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诗词典故 懂诗、作诗不再难 【词目】 楼兰 ----------------------------------------------- 【由来】 楼兰,是西域古城遗迹。楼兰之名始见《史记》所载,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刘恒的信,楼兰归属匈奴。公元前60年,属汉朝西域都护府。楼兰是西域最东边的丝绸之路上的当道小国,汉匈为争夺西域都欲控制楼兰,楼兰在汉匈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城--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许多学者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中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中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于是,它就变成了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诗词文学作品中常以“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应用】 唐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 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 张仲素《塞下曲五首》:“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宋 文天祥《太白楼》:“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宋 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却将旧斩楼兰剑,换得黄牛教子孙。” 【打卡Day16】 试用本条目中的典故写一两句诗,若写四句以上,请注意押韵。(本栏留言只公开符合要求的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