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在活动中成长,在探索中前进,在坚持中成功

 一片荒草照野园 2021-11-19

       2018年12月18日,我们部分小学领导、老师在曾繁思校长与黄文灵副校长的带领下,前往惠州市实验进行为期一天的跟岗学习活动。不能说收获满满,但对他们的教育,我是十分欣赏的。因为在这次活动中,我没有做专门的讲话记录,和记忆力也有限,所以里面所引用他们的话都离他们的原话有一定的偏差,但意思是一样的。

教育在活动中成长,在探索中前进,在坚持中成功

                                       ——记惠州市实验小学一天的跟岗学习活动

       离去惠州市实验小学跟岗学习有一段时间了,简报也写了,心里却还一直惦记着这事,有点“不吐不快”的感觉。上一个星期二那天,曾校,黄校带领着我们学校小学部的部分老师去了一趟惠州市实验小学跟岗学习,时间是一天。然而,却是这短短的一天,学到的东西也不算是很多,但在我的心里,他们学校呈现出来的,都极其具有教育的正能量的美,都是在朴素的,常态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孕育而成,然后慢慢的绽放开来!

       那天早上,我们部分小学老师从莆田出发,那时天空还残留着淡淡的夜色。同事开着车,窗外的夜色在迅速的退去——天很快就明朗了。去到惠州市实验小学那里,已经是一个小时后的事情了,阳光正灿烂照在地面上。他们正准备进行大课间活动,我们与他们学校的领导在会议室里简单地寒暄了几句后,就直接走了出来,站在二楼的阳台上,看看他们是怎么进行大课间的。他们学校有两千多个学生,而他们的操场并不大,大课间只能分为两部分学生、上下午两个时间段进行。看到站在操场上学生的个头,他们应该是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整齐地列着队伍。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穿着校服来。我们看到的大课间是分两部分进行的,第一部分是做健康操,第二部分是跑操。他们操场小,就在他们排队的地方来回慢跑。这过程,也不是特别地整齐划一,可能也是因为这样,给我的感觉特别亲切自然。毕竟,这学校的管理不是军事化管理,再整齐也不可能趋于完美的。也不应该完美,我觉得。

       大课间结束后,我们又进了会议室,听从他们学校领导的安排,准备在第二节课里去听他们的课。我还记得最初的计划好像只是听一节数学课,但曾校觉得既然我们语、数、英三个科组长都去了,那么他们语、数、英的课我们都要分组去听一下。后来,我们的黄副校长与他们沟通一下,没问题。

       我与何艳明主任是教英语的,自然要听他们英语的课。在谢主任的带队下,我们上了五楼,准备去五(2)班教室听一节英语课。进了他们的教室后,课好像开始了,上课的老师已经站在讲台上,学生也很不是很紧张、严肃地坐着,听着多媒体平台里播放出来的英语。他们学校听课的老师陆陆续续地来。我看到他们教室后面有一张空桌子(双人桌),便与何艳明主任移位到那里去——有桌子靠着,也方便写听课笔记。我以为那上课的老师会为我们这些听课老师奉上一节高、大、上的英语课,可是一节课下来,我们看不到任何一点华丽的痕迹,也看不出一丝夸张的表演。那是一节很朴素的英语课,老师带领着她的孩子们,说说,唱唱,做做。孩子们都很积极参与在老师布置的学习活动里。那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显得特别自然、和谐。当孩子们需要拼读单词了,他们会很自然地伸出右手,用手指“笔画”那个单词的书写。一堂课下来,上课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明确,学生的学习意识非常积极主动。

