她们活活咬死,刘建则站在旁边看着鲜血淋淋的宫姬惨叫而哈哈大笑。 有时还将她们活活饿死。 这个魔鬼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活活杀害了三十五名宫姬。 刘建如此暴虐、荒淫,任何有良知的人也看不下去。 有人向汉武帝告发。 武帝因为他是自己的亲侄儿,宽宏大量,并没打算办他罪。 可是,刘建对武帝既怕又恨,更恐自己的丑事总有一天会被揭露,就和王后成光一起用“巫蛊”的迷信方法诅咒武帝快死。 同时,他策划武装叛乱,命王后的父亲胡应为将军,制作兵器,铸刻皇帝印玺,绘制了军用地图,并与越摇王闽侯勾结,准备谋反。 后来阴谋败露,武帝大怒,诏令廷尉审治其罪行。 刘建知道这次在劫难逃,于元狩二年(前121)自杀毙命,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