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片荒草照野园 2021-11-19

每周视点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要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包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但是良好的内在的思维习惯最终外化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的学生受家庭、网络、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愈来愈没有道德的力量——这是我们的教育需要反思的一个地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孩子的人生底色就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可是我们很多父母还没有这样的认识,更没有上升到行为的重视上。在现在家庭中,很多父母都是源于对孩子的爱,但因为他们缺乏家庭教育学的知识,那些爱往往是不理性的。比如说,孩子有某种需求哭泣的时候,很多父母为了图清静、省事等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其结果就会导致孩子形成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孩子,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在他们的童年阶段,父母是他们最好的榜样,在他们看来,父母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的,很容易会在父母的身上找到学习的欲望与冲动。发生在父母身上一些不好的言行,如果被他们的孩子看到,都有可能模仿去做。到现在,我还依然清晰记得,我随口往地上吐一口痰,在我身边的儿子也跟着往地上吐口水。类似的言行模仿多了,就会上升为不良的行为习惯,而且这些坏习惯到了学龄阶段,会成为根深蒂固的顽疾,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它们面前也只能显得苍白无力。

      家庭与学校都属于社会的角落,都会受到社会各种风气的浸染。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浸染的速度更快,力度更深。我们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心理还不成熟,经验与智力基础都是很薄弱的,其心灵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浸染。社会上,很多不良风气都披着诱惑性的外衣,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未成年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危害。当学生的心灵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不良风气的浸染后,必然会外化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在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案例,在我从教的第十二个年头,我担任六年级(2)班的班主任,一个班上的女同学因为沉迷于手机游戏,一些手机游戏的行为通过心灵的折射,常常在她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有时候在课堂中也情不自禁表现出来,比如说,说一些游戏里不良的语言,做一些游戏里低俗的肢体语言——已经成为她的行为习惯。

      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已经萌生出一些独立,脱离父母管教而追求自由的思想。社会外面就是利用学生这些心理特点,予以一些不良的诱惑。一开始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关心他们,当获取他们信任的时候,就慢慢带他们走进不良的世界。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跟这一点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家长与教师在这个领域也很难做到有效的监控。

      可以毫无夸张地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关乎一个人的一生,它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在在表现,所以教育家叶圣陶才道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可是正是从这一点看来,我们现在很多的学校教育都没有注重我们教育的本质。这跟我们的教育制度有很大关系,我们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依然还在应试教育的道场里徘徊。这一点,又无可奈何,在当下国情中,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大部人尤其是农民子女的命运。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正规的、主要的阵地。学生的行为习惯应该在学校里得以关注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是我们很多教师的教育思维里,还是把注意聚焦在学生的成绩分数上,有一种一好(学习成绩好)遮百丑的思想。因此,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他们的教育思维里倒是处于次要的位置。在我们教育现状中,不难发现很多这样的教育现象,教师定义好学生还是不好的学生的时候,往往把判断的焦点放在学习成绩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定义成好学生,成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反之。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国家的教育质量跟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差了很多个层次。跟我们邻近的日本相比,在学生行为习惯方面,我们都被甩到好远的地方。在他们的校园里,往往干净有序的,学生们懂得把垃圾分类打包。在公共场所里,也会自觉地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文明有序。所以,日本的公民普遍都是很自觉地遵守社会的秩序。那种规则意识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里,而看我们国内,我们真的无法跟他们相比。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关系到家庭的教养与素养,而一个民族的行为习惯关系到国家的形象与影响力。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乎到国家的百年大计、命运兴衰、家庭,学校与社会都应该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大量的事实证明,脱离本质的教育,即使取得多好的学习成绩,都只是华丽的外表,是浮云,是很难长久的。“本立而道生”,道生而长远,“本”之不立,谈道再华丽也不能成道,又有何用?

     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行为习惯也存在很紧密的关系,据我对我的学生长时间的观察与调查,发现这样的一个事实,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是不好的,缺乏学习动力与意志,更不会有接下来对学习方法的关注与探索。从行知论的角度来看,在人生当中,人的精神处于内在核心,外面还包着一个外圈,这个外圈就是人的行为习惯,到外化在外面是人的生活,或者说是人的生命体现。

      教育,不要以学习成绩为核心,并且围着它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丰富人生、完善人生和提升人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为学生丰富人生、完善人生和提升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的教育焦点必须要从国家战略上,地方基层中,学校一线上从学生学习成绩转移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触及内心的精神领域的教育也须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提升。作为一线的教师,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因为在学校中,学生能正面、直接接触就是我们的老师了。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就是生活在教师的精神道场中。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鼓励,都具有非常强烈的指示性的。倘若教师把教育教学的焦点放在学习成绩上,那么学生就会从自己的学习成绩上定成败优劣,而忽略自身优点与闪光点的存在,更不会去说发掘内在的潜力。倘若教师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那么学生也会注重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必定在学习行为上带来红利,学习成绩的进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良好学习品质的保证。教师在课堂中、课堂外都应该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把这样意识融入具体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就要把握好教育的契机。这样的教育契机就隐藏在学生的优点与闪光点中,因为它们凝聚了学生渴望的良好的情感,可以迸发出强大的动力与意志力,可以很好地战胜行为习惯不好的方面。只要教师以此为引导,那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像顺水行舟一样容易。作为教师,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很强的榜样作用,我们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必须自身也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还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帮助家长改变其以学习成绩为中心的观念,多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家长自身的一言一行也要注意,因为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具有很强的榜样作用。

      学生拥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而我们的国家民族才会在世界上真正的强大!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每日为你推送最新的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