       在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中,我又看到了静。他们的教与学都是在走着自己的节奏,并不因为我们这些“外人”的到来,而晾出一些华丽、夸张的姿态。老师无论是站在讲台上,还是“下”到学生中间,她的神情都非常自然,看不出紧张,更看不出有什么所谓的表现欲。这一切都是非常美好的静。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我们走出了教室,跟着一个他们学校的老师,到了三楼的多媒体教室。我们原定在这多媒体教室听龚凤霞副校长的德育专题讲座。在这多媒体教室里,他们刚刚上了一节语文课,我们的一些老师也在这里听课了。从他们(我们学校的听课老师)的语言交流中,我可以断定那是一节十分精彩的语文课,不仅仅给我们听课的老师带来感观上的愉悦,还给他们带来了心灵上的一些震撼。在那里等了些时间,也没见其他老师的到来,后面才有老师来告知,这会议改在二楼的会议室去开了。我们又匆匆忙忙倒回二楼的会议室,龚副校长与我们学校的其他领导、老师已经在等着了。龚副校长告诉我们,这会议室本来计划招待其他领导的,只是他们还没有来,就临时把她的德育专题讲座改到这里来进行。

       教育是在活动中闪烁着光芒的。德育更是如此,会议室里,龚副校长站在屏幕前,结合她的PPT热情地跟我们讲解他们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的德育成果,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我记得她说过类似的话(具体的话我已经忘记了)。在她的PPT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学校所开展各种各样德育活动,有图片展示,也有视频回放。开笔典礼,家长们抓着自己孩子的手,认真地写下大大的“人”字——满满的仪式感,庄重而真挚。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人”字的意义非凡,一撇,人之躯干要强健;一捺,人之灵魂要纯净、高尚,只有这样,我们人方能立于天地之间。还有各种汇演,孩子们站在舞台上,精神饱满,非常专注地投入到表演活动中。据龚副校长的讲述,他们的每场活动的含金量都是非常高的,艺术性与教育性非常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显示出了很强的文化自信,市里甚至省里的电视台都曾进他们学校来拍摄这些活动。我们看到的一副副图片,一段段视频,其背后呢?不仅仅蕴含着他们学校老师的智慧,尤其是龚副校长的独具匠心——大多数活动都是她一人设计、一手策划的,同时我们也能体会得到老师们、家长们的辛勤付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德育领域摘取丰硕的成果。

       毋庸置疑,他们在德育工作中所获得的众多荣誉——实至名归!

       在龚副校长的德育专题讲座里,我们还注意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家委会的力量不可小觑。当然,家委会那种强大的力量主要是靠学校的指挥与“穿针引线”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学校校门的安全保障工作,各种学生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甚至是一些涉及到学生活动的组织工作,都有家委会的参与。“我们学校搞汇演,那些服装是家委会出钱买的;他们还请外面的专业老师对孩子们进行指导。”龚副校长说。可见,在家委会里,他们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关注都在这些活动中很好地彰显出来了。

      “我(们)在学校里,是拼了命的工作,但下了班,出了校门,我就不考虑工作上的事情了,校长也不提倡我们下班了还忙于工作。”她说。她的话也让我会体会到了他们学校的浓厚的人性力量。在当下,很多教育上的大领导都喜欢提倡老师们要以校为家,把做好工作与保障“小家”混为一谈。事实上,老师们都遵循着学校的工作规章制度,都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如果在工作外的时间里还要去忙工作,在某种层面上可以说是精神可佳,但对自己呢,尤其是对自己的家庭,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要知道,一个家庭的幸福,包括的婚姻的和谐,孩子健康良好的成长等都是需要时间与精力来维系的。如果一个老师,他(她)背后的家庭生活都是不幸福的,那么,他(她)的情感状态与精神状态势必是低迷的。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他(她)还谈得上在学校好好工作吗?

       中午,我们在学校附近的饭店吃了个饭。因为惠州市实验小学下午上学时间比较迟,所以中午我们得找个地方休息一下。领导决定在附近酒店开三个钟点房:七位男老师挤两个房间,三个女老师挤一个房间。中午,他们简单地在床上躺了一下,而我则靠在房间的窗旁,借着从窗玻璃渗入的光看一下书。幸好我带着书出来。那中午我便这样过来了。

