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顺这孩子

 一片荒草照野园 2021-11-19

首语:因为这篇教育随笔涉及到心理上的内容,而这方面的知识我是非常匮乏的,所以,当我一写完这篇文字的时候,就立刻请教我们学校的心理老师杨丽珊老师,以力求涉及心理方面内容的表述的准确性(或趋于表述的准确性)。

雨顺这孩子

                                   指导老师:杨丽珊

       上午,我课间去四(1)班教室转了一下,雨顺这孩子又没来。我之所以用“又”字,因为从开学到现在,他已经多次没有来学校了。

       刚开学初的时候,我就已经关注到他了。好像开学第一个星期他就请了两次假,不是头痛就是肚子。有一次我上英语课的时候,他头痛得厉害,最后忍不住,趴在桌上哭了。那时正好是上午最后一节课,我把这事跟班主任反映了,班主任也跟他家长联系过了,直到下课放学,他家长还没有来接他回去。他便跟她姐一起回去了(她姐在同年级的隔壁班)。之后,又请了几次假,直到现在,他请了多少次假,我也不清楚了。

      他姐在隔壁班,每次我发现他没来学校的时候,都会找他姐了解他的情况。很遗憾,他姐一般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来,脸上还有一点无所谓的表情。

       从开学到现在,我写过两次信给他,在信里主要叮嘱他学会照顾自己,尽快适应学校里的生活。对学习,我很少向他提及的,因为我觉得目前他最重要的事情把自己身体调理好了。有时候他来学校了,我都会主动过去跟他聊聊天,摸一下他圆圆的大脑壳,关心一下他的身体情况。对他,学习上的事情,我暂时不会对他提什么要求。

       有一次星期五下午放学的时候,正是我值班。他父亲来学校了,说要找雨顺的班主任,想把雨顺调到隔壁班去。他姐就在隔壁班——说是习惯跟他姐同一个班,否则他就借这痛那痛的原因不来学校。调班,是学校校长层面上的事情,值班领导建议他去找校长。他没有去找校长,在校门那里站了一下就走了。听了他话后,我感觉雨顺经常请假不来学校的原因比较复杂。

       首先,他可能存在心理上的原因。从开学到现在,请假请的次数连我都不知道多少次,如果仅仅是身体上的原因,那应该是很严重的问题,听说家长也带过他去看医生,也没发现什么问题——那便可能是心理上的问题了。这可以看出他心里可能有讨厌上学的意识,或许是学校有什么恐惧的事而不愿意来学校。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多次请假不来学校。有一次中午,我从家里到学校上班,在校园里的时候,我看到他进了校园,结果上课的时候又没在教室看到他。听同办公室的同事说,他进了校园,在教学楼前面徘徊了一阵,又走出校园了。

       关于这个学生是否厌学还有待去考究,目前可以得知孩子的这种行为背后是有一定的心理原因。我们知道,心理影响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会加强这种心理效应。

      其次,他应该有身体上的原因。我没有十分的把握说明他身体上的原因。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我确实看到他难受的样子。今天早上,我特地找他姐了解一下他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其他方面都正常,但在饮食方面就很不正常了。听他姐说,他一般不吃饭的,我问他姐他不吃饭那都吃什么。他姐也不知道。他身体上的原因一部分应该出在这里,而另外一部分可能来自他的心理,而且比较严重,已经影响到他身体某些器官的正常运转——每次当他要来学校,他心理上的问题都会对他身体发出某些强烈的暗示或指令,才致使他感觉头痛或肚子痛。

       当然,以上的两点,很多东西都只是源于我的推测,可能离真正的原因还有些距离。以后,等他来学校了,我应该跟他多谈心,并且还要抽空对他进行家访,多方面了解他的生活、学习,估计我那时候的推测会更准确一些。

                                    2018年9月30日星期日上午

后记:以下杨丽珊老师对我这篇文字指导意见,也正是看了她的指导意见,我才知道我原来涉及心理方面内容表述的文字还存在很多主观性,偏离了心理认知的准确性:

1、关于这个学生请假不来学校的原因猜测,第五段用了“肯定有心理上的原因”,感觉“肯定”这两个字眼用的太绝对。从文中看,你和这个学生没有进行过沟通交流,或者从他给你的语言反馈中得知他是厌学,可能不是讨厌上学,可能是学校有什么有让他恐惧的事从而不愿来校,所以不能说看出这个学生有厌学意识,只能说学生不愿意上学背后肯定有自己的原因,需要我们老师去探究和引导。

2、第六段心理影响生理反应,生理反应会加强这种心理效应。

关于这个学生是否厌学有待考究,目前可以得知的是学生这种行为背后是有一定的心理原因,可以从家庭关系,与同学的人际相处方面着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