       下午两点多,我们就赶去惠州市实验小学了。那里正值孩子们上学的时间,校园里显得有点静,很多孩子来到学校,要么在搞校园卫生,要么在教室里。老师们正组织孩子们读书,或看一些教育类型的视频。我与我们学校的部分老师简单地在校园转悠了一下,体会着他们的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在这不太大的校园里,因为树木、宣传报、师生作品展现等的点缀,加上合理的布置,并不会让人产生逼仄的感觉。第一节课的时间到了,根据计划流程的安排,我们要在第一、二节课听他们学校李文忠副校长的教学方面的专题讲座。在他们学校老师的安排指引下,我们提前了几分钟到了三楼的多媒体教室。李文忠副校长已经在多媒体教室做好讲座前的准备的工作了,在那里的还有我们学校的其他老师,与他们学校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在亲切地交谈着。

       李副校长看起来还很年轻,但说起话却成熟稳重。他绝对是一个对各学科教学都下过狠功夫的领导。在他的讲座里,他很生动地向我们讲叙了他们是怎么样进行教学常规管理的,他们现在所拥有的教学高效又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取得的,方方面面他都讲叙得非常清晰、详细,极具有条理。他的讲话要点没有用板书、也没有用PPT展示出来——更侧重于各科教学里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的运用。他旁边那块黑板也通过他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会运到的方法与技巧。当然,这一切还要视人而定,视年级段而定……——一定要与学校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听他的讲座的过程中,我也深入地进行了思考。想到上午的德育讲座与听课经历,可以说,他们的教育是在具体的活动中成长,并闪烁着光芒。注意,是具体的活动,与我们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无论是他们的教学活动,还是他们的德育活动,体育活动等,充分突出了教育是人的教育。学生,是他们活动中的主体。教师主导着这些活动,甚至也参与着这些活动,而家长们则是积极配合着这些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老师、家长都在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教育,是需要在探索中前进,从李副校长与龚副校长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十分注重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探索,总结出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道路”。每个教师在他们的教育道路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还有内在的潜伏着的力量尚未被唤醒和发掘。学校要做的是给他们提供一个甚至是打造一个让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在教师内部,他们相互学习、帮助着,彼此激励着,……处处弥散着人性的温暖。

       我们看到,无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常规工作,他们有一些做法都是很简单、很普通,眼前是看不到明显的效果的,但坚持下去,两年、三年,就会取得很大的成效。其实对任何人来说,坚持,看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很艰难。在这喧嚣、充满功利性的社会里,有多少人在方向对的时候,因为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果,还会坚持下去呢?他们做到了!

       在李副校长进行讲座的时候,一些细节上的东西也让我们颇为感动。他们学校教导处的谢主任应该是一位很具有教龄,资历颇深的老师,头上有着很多白发。但看到我们这些跟岗学习的老师桌上没有茶水,亲自去沏茶,然后为我们倒茶水,还时不时为我们添加茶水。李副校长刚讲完语文方面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准备讲数学方面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谢主任走了上来,很自然地帮李副校长把黑板上的语文板书擦干净,方便李副校长用黑板板书数学方面的东西。这些,李副校长对谢主任是没有任何提示与暗示的。他们之间也没有任何的眼神交流。这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们颇为感动。我们不难从这些细节上的东西看到他们的学校不仅仅是环境优美,还有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李副校长的讲座结束之后,然后我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都谦虚地向他请教,他也竭尽全力为我们解答——抛出他的观点与见解。

       我们从多媒体教室走出来之后,在他们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了一下他们教室。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在一年级的教室参观了一下。在一年级的教室里,一些孩子与老师,还有家长正在打扫卫生。地板拖得干干净净。教室后面的墙壁上,贴着孩子们的生活照,还有孩子的书写作品,很稚嫩,尽显亲切与温馨。我想到了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它也是提倡在教育中要多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把孩子朴素、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保护好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对我们来说,为期一天的跟岗学习,时间是很短暂的。他们的教育很成功,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能照搬的他们的模式。“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尼采这句话永远都会在我心里记着。我们可以借鉴,要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用欣赏性的眼光、批判性的态度、探索性的思维消化我们在惠州市实验小学里所学到的东西,理性地去做我们自己的教育。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中午完成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每日为你推送最新